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大佛頂首 楞嚴經淺釋(80)
(第五卷)

唐中天竺沙門般 刺 密 諦 譯
美國妙覺山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弟 子  方  果  悟 記錄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云何得。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 對阿難說:「你現在一定不喜歡這六個結,希望它成為一巾,但怎樣才能恢復一的本體呢?」阿難說:「是的,我是願意解除這六個結。因六結如果存在的話,則是 非蜂起,互相起了鬥爭。為什麼會鬥爭呢?就是因為有了彼此,有了一和六。這結不是那結,那結不是這結,遂生種種的分別執著。世尊!今日如果把六結總解除, 就沒有彼此,沒有一和六。連一都沒有,六結又怎能存在呢?」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

佛說:你說得不錯,因有六,才有一,如果沒有六,根本一也不存在。

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

心是清淨本心。性是妙真如性。狂是生相無明。亂是三細。從無始劫以來,在你清淨本心,妙真如性裏,忽然生出生相無明,「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即:(一)業相(二)能見相(三)境界相。有了這三種極微細的相分,就擾亂你的清淨真心使它不得安寧。

「知見妄發」:這是「境界為緣長六粗」,有了三細之境界相為緣,就生出六粗相:(一)智相(二)相續相(三)執取相(四)計名字相(五)起業相(六)業繫苦相。

智相:用智慧而有相,就成為世俗之智慧,即世智辯聰。以為自己聰明,什麼都知道,就發種種妄知妄見,這是第一個結。

「發妄不息」:既有妄見,就生妄執,妄執身外實有,妄上加妄,念念相續不停,這是相續相,即第二個結。

「勞見發塵」:勞慮轉深,就生執取相,和計名字相,這是第三結和第四結。

妄見我及我所,就發現有世間相、眾生相。由顛倒妄想,起惑造業,隨有起業相,這是第五結。造業受苦,這是業繫苦相,即第六結。這六個結就把你的妙明真心,結得實實地,不得擺脫。

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

猶如把眼睛直視虛空,直視太久就發生疲勞,看見虛空中有狂華亂飛。在你湛澄精明的如來藏性裏,因一念無明妄動,就無端端而亂生出種種妄見。三細六粗,能見所見等等,有如狂華亂舞一樣。

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其實一切世間所有,盡虛空徧法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甚至連生死涅槃,都像用眼直視虛空,直視太久,發生勞相,狂妄亂成之顛倒華相一樣。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

阿難言:這個瞪發勞相和六結,怎樣才能解除呢?怎樣才能恢復本來面目呢?

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如來用手將所結華巾,牽到左邊,問阿難:「這樣可以解嗎?」阿難答:「不可以」。佛又用手將華巾拉向右邊,問阿難:「這樣可以解嗎?」阿難答:「不可以的,世尊」。

這裏左右二邊是喻空和有,凡夫著有,故長淪生死,當然不能解結。二乘滯空,永晦涅槃,又安能得證圓通?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解成。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

佛對阿難說:「我現在向左右邊拉,都不能解結。你可試想辦法,怎樣才能解開?」阿難對佛說:「當從結心先解,結便可以分散。」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於結心。

佛告阿難:「你很明白,你說得對,如果要解結,一定要從結心先下手。」

這裏結心,便是中道了義,偏左偏右即執有執空都不對。要中道了義才能修證,才能解結。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麤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

我所說的法,從因緣生,但不是取世間的和合粗相因緣,而是說微細的因緣,不從外境,是要廻光返照,反求諸己。是要以自性的圓湛不生滅為修因,以次第解結為助緣。我都記得很明白,凡是世間六凡的染法,和出世的四聖淨法,實在是離不開因緣的。世間法以業識含藏著有漏的種子為因,以宿世所造之善惡業為緣。出世法以自性本具無漏種子為因,今生所修善法為緣。都清楚其本有之因,各隨所造之善惡業為緣,而現出染淨十法界諸法。

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

佛的智慧是無所不知,不但知十法界的總相,就是遠至恆河沙世界外,所有虛空中落下一滴滴的雨點,也能知道它有多少滴,近在眼前的動植物,松樹為什麼是直的,荊棘為什麼會曲的,鵠為何一生出來就是白的,烏鴉為何是黑的,都可以一一知道它們的根由。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