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二不坏迴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不坏迴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去来今诸如来所,得不坏信。悉能承事一切佛故。于诸菩萨,乃至初发一念之心,求一切智,得不坏信。誓修一切菩萨善根无疲厌故。于一切佛法,得不坏信。发深志乐故。于一切佛教,得不坏信。守护住持故。于一切众生,得不坏信。慈眼等观善根迴向普利益故。

金刚幢菩萨讲完了第一迴向之后,接著讲第二迴向。诸位佛的弟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不坏迴向?」「云何」是对大众的徵询之词,用普通的语气来说,就是「什么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的不可破坏的迴向行门呢?」在疏钞上解释「不坏」二字,说:「观一切法,但有名有用,这是在事上。念念不住,刹那无常,所以称为不坏,这是理不坏。知善根迴向,都能通事事无碍,才是真不坏」。

金刚幢菩萨提出了这一个问题以后,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不坏迴向行门的大菩萨,他是在过去的佛所,未来的佛所,和现在的佛所,三世诸佛的道所,听闻诸佛所说的诸法,如理修行,得到了如金刚般的坚固信心,永远不会被任何天魔外道所能破坏他的信心。当他在十方三世诸佛的道场,他对每位佛都能尽心竭力,恭敬侍奉心悦诚服的承事供养,所以他能有深厚的善根,这也是他的信心坚固不受外力破坏的原因。再者,他不但对诸佛有如此的诚心信受,就是对于所有的菩萨,甚至对那些能于最初发一念菩提心的人,他都同样生恭敬心。菩萨包括声闻缘觉诸二乘圣者,以及一切众生,已发心的今发心的。修不坏迴向行的大菩萨,他的希望,惟有能求得一切的智慧,得到不会被任何境界所破坏的坚固信念之心。所以他发大誓愿,一定要修习一切菩萨所修的种种善根,他永不疲倦,永不厌乏。昼夜匪懈,精进勤修善根,积具功德,这也是菩萨能得到不坏信的原因。

菩萨对于一切佛法,之所以能得到不被破坏的坚固信心,其原因在菩萨能发大菩提心,志在求一切法乐的至上愿力。菩萨对于诸佛的教理,真实了达,也能守护,住持诸佛的正法,所以能得到不坏的坚固修行信心。菩萨对于一切众生,他也有不怀疑,不厌恶,不弃捨的信心,他认为没有十恶不赦的众生,他怜愍众生无智,被无明纒绕,所以他用慈悲的心肠,平等观察一切众生的善根,来为众生迴向,因为要普徧利益所有众生的缘故。

于一切白净法,得不坏信。普集无边诸善根故。于一切菩萨迴向道,得不坏信。满足殊胜诸欲解故。于一切菩萨法师,得不坏信。于诸菩萨起佛想故。于一切佛自在神通,得不坏信。深信诸佛难思议故。于一切菩萨善巧方便行,得不坏信。摄取种种无量无数行境界故。

白净法:就是清净法。菩萨对于清净无染的佛法,他已得到不会受任何外力所破坏的信根,是因他能普徧积聚种种不计其数的善根的缘故。他又对于诸先进的菩萨们,所已修成就的迴向法门的道理,也得到了深信不疑的不坏信念。这是因为他能够了解迴向法门的殊胜,能够满足他所希求的欲望。他对于那些行菩萨道的菩萨法师,他也非常尊敬,信仰不移,得到了不坏的信根。因为对那些菩萨法师,在他的心中,把他们想像到都是过去的佛,现在的佛,和未来的佛的缘故。

诸佛都有不可思议的自在神通,普通善根薄弱的凡夫,往往不相信,而生出许多怀疑来。可是这位修不坏信迴向的菩萨,因为他有坚固的不坏正信之根,所以他深信诸佛都有不可思议的自在神通。他丝毫不怀疑,因为这不是平凡的人,可以用心来想像,或者用言语可以表达的。「自在神通」,是说不但有「神通」,更能任运自如,不受限制。不著意,遂心所欲的运用,才堪称「自在」。神通是从清净的修持中得来的,它是为饶益众生,必需要时,才善巧方便来运用,而不是拿来眩惑人的。

