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24
卷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 實叉難陀 譯
美國妙覺山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弟   子    周果立 記錄

如來功德不思議 衆生見者煩惱滅
普使世間獲安樂 不動自在天能見

【如來功德不思議】:如來是怎樣修成呢?就因為有功德,所以才成佛。佛的功德不可心思不可言議,是無量無邊。

在本經入法界品最後有首偈頌,是這樣說的:「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在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裏,每個世界上的衆生擧心動念,都可以知道;大海中的水也可以飲盡;虛空雖然無邊,也可以測量;大風雖然無形相,也可以把它繫住。但是無人能知道佛的功德,也無人能明白佛的功德,所以說如來功德不思議。

【衆生見者煩惱滅】:因為佛對一切衆生都慈悲,見到衆生便生歡喜心,所以衆生見到怫,就把煩惱滅盡。這是佛功德的感應。

【普使世間獲安樂】:佛能普徧令世間上一切衆生,得到眞正的安樂,所謂「身舒無危為安,心明無憂為樂。」這是小安樂,而得到涅槃四德是大安樂。佛令衆生安住在快樂的常寂光淨土。

【不動自在天能見】:這種境界,是不動光自在天王他所能見到,而入這樣的解脫門。

衆生癡暗常迷覆 如來為說寂靜法
是則照世智慧燈 妙眼能知此方便

【衆生癡暗常迷覆】:什麼叫衆生?就是衆緣假和合而生。譬如植物,首先要有種子,然後得到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配合。

首先要有肥沃的土地,勤勞的農人,溫和的氣候,這樣才能生長、才能豐收。在春天是播種期,在夏天是耕耘期,在秋天是收穫期,在冬天是貯藏期。這四期分別具有成、住、壞、空四相。播種期為成,耕耘期為住,收穫期為壞,貯藏期為空,所以說成、住、壞、空都是有個時候。

假設只有土地,沒有水的緣,這粒種子不會生發出來。有土地、有雨水,而沒有人工來播種耕耘也不能生發出來。所以要有各方面的因緣和合而為衆生。

這裏所講的眾生,不是單指人而言,乃是包括胎卵濕化四生。詳言之,有九生、有十二生等等的種類。可是衆生多是愚癡的,所以叫做癡暗,往粗的方面來說是煩惱(煩身惱心),往細的方面來說是無明(無所明瞭),衆生常被無明煩惱所惑,遮蓋了清淨光明的眞心。

【如來為說寂靜法】:因為衆生常被愚癡所覆,不接受佛的敎化,所以佛本著四無量心為衆生來說法。四無量心就是①慈無量心②悲無量心③喜無量心④捨無量心。說的是什麼法呢?說的是寂靜法。什麼是寂靜法?就是修禪定。

【是則照世智慧燈】:佛敎衆生修寂靜法,寂靜法就是照徧世間的大智慧燈。禪就是定,定能控制妄想,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智慧光現前便能開悟。所以說寂靜是智慧燈。

【妙眼能知此方便】:妙嚴眼天王他能明白這種方便法。

如來清淨妙色身 普現十方無有比
此身無性無依處 善思惟天所觀察

【如來清淨妙色身】:如來的法身是清淨的,如來的報身也是清淨的,如來的應化身更是清淨的,所以說如來清淨妙色身,是微妙而莊嚴的金色身。

【普現十方無有比】:這種清淨光明微妙不可思議的色身,普徧地示現到十方諸佛世界。就是十方諸佛也比不上佛身的清淨光明,所以說普現十方無有比。

【此身無性無依處】:佛這種清淨妙色身,沒有自性,也沒有一個依靠的處所。因為佛非常自在,所謂無在無不在,無所不在,所以說此身無性無依處。

【善思惟天所觀察】:這種境界是善思惟光明天王所看見的。

如來音聲無限礙 堪受化者靡不聞
而佛寂然恆不動 此樂智天之解脫

【如來音聲無限礙】:如來的音聲是無窮無盡,旣無限量又無阻礙,所以無論走到那裏,都能聽到佛的音聲。

目犍連尊者曾運用神通力向東方走。走過無量百千億佛國土,仍然能聽到佛的音聲,如同在眼前一樣,聽得清清楚楚。所以說如來音聲無限礙。

【堪受化者靡不聞】:可受佛敎化的衆生,和佛有緣的衆生,沒有聽不到佛的音聲。當然如果無緣者另當別論,所謂「天雨雖寬,不潤乾枯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不善之人。」佛,也有三不能:①不能滅定業、②不能度無緣人、③不能盡衆生界。

