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讀《神獸之間》
─ 從「進德與修業」談起─

 
◎塵影 文

已故作家趙二呆筆鋒常帶醒世要言妙道,是廣大讀者所鍾愛的名家之一。文章《神獸之間》承其一貫風格,分析人介於神與獸之間,可善可惡,所以要勤勤勉勉地「進德修業」,做正直善良的人,做盡善盡美的事,人生才有意義。趙先生曾任三縣縣長,是胸懷國家、人民的仁德父母官,經常為文闡述人生要義,以淨化世道人心為己任的苦心在字裡行間流露無遺。

記得在編輯報紙時,我曾經也以「進德修業,福澤人間」做為展望;因「進德修業」實屬人之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的重要課題。相較於本文所談的內容,我覺得佛教徒真是太幸運,都有大福報,能夠見聞佛陀所開示的「進德修業」內容,包含:五戒十善、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緣、六波羅蜜、四攝法、四無量心,以及禪、淨、律、密、性、相等無量法門,並可依照自己的根器,任選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依次第修行。

 

佛法中的「業」,囊括個人身口意所造的十善或十惡,範圍寬廣;不同於趙先生所指的工作或事業。六祖云:「修性是功,修身是德。」是故,要「進德」,首先要「修業」,從守五戒、修十善業的根本做起。世間的好人與佛法中善男子、善女人的定義,相差甚遠。世間的好人,一般指不做犯法的事、照顧六親眷屬、從事慈善的人;佛法中的善男子、善女人,則不僅身口意三業清淨,更要執持三聚淨戒,就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捨斷一切諸惡,修習一切善法,以慈心攝受、利益一切眾生。

有些人喜歡研究佛學中無量義理與法門,卻非真正深信因果。古德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顯然是普遍的現象。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則真人事蹟,十分感動。一位醫師,有一次在巷道被一輛蝸牛移步的拾荒車擋住,後面計程車不停地按喇叭,醫師便走到拾荒車前面去幫忙,發現原來是一位身軀佝僂的老婆婆吃力地在拉車,醫師助其一臂之力,並護送回家。

交談後,知道老婆婆已九二高齡,兩個兒子均中風在床,老婆婆拜佛二十多年,相信因果,自認前世沒修好,只待來生。老婆婆收廢物,只是想讓沒用的東西變為有用,不計較能換多少錢。醫師轉身買了一些食品相贈,但遭拒絕。醫師誠懇地表示,從她身上學到的,遠超過那些物品,老婆婆才勉強收下。

老婆婆的深信因果,給人上了震撼的一課。不禁想起蓮池大師所說:「若人終其一生不讀佛經,就像過寶山而不入;若人雖讀佛經,卻只採用經中精采文句,作為談玄說妙的資材,而不深入義趣,窮通其理,就像入寶山空手而回;若人雖亦討論講演,卻只訓字消文,依文解義,不真心修持,不身體力行經中教訓,就像入寶山,取寶物,卻只把玩之、鑑賞之、懷抱之、袖藏之、終又棄之。」欲進德修業的學佛者,對於此事此理,能不深思其義嗎?

二OO九年三月十七日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