菩萨对于诸位行菩萨道的菩萨们,他们所行使的善巧方便法门,以及种种的示现,他也是深信不改的。菩萨为了广度众生,有时也示现恶人,做坏事受制裁。菩萨他了知这种善巧方便,所以他不受某种境界而就改变信心。菩萨以他这种不坏信根,摄取种种无量无数的行门和一切的境界。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不坏信时。于佛菩萨声闻独觉,若诸佛教,若诸众生,如是等种种境界中,种诸善根,无量无边。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慈悲广大、平等观察。随顺修学诸佛所作。摄取一切清净善根,入真实义。集福德行,行大惠施。修诸功德,等观三世。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他谨遵著如前面所说的种种道理,安住在不坏的信根中时,他对于十方诸佛、菩萨、二乘圣者声闻、独觉以及诸佛教,还有种种的众生,他们所有各种不同的境界,菩萨在像上面所说的这些不同的境界里,行菩萨道,种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各种善根。他为的是能令自己的菩提心转更增长,一天一天的趣于圆满,同时也令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转更增长。菩萨的慈悲心广大如法界,常用平等的心来观察法界中的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修学诸佛所修的一切法门,做诸佛所做的功德。他也摄取所有一切的清净善根,因为要有清净的善根,才能入于真实的义理中。修集福德的行门,就必须行普徧广大的布施,平等给予一切的众生,惠泽均霑。菩萨修积如是种种功德,平等观察三世诸佛,及十方三世诸大菩萨也是这样修积善根功德,具足圆满。成就佛果的。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善根功德,迴向一切智愿。常见诸佛,亲近善友。 与诸菩萨,共同止住。

菩萨中的大菩萨,用他在各种境界中所种的善根,以及所修积的种种功德,完全迴向一切的智慧和他所发的誓愿。希望常常见到十方诸佛,希望常常能遇到明眼的大善知识,希望常常能和诸大菩萨在一块儿同修共住。

念一切智,心无暂捨。受持佛教,勤加守护。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心常迴向出世之道。供养瞻侍一切法师。解了诸法,忆持不忘。修行大愿,悉使满足。  

修不坏信迴向法门的菩萨,希望求得一切智的愿心,什么时候都不会暂时忘记捨弃的。诸佛所说的道理,他都能领悟于心,持之于身,时时刻刻都是勤恳用心守护著。他在佛面前受得的教化,领悟的真理,又用来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也都能心领神受,了达诸法,达到成熟的阶段。菩萨虽然一方面入世教化众生,但他并未为世法所繫,一方面心里常常记得修出世的清净法门,把修积的善根功德也迴向出世的佛道。菩萨恭敬诸佛,同样也恭敬那些代替诸佛宣扬佛法的菩萨法师。他也亲近侍奉那些位菩萨法师,没有一点分别心和自视不凡的傲慢心。菩萨对于诸法都能明了通达无碍,照了诸法实相。对于经典,也都能记忆不忘,持之不倦。忆是不用看书,能一字不漏念出来。他修行他所发的大愿,希望都能圆满具足。

菩萨所发的大愿,就是常说的四宏誓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 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大愿,包括了自利利他,圆满佛果。发菩提心的菩萨,行菩萨道时,就是遵照这四大誓愿,不计时劫,不选地方,不择对像,不问收穫,只知耕耘。如是不怕艰苦的修积善根功德,终必成就菩提。这位修不坏信迴向的大菩萨,也是恒常这样修行他的大愿,悉使满足。

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繫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习善根,安住善根。

菩萨像前面所说的方法,修习佛法,广种善根,普徧做教化度生济苦的功德,不计善事的大小,以积少成多,自粗而细,由浅至深的作法。他从不捨弃善事不做,犹如积聚微尘而成高山一样,所以说菩萨是从积集善根做起。积集的意思是本来没有,现在一点一点把它积聚成多。因为积聚多了善根,就可成就大的善根,所以要先「积集善根」,然后才能「成就善根」。成就了大的善根,就可增长一切的善根。因为善根日渐增长,当然它就日益茁壮了。

