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律學  5

妙因 講
恒在   記

(三)二部、五部、十八部、二十部

關於律的分部,先說分為二部。

在四分律中說,五百結集時,所選的五百證果阿羅漢即上座部,其餘未參加,不 在五百數內的則是大眾部。若依據文殊問經,則根本分有二部,謂:上座不必等到五百結集才有此二部。若依據隋代彥琮法師(他是玄奘法師的學人,玄奘法師到印 度十七年,翻譯很多經書,現都存在)所撰述的西域傳,則說竹林精舍西南六里許南山陰大竹林中的大石室,是大迦葉五百結集之處;又往西行二十餘里,是諸無學 結集處;指出二處說明二部各有石窟。雖是上座,大眾之名不同,其結集之場處亦不同,但結集的宗義卻是一味,皆是根據佛在世所說的,什麼因緣、實行那戒條, 如何作法,無不同意見的爭論。佛滅後百年,摩訶提婆(翻譯為大天)出家,才從正統派的上座部中,別立大眾部,使整個佛法,分為二部。

次說分成五部。佛入涅槃,自結集三藏後,迦葉付法阿難,阿難又付法給末田 地,商那和修二位尊者。末田地行化於罽賓國(即現在的新疆,屬北部)。商那和修教化於印度本土,為南部。這二師同時分地教化。商那和修度優波毱多。毱多號 為無相好佛(即相好比佛差一點)。毱多尊老每度化一對夫婦同得四果,就下一籌,而籌積滿了丈六石室。這豎五師(迦葉、阿難、末田地、商那和修、優波毱多) 於前後百年中通弘三藏,並未分教派和部別。

優波毱多有五弟子,稱橫五師,他們的見地互相有所不同,才有五部之分。涅槃 經說:「由此異想,朋黨相援(助)」。雖是互相諍訟,於教義和行持上有殊別,而佛教的理和所證的果卻不分別,所謂「殊途同歸,都能悟道。」大集經有(六十 卷)亦說:「五部雖然義理各別,不妨礙證得諸佛法界涅槃的佛果。」

這五部,即:

①曇無德部——四分律,譯為法正。   

②薩婆多部——十誦律,譯為一切有,從宗計取名。

③迦葉遺部——但傳戒本,即解脫戒經,重空觀。

④彌沙塞部——五分律,不著於有無觀,從行而名。   

⑤婆麤富羅部——我國未傳過來,沒有翻譯,著有行,不捨實我之堅執。

這 五部並是彼部主,他們由當時結集律藏的根本僧祇律中,選擇契同自己見地的,集成為一部。而刪略不合乎自己意見的部分。僧祇律,即是結集律藏的根本部,這是 依據大集經上說。若依據道宣律師的拾毘尼義鈔(把毘尼的義思拾取而抄寫的一部書,部板有兩本),所引的印度中國的三藏法師口傳,及遺教法律經(舍利弗問 經),則說沒有婆麤富羅部。那又如何稱五部呢?則以僧祗律列入五部。

次 說十八部。智首律師(為南山律宗第八代祖師,道宣律師為第九代祖師,但因道宣律師發揚南山律學,將四分律藏闡述得特別詳盡,他居住在終南山,故成為南山 宗。 若依智首律師所著的戒疏,說三藏的流傳於佛滅後二百年,薩婆多部分出四部,迦葉遺部中分出二部。彌沙塞部中分出一部;五部中分成十二部。後四百年僧祇始 分,共為十八部;曇無德部始終未分。即:

佛滅後二OO年                               佛滅後四OO年

 

以上都是過去史記,部名有些是以人為名,有些是以地方為名,令我們知道一個大概的情形。明白各部的情形,各律藏在中國所保存有多少,中國各歷代祖師發揚光 大的情況。這是著述此書的主要內容。因為史料難找,若不加以整理,則難以研究其根源。故此書最主要是在後半部,關於中國律教的翻譯及弘揚。現在有各位大德 先來到美洲、加拿大弘法,佛教有弘揚到全世界的趨勢。在前個世紀,俄國人得到一點羯磨的資料,不是全部的律藏,但加研究、寫書,在後邊將敘述此事。佛教興 於印度,可是傳揚到中國,現在遍於歐美各國。看到美加二地道場盛多,法師人才輩出,各位同學虔誠求法,可謂是「覺花處處開」。

學佛法不但要廣學,還要精。廣是三藏皆要學,律藏在三藏中亦佔大部分。想至此,我們應感到慶幸,在佛滅度後二千年後,我們能夠研究佛在世正法的方規,乃至於佛滅度後,歷代弘法的事跡。上次講分五部,現要講分十八部。

文殊問經中卷分別部品,則說根本二部,皆是從大乘部分出來的。摩訶僧祇部,分別成七部。摩訶僧祇譯為大眾,此部均是老少同集,當年結集時是在窟外,可是僧祇皆通窟內和窟外,故窟內和窟外皆是大乘。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