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萬佛聖城琉璃室戒壇
傳授具足大戒

恆道記

金剛光明寶戒,是三世諸佛之本源,十方賢聖之同尊。夫人剃度出家,受具足比丘、比丘 尼戒後,始正式列入僧數,使三寶種不斷,而佛業燦矣成金。

凡在萬佛城出家者,必先受三年的沙彌、沙彌尼淨行,學律精 嚴,訓練絲毫不苟。自本年西曆七月十五開始之一O八天戒期圓滿後,在十月二十四日受具足戒,十月三十一日受菩薩戒。

十 月廿四,從中、美、泰、緬甸、錫蘭、馬來西亞、越南等三師十尊證,不遠千里迢迢而法駕光臨,證明受戒。三師:上宣下化老和尚(得戒和尚),三步一拜恆實法 師 (羯磨和尚) ,恆朝法師(阿閤黎)。十尊證師:Ven. Phra Tepsophon Maha Thera (泰國)Ven. U. Sobhana(緬甸),清禪法師(越南)Ven. U. Narada(緬甸),靈眞法師(香港),明度法師(香港),Ven. Seelavimila(錫蘭),Ven, Dr. Medhi Suangate Meha Thera(泰國),自明法師(馬來西亞),聖雄法師(越南),開堂大師恆觀、恆佐法師,引禮為恆貢、恆等、恆奇、恆無法師,此次傳戒儀式,可謂東西連 貫,南北同倫,為西方佛教歷史上,展開輝煌燦爛之一頁。是日在新建之金剛光明寶莊嚴戒壇傳戒。該戒壇是上人歷時兩年,嘔心瀝血之精心傑作。壇內四周琉璃裝 璜,光光相照,接影連輝,赫然成大光明網。新戒子登壇,在灼爍光色四射之下,頓發大敬畏心;大供養心,大眞誠心,懇求受戒。

此次傳戒乃美國第四屆,萬佛城第二屆,為復興佛教之使 命,在西方佛教開其先河。中美佛教總會,多年來只顧默默耕耘,培植弘法人材,家風嚴峻,塑造高尚緇素,發揮六合精神,現時已法門龍象輩出,而如來家業繼承 者,代不乏人矣!

萬佛城傳授三壇具足大戒:對 新戒子訓言

—宣化上人講於一九八二年十月甘四日

這次傳授具足比丘、比丘尼戒,在美國是第四屆,在萬佛城 是第二屆。你們既能出家受具,為佛弟子,當知此是百千萬劫難遭難遇的機會!應把持戒當作自己的生命一樣;不持戒就等於沒有了生命,雖然活在世上,只是行屍 走肉,無利於自他,有何意義。

在 萬佛城,一個比丘或比丘尼,要做一萬個比丘或比丘尼的事情!現在,依法修行的比丘,在西方可說是鳳毛麟角,難尋難覓,因為佛法在西方剛剛開始,故諸位出家 後,要做眞正佛子為佛教犧牲,不惜身命,為法忘軀。現在,略解釋金山寺、萬佛城的一副對聯,是本會家風的寫照,作共為勉勵: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

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凍死不攀緣」:出家後,要有骨頭、有志氣、有節義。切 不要同流合污,做教門裡的罪人。因此,就算凍死,也不隨便與人拉攏關係,討好白衣,以求飽暖。

「餓死不化緣」:佛在世時,比丘是循施食,為什麼說餓死不化 緣呢?因為佛教剛在西方開始,一般西方人對佛教沒有印象。若現在到處化緣,只會令人輕視,不尊重佛教。故先要忍苦耐勞,把佛教的基礎打好,待人人明白佛法 後,自動供養三寶,到時才可恢復到托鉢乞食的佛制。

「窮死不求緣」:出家後不到處求人。小人求他,君子求諸 己。我們不要沒骨頭,做佛教裡的敗類。要立功、立德、立言,作佛門裡最有用的人才。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無論遇到任何 境界,緊抱此三大宗旨。但亦要活動,應機順緣。此是上聯的解释。

下聯「捨命為佛事」: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求法而捨身命。我 們若無眞正犧牲的精神,焉能報佛深恩?

「造命為本事」:君子造命之學,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禍福 無門,唯人自招。故出家人的本事,就是創造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命數。譬如,本來應該墮地獄的,但現在能精進修行,由修而證,到達常寂光淨土,無餘涅 槃,豈不是改造生命。

「正命為僧事」:把自己的命運更正,重造,大變活人,把以 前的貪瞋癡,變為定慧,這就是正命。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就在事相 上,明白眞如理體;既明白眞如理體,在事相上也不相違。事理圓融無礙。以這樣的精神,來秉承歷代祖師的心印法門,使佛種不斷,慧燈常明。

   ☆★      ☆★     ☆★     ☆★     ☆★     ☆★

今 天,承十方大德高僧,法駕光臨。有從中國、泰國、緬甸、錫蘭而來的法師,及美國的法師,南北同轍,中西齊集,濟濟一堂,為你們傳授具足戒。諸位切不可辜負 他們的慈心攝受。從今以後,展開新生命,要發奮苦幹,發大願,成大業,報佛恩,報祖師恩,報十方大德高僧恩。若是一半出了家,另一半又不出家,那麼,不但 毫無益處,反而有大害!