增长善根和积集善根又有多少不同之理:积集是本来没有的,后来因为修善行,一点一点的积起来。增长是已经有了而且已很大,现在因为勤修善行,善根便更深厚。在本来已经很多很大的善业信根上,更增多了,故显得更壮大了。要想增长善根,就必须常常思惟诸法。思惟就是修习禅定的功夫。定能生慧,修菩萨行的行者,修六度的功德,度度不能没有智慧来领导。 所以菩萨发心修行,时时不忘求无上智,就是需要智慧来领导万行。

因之菩萨要修禅定,要有思惟善根。思惟诸佛所说的诸法,诸法的真理,实相,思惟诸佛所修的行门,思惟诸佛的功德。思惟与繫念是有密切关係。繫念就是不要忘记,把一切有意义的真理正道,都深深印在脑海中,随时繫念不忘,忘了也就不能思惟了。繫念善根,要念兹在兹,像用一条绳子把它拴上似的。接接连连的把所有的善根聚起来,永远不中断,思惟繫念种种善根。

分别善根:这个分别,不是有好恶成见的分别心,而是斟酌善业的轻重缓急而言。菩萨用他的智慧来判断,那一件事应该先做,就赶快去做。比较不重要的,就慢慢再做,所以要能分别善根轻重。

爱乐善根:菩萨的爱乐,也不是他私心的爱乐。菩萨所做所为,目的都是为众生。菩萨观察众生的爱乐,随顺众生而修集善根,众生爱乐的先修,次要的慢慢来修。这样所成就的善根功德,就是「爱乐善根」。众生欢喜的,就是菩萨欢喜的。

安住善根:菩萨修集种种善根,他整个的心念,常常观照在这些善根上,不令散失。思惟繫念,勤修不懈。

菩萨摩诃萨如是积集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萨行。于念念中,见无量佛,如其所应,承事供养。

菩萨中的大菩萨,就像前面的经文所说,一点一点的修集所有种种善根之后,因这些善根功德, 得到胜报迴向,然后依此胜报修菩萨行。在每一念中,念念都可以见到尽虚空徧法界无量的十方诸佛。如他所想要的,应该承事供养诸佛的,都能如愿亲近供养。

以阿僧祇宝,阿僧祇华,阿僧祇鬘,阿僧祇衣,阿僧祇盖,阿僧祇幢,阿僧祇旛,阿僧祇庄严具,阿僧祇给侍,阿僧祇涂饰地,阿僧祇涂香,阿僧祇末香,阿僧祇和香,阿僧祇烧香。阿僧祇深信,阿僧祇爱乐,阿僧祇净心,阿僧祇尊重,阿僧祇赞叹,阿僧祇礼敬,阿僧祇宝座,阿僧祇华座、阿僧祇香座,阿僧祇鬘座、阿僧祇栴檀座、阿僧祇衣座、阿僧祇金刚座。阿僧祇摩尼座、阿僧祇宝缯座、阿僧祇宝色座、阿僧祇宝经行处、阿僧祇华经行处、阿僧祇香经行处、阿僧祇鬘经行处、阿僧祇衣经行处、阿僧祇宝间错经行处、阿僧祇一切宝缯采经行处、阿僧祇一切宝多罗树经行处、阿僧祇一切宝栏楯经行处、阿僧祇一切宝铃网弥覆经行处。 阿僧祇一切宝宫殿、阿僧祇一切华宫殿、阿僧祇一切香宫殿、阿僧祇一切鬘宫殿、阿僧祇一切栴檀宫殿、阿僧祇一切坚固妙香藏宫殿、阿僧祇一切金刚宫殿,阿僧祇一切摩尼宫殿。皆悉殊妙,出过诸天。

「阿僧祇」是印度的数目名字,是最大最极的,意思是无量数。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计之,一阿僧祇凡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 这位修十迴向中不坏迴向的菩萨,他在念念之中能见到无量数的诸佛,如他所应,承事诸佛,供养诸佛。他以无量数的宝物,供养诸佛。以无量数的名华,供养诸佛。以无量数的锦鬘,供养诸佛。以无量数的宝衣,供养诸佛。以无量数的珍宝华盖,供养诸佛。以无量数的宝幢,供养诸佛。以无量数的宝旛,供养诸佛。以无量数的种种庄严具,供养诸佛。

