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我對念佛法門的感悟

 
◎安祺 文
美國•洛杉磯

謹以此文略述我如何從無知無覺,有口無心的念佛習慣,轉化到有點感覺的念佛過程。希望藉此啟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有心修習念佛法門的佛友,深植念佛的根基,進而找到歡喜念佛的訣竅,把佛號念出味道來,念出感覺來,如此才能跨進念佛法門的門檻,朝深心念佛的目標邁進。因為才疏學淺,文中若有表達不周全之處,敬請不吝指正。

於去年十二月初的週末下午,因為著涼引起感冒的症狀,此次感冒的過程,卻令我對念佛法門有新的體認。記得發病當初,突感一陣暈眩、胸悶、想吐,心跳加速,並伴著全身冒冷汗等等不適的感覺,然後覺得全身的十二條經脈好像同步灌入冰水般,從頭冷到腳。不但全身發寒,連口中呼出來的氣也是冷的。一剎那,就像是置身在冰庫中。因為上述的症狀出現時,家中只有我一人,當時的心情猶如身陷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境中。

在無計可施的情形之下,我只好躺在床上休息,在休息的過程中,突然萌生念佛的念頭,心想當人臨命終時,身軀將在氣如游絲的情形下,逐漸的冷卻,於是就權當此時此刻即是生命的最後一刻,揣摩與體驗一下臨終時要如何提起正念,專心念佛。於是我就盡量放鬆全身,手握一串念珠,專心念佛。

剛開始念佛時,仍用念珠數著念佛的數目,隨著心跳漸趨平緩之後,就改為只是默念佛號,手不再撥動念珠了。因為身軀的冰冷感覺,迫使我非得放下所有的雜念,專心在那句佛號上。

窗外的陽光就隨著專念佛號中悄悄的向西挪移了。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感覺到手握念珠的右手掌心的氣感與念珠的氣互通有無,並由弱轉強,氣強到似乎能夠牽動手掌的每一個細胞。漸漸的雙手掌心逐漸溫熱起來,並且這股熱氣漸漸的順沿著雙手臂舒展到胸口,位於胸口的膻中穴周遭也漸被溫熱之氣包圍。然後這股熱氣在胸腔部位逐漸的擴散開來,並繞至背部。而這股熱氣擴散的同時,也能往下流注到肚臍的部位,因此冰涼的小腹也隨之回溫了。緊接著小腹的溫熱氣流,順著雙腿往下移至冰凍的雙腳,直達腳掌心的湧泉穴。當湧泉穴溫熱之感出現的同時,頭部冷的發麻的情形也就漸漸得到紓解了,而全身冰冷的寒氣在句句的佛號中逐漸散去,感冒的不適症狀也隨之漸消,於是體溫又恢復正常了!

當我真實體驗到念佛驅散了體內的寒氣之後,使我對念佛有了全新的認知。在身體漸漸好轉之際,就發願在十二月中旬,自己在家打佛七。而我念佛的基礎,是來自雙親所賜!

先父母晚年專修念佛法門,我在雙親勤修念佛法門的熏習之下,也念了多年的佛號。而我所念的這些「有口無心」的佛號,卻在身心交瘁的重要關鍵時刻,發揮「養兵千日,用於一時」的作用。也因此增強了我對念佛法門的信心與願力,更激發了我趁勝追擊的動力!

父親在世時,曾教過我一些念佛的竅門。只是那時候以為自己離生死無常還很遙遠,未曾認真的用心加以練習,只是將父親說的法語當成一門知識研究罷了。直到全身發冷,寒氣逼身之際,才體會到「生命即在一呼一吸間」的含義! 於是在自訂的佛七功課中,用心的揣摩與練習父親教導我念佛的方法! 現略述如下:

首先,手持念珠專念佛號。父親曾說師父宣公上人教導他念佛之初,即是教他如何將一百零八遍的佛號,練習到句句分明,不要有雜念,以此奠定念佛的基礎。而鈍根的我因為不曾勤加練習,且在病痛消除之後,鬆散與妄念的習氣毛病又上心頭,於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降低要求,以十句佛號為一單位,自我要求在十句佛號中盡量不要打妄想。

其次,父親曾告訴我在念佛的同時,可以在心中觀想蓮華,若能將蓮華的每一花瓣觀想清楚,則觀想與念佛的功夫就能逐漸加深。若能將蓮花觀想的一清二楚, 臨終時就可以坐著你所觀出來的這朵心蓮,往生西方淨土。而平時這朵蓮華將常駐你心田。再者,若是觀想與念佛的功夫夠深厚的話,也可將此朵蓮華送給有緣人,助其往生淨土。

只因我打坐根基不穩固,所觀出來的蓮花如佇立在霧中,但是我深信只要有心,總有觀成的一天。 於是每念一句佛號就在心中畫一片蓮華花瓣,念十句佛號就形成一朵蓮華。雖然仍是處於霧裡看花的階段,但是已經能夠將心思專注在佛號上久些,偶而那朵心蓮也能在心中飄浮片刻。