傳授菩薩戒,向四眾弟子訓示

一九八二年十月三十一日宣化上 人講於萬佛城金剛光明莊嚴寶戒壇

在 佛教裡,有很多道場都可以受菩薩戒,可是多數只是形式上受。眞正依照戒律來行持的道場却不多。不可以說完全沒有,但是不多。諸位不遠千里,從馬來西亞、星 加坡、香港、台灣,及美國各地而來,受菩薩戒。既逢如此殊勝因緣,切不可以在皮毛上受戒。要在眞心裡受戒,要在自性裡受戒,把自性打掃得乾乾淨淨,纖毫不 染,不被外物所引誘。

所謂「持之於身,守之於心」。受了戒而不持等於沒有受。心中 不守,也等於沒有受。自性若不能與戒體、戒法、戒相,合而為一,就不是眞性受戒。

故 你們受戒後。必定要做佛教的使者,佛教的隊伍,佛教裡的大將軍,佛教裡的大英雄,大豪傑,不能再馬馬虎虎,跟著自己的臭習氣跑。終日嘻嘻哈哈,一點也不像 受了戒的樣子。受戒的人,無論在家、出家,皆有一定的威儀,語默動靜,進退往返,識時識候,有分有寸。絕不會輕舉妄動,講是講非,或者把佛法統統忘了。你 能時時刻刻按照著菩薩戒相行持,才是眞正受了菩薩戒。假若明知故犯,受而不守,就難免三惡道。墮地獄,做餓鬼,轉畜生,這比一般人更長更苦。為什麼呢?因 為明知故犯,罪加三等。

現在,給你們說「六莫」,是持戒威儀的寶鑑。雖然在戒相上沒 有列出,但能依照行持,則受用無窮。

(一)「坐莫動膝」:坐着時,不要搖動雙膝,像跳童似的全無 威儀,所謂「樹搖葉落,人搖福薄」,故要端然正坐,像大鐘一樣。

(二)「立莫搖裙」:站著時也不可以隨風擺柳,像跳草裙舞。 譬如,在家居士,穿袍搭衣時行動舉止都要規規矩矩,嚴肅威儀,等到不穿袍,不搭衣時,仍然保持一貫鄭重端莊的威儀。至於女居士,切不可搖曳多姿,現出媚態 去誘惑人。

(三)「行莫囘頭」:走路時不要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把眼睛 收起來!不要東看看,西看看。

(四)「語莫現唇」:講話時不要嗜著嘴巴,好像如火爐上的水 燒不滾,要嗜著嘴去吹火似的。

(五)「喜莫大笑」:就算歡喜,也不可張大嘴巴「哈哈 哈!」像鴨子那般難聽。喜歡笑的人,應該少笑一點,可以微笑,不要大笑。

(六)「怒莫高聲」:發怒時,也不可高聲罵人,要不怒而 威,才有威儀。

   ☆★      ☆★     ☆★     ☆★     ☆★     ☆★

受戒後不守戒,非特全無益處,反而浪費時間。故我不得不破 釜沉舟,向你說個明白,這是在萬佛城受戒,和別處不同的地方。

你們必須拿出萬分的誠心,恭敬心,來求菩薩戒。不可絲毫馬 虎,人就是無量劫來太馬虎了,故至今仍然輪迴六道,求出無期。現在既遇正法,若再不拿出全部力量來修行,那麼,縱使釋迦牟尼佛在你面前,也沒辦法教你離苦 得樂。

萬 佛城的光光相照,琉璃戒壇,是本年內新落成的。上週先傳具足 比丘、比丘尼戒。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五,第一次授菩薩戒。這個新戒壇,可算是我嘔心瀝血拿出精神來建造的。你們這次受戒後,若再不用功修行,不守規矩,那就 太辜負我的一番心血。當然,我希望你們人人在佛教裡都做第一,不要做第二。可是,這個第一不是用任何手段爭來的。而是憑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人,眾望所 歸。由他人所推選的,這才算;絕不是用詭謀或手段去奪來的。否則,不但得不到第一,將來還要墮地獄哩。為什麼呢?因為,你從前不懂佛法,在世上爭名奪剌, 情有可原。但是,知法犯法,則不能饒恕。

當知,受戒者,是最尊貴的人,行菩薩道者,是最清高的人, 你們要把以前的壞思想、臭習氣,完全改過,大變活人。所謂,同一個廟,不是同一個神了。現在要換了一位菩薩。自此,不要再做地獄、餓鬼、畜生的事,要深信 因果,言顧行,行顧言,名實相符,躬行實踐。

在這期間,天天講梵網經。你們細心去研究,依照梵網經上的戒相行持,才算是真正受 戒。

萬佛城中玉佛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