【而佛寂然恆不動】:衆生沒有到佛那裏去,佛也沒到衆生這裏來,可是佛的音聲,衆生都能普徧聞到。這是什麼原因?佛還是在常寂光淨土打坐,修行常樂我淨。因為佛的音聲是無礙的,無論哪個國土,無論哪類衆生,都能清清楚楚聽到佛的音聲。

【此樂智天之解脫】:這是可愛樂大智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脫門。

寂靜解脫天人主 十方無處不現前
光明照耀滿世間 此無礙法嚴幢見

【寂靜解脫天人主】:寂靜是沒有喧嘩的地方,因為在寂靜處,才能得到解脫。得到解脫才是眞寂靜。這種名稱,只有佛才能擔當得起,才有資格稱為寂靜解脫天人主。

【十方無處不現前】:佛的法身是無在無所不在。不所不在,十方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佛不去的、佛不到的、佛不在的。所以才說十方無處不現前。

【光明照耀滿世間】:佛光能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智慧光明能充滿世間。使衆生都得到利益,背塵合覺,離苦得樂。

【此無礙法嚴幢見】:得到這種無礙法,見到這種無礙法,是普音莊嚴幢天王,他能了解的法門。

佛於無邊大劫海 為衆生故求菩提
種種神通化一切 名稱光天悟斯法

【佛於無邊大劫海】:佛在「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說是三大阿僧祇劫,其實不知道經過多少大阿僧祇劫?阿僧祇譯為無量數。三個無量數的劫,好像大海一般的深廣,所以說佛於無邊大劫海。

【為衆生故求菩提】:佛修道的目的,是為敎化衆生,令衆生皆成佛道。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衆生發菩提心,令衆生同時都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

【種種神通化一切】:佛非常慈悲,用種種神通、種種功德,來敎化一切衆生。不但敎化有情的衆生,而且還敎化無情的衆生。

【名稱光天悟斯法】:這是名稱光善精進天王,所了悟的法門。

以上是色界五不還天中最高的色究竟天(也是色界十八天)大自在天十位天王所說的偈頌。

復次,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得普觀一切衆生根,為說法斷疑解脫門。

復次的意思,是將前邊經文還沒有說完的意思,再繼續說一次。

這位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他是色界四禪天中的廣果天(色界第十二天)的天王,他最喜歡佛法。無論什么法,他都修行,不但修行,而且精進,所以得到大智慧,好像光明的寶幢一樣。

他得到的成就也大,得到特殊的三昧,能知道衆生的根性,各各不同。雖然同有佛性,但是有所區別。人是這樣,其他衆生也是這樣。

人的根性有兩種。一種是利根,一種是鈍根。淺言之,利根就是有智慧的聰明人。鈍根就是愚癡人,就是沒有智慧。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學智慧,卽是所謂「般若」。怎能才能有智慧呢?要從兩方面下功夫: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②參禪打坐,智慧解脫。要雙管齊下去修行去研究,才能有立竿見影之效。

鈍根的人,為他說法,說一遍他不懂,說兩遍也不明白,越說越糊塗,越糊塗越要問,好像佛的弟子,周利槃陀伽尊者,他是佛弟子中最笨的人,後來他最有成就,辯才無礙,為義持第一。可見修行是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發心。若肯發心卽使下愚也可得到上智。

利根的人,聞到一種道理,就明白其他一切的道理。顏囘就能聞一知十。佛的弟子提婆達多是最聰明的人,雖然有智慧,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墮地獄。

利鈍相等是普通人,困而學之是聰明人,困而不學是愚笨人。聖人是生而知之,賢人是學而知之;我們是普通人,就要學習佛法。

有的人生來慈悲心很大,有的人生來慈悲心很小,有的人生來慳貪心很大,有的人生來慳貪心很小。眾生有種種不同的根性,這位天王能知衆生的欲望,那一類衆生歡喜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

譬如遇到慳貪的衆生,便對他講布施的法,說布施有什麼功德。遇到犯戒的衆生,對他講持戒的法,說持戒的好處,把犯戒的衆生又重新度回到清淨之身。遇到脾氣大的衆生,對他說忍辱的法,敎他學習彌勒菩薩,笑口常開,忍天下不能忍的事,所謂心廣體胖,肚子大大的,從來不發脾氣。遇到懶惰懈怠的衆生,對他說精進的法,要勤修苦行,才能有所成就,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尤其是修行,修一天的功夫,便有一天的功德,所以說修行沒(轉下期)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