第三,父親教我在拜佛時,要觀想自身就像身處在西方淨土圖畫的正中央,然後觀想面對著三聖,至誠懇切的頂禮。再者,觀想著阿彌陀佛眉間的毫光照射著你全身。當心中默念著佛號的同時,雙腿就緩緩的跪下。當雙手向前伸出時,則觀想能夠接到阿彌陀佛的雙足一般。

佛七期間,每天拜佛一百零八拜。只因平時缺少觀想的訓練,只好先觀想自身就像身處在西方淨土圖畫的正中央,很誠心的專念佛號,並頂禮阿彌陀佛。雖然只能做到如此,卻已經能夠使我在拜佛的過程中,將沉重的身心逐漸轉為輕快。

第四,父親也教過我盤腿端坐的念佛方法,他說念佛前,先觀想自身站在西方淨土圖畫的正中央,面對著阿彌陀佛,雙手合掌向佛頂禮三拜後,盤腿端坐在蓮華中。 緊接著念三遍到七遍的〈大悲咒〉,並默禱方圓百里的眾生不要干擾修練者念佛。當〈大悲咒〉念畢,即刻面帶笑容的專念佛號。這種端坐念佛的時間可依人而定,而在下座之前,將念佛功德迴向給眾生。

因為我打坐的層次太低,所以無法達到父親所要求的標準。即是藉由端坐念佛提昇打坐的層次,最終即可達到入定的目標。但是在練習盤腿端坐念佛的過程中,使雜染的身心較為清淨些。

七天專念佛號的過程中,盡量使自己做到行、住、坐、臥都處在念佛,或是觀想阿彌陀佛,以及觀想蓮華等等的情境中。或許是剛受到了病痛的刺激,以及在緬懷雙親的恩德無以回報的原動力的趨使下,使我痛定思痛的盡量放下一切,專心在佛號上。也因此使我對念佛的感覺出現了些許變化。昔日所念的佛號就像在風中念一樣,佛號是隨風飄逝的,未曾在心湖中留下一絲痕跡。而在那七天中,昔日所念的有口無心的佛號,逐漸轉變成像在沙灘中寫字般,可以在心中稍留片刻了,只是最終仍是被無明的海浪沖走,佛號仍是無法久駐心田。

當念到第七天時,偶而感覺到有幾句佛號,像是進入了身體的肌肉與筋骨中,而那份感覺使身心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首先,佛號猶如能夠滋養身體的養份一般,由最外圍的肌膚,逐漸的滲透到血管與筋骨中,似乎能夠調和身體的五臟六腑,使氣血逐漸的充足起來。

其次,佛號開啟了昏睡已久的純淨善良的心扉 。直到那時,我才略為領悟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說的:「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而這份「如母憶子」,以及「子若憶母,如母憶時」的情境,是要在真心念佛的過程中才能逐漸的浮現出來。

若是念佛能念到心裡去時,將會喚醒與生俱來的那份無私付出愛心的感覺,而這份對愛心的感悟,就像慈母疼惜憐愛子女,乃是發自內心的無條件的付出。而子女也能感受到雙親那份無怨無悔所付出的關懷,進而無時無刻的憶念著雙親。

當我們能夠在心中真實的感受到這份愛心時,並且能夠將這份發自內心的感受投入念佛中,那麼你就能將每一句佛號視如稀世珍寶。猶如慈母看待子女時,都認為他們是值得珍惜的。若能運用這份慈母疼惜子女的心態去念佛,一定可以增強你念佛的原動力,並且對念佛法門產生堅固無比的信心,永遠不離不棄。

另外,佛號也像子女能夠感受到慈母所給予的無盡愛心一般,使你在念佛的當下,心中很自然的充滿幸福感、滿足感。若能運用這份幸福的感覺去念佛,即使你念佛念上千句萬遍也不厭倦。並能使你所念的佛號深植心中,永不抹滅。

假使你能夠將佛號視如金剛鑽似的,確信無疑的認為佛號是世間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很有感覺的念下去,心存感激,心生愉悅、充滿幸福感的老實的念下去。假以時日,深信你將會感受到身心在這句佛號中所發出來的訊息。

因為佛號會使你的身心感受到如春臨大地一般,並使你枯槁的身心靈突然感到生機無限,讓你體驗到「枯木逢春」的驚喜! 內心深處的生命力,也會因為這句佛號而得以激發、顯現出來。因為念佛的喜悅與悲欣之情,就如同孕婦能夠深刻體會到新生命在其體內逐漸茁狀成長的心境。若是你懂得打坐的話,這份能夠使你感悟到內心深處生機無限的念佛情境,將與你在靜坐中所嘗到的禪味,是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即應驗了憨山大師曾說過的一句話──「 淨土蓮華禪水灌」。

換言之,再簡單不過的一句佛號,是含藏著無限的生機,只要肯用心去感覺,去體會,定能使你的身心靈有所轉變,無須在往生西方淨土之後, 才能體會到西方淨土的極樂。因為只要在專心念佛的當下,即可體悟到了! 因為你的身心靈將會隨著這句佛號漸趨完善、純淨、美好,進而達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當然若想達到上述境界的大前題,就是要經常練習「心無旁騖」的老實念佛!先將佛號念出感覺來,念出味道來,如此才能對念佛有所感悟。

上述是我的淺見,願與有緣的佛友分享,並共勉之。

書於二OO九年立春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