又以无量数的聪慧伶俐俊彦之士,供养给诸佛作侍者,应承给使。又以无量数的上等美好的涂香脂油,供养诸佛,以作涂饰道场地面之用,使地面发出光亮、香气。又以无量数的名贵涂香,供养诸佛,涂于佛的身手。又以无量数的末香,各种名香合在一起的香,和梵烧在香炉中用的长香线香等,供养诸佛。菩萨用世上最好的物质供养诸佛,以最多的数量,一点不悭吝,竭诚供养,但他还觉得以物质供养,不够圆满。更以无量无边,不可言喻的至深信心,充满爱乐的情绪,清净无染的心意,无上诚意的尊重、心悦诚服的赞叹,五体投地的礼敬,随时谨愼肃穆,承事诸佛,供养诸佛。

又以无量数的七宝做成的宝座,供养诸佛。如华座、香座。鬘座、栴檀座、衣座、金刚座、摩尼座、宝缯座、宝色座等。经行处是修行人在饭后散步的地方。跑香也叫经行,修行的道场,也叫经行处。又设计建筑各式各样,室内室外的散步地方。这种种经行处,如用各种宝石镶嵌的、名华排列的、充满香气的,宝鬘装饰的、彩衣陈列的、无量各种宝石间错镶嵌的、一切宝缯、彩色鲜艶夺目装饰的、各种宝多罗树,荫映蔽日、精工雕琢的七宝栏楯。还有用各式珍宝织成的铃网,弥覆于空中和花间树丛之上的。如是精心设计建造无量经行处,以供养诸佛经行时用。

还有无量无数的上妙宫殿,如宝宫殿、华宫殿、香宫殿、鬘宫殿、栴檀宫殿、既坚固又有上妙名香藏之于内的宫殿、金刚宫殿、摩尼宝珠宫殿等。像这样种种的无上殊胜供养物品,供养诸佛,没有一样不是超过了诸天宫殿的庄严。

阿僧祇诸杂宝树。阿僧祇种种香树。阿僧祇诸宝衣树。阿僧祇诸音乐树。阿僧祇宝庄严具树。阿僧祇妙音声树。阿僧祇无厌宝树。阿僧祇宝缯綵树。阿僧祇宝璫树。阿僧祇一切华、香、幢、旛、盖所严饰树。如是等树,扶疎荫映。庄严宫殿。

菩萨又以无量数各种杂宝的树、种种的香树、不同的衣树、能奏音乐的树、各种珍宝庄严的树、还有可以发出美妙音声的树。又有用各色无量数珠宝,装饰在一片业丛林,令人见了,就生欢喜心的树。无量数彩色丝织品所庄严的树。还有无量用玉石做的璫环庄严树上,微风吹动,发微妙音的树。还有许多树上,装饰无量数的上妙香华、宝幢、宝旛、宝盖等等奇妙庄严之具。像这样无量数的众宝装饰的许多树,每株树都发出光辉,互相照耀,灿烂夺目。枝叶茂盛,荫映蔽日。林林总总,葱葱翠翠,庄严著重重叠叠的宫殿,以之供养诸佛。

其诸宫殿,复有阿僧祇轩槛庄严。阿僧祇窗牖庄严。阿僧祇门闼庄严。阿僧祇楼阁庄严。阿僧祇半月庄严。阿僧祇帐庄严。阿僧祇金网,弥覆其上。阿僧祇香,周帀普熏。阿僧祇衣,敷布其地。  

这重重叠叠、高耸云霄的宏伟宫殿,里面的设计,佈置真是美轮美奂。有无量数的小房间——轩,有不计其数的九曲槛——栏干之类。有无量数的大窗小窗——牖,有千门万户,通畅无阻。有层层重楼,无数精巧绣阁。又有无数的半月形的门户、窗、栏干、水池、花径、花圃等,点缀各处。又有无量数的各种针织刺绣的精緻幔帐,张挂四处。又有无量数的金属网,弥覆于空间树上,庄严林间。又于处处用上好名香,普徧熏习,令人清心。又用无量数的天衣,敷布在地面上,如像现在王宫中铺的名贵地毯一样。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诸供养具,于无量无数不可说不可说劫,净心尊重,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恒不退转,无有休息。 一一如来灭度之后,所有舍利,悉亦如是恭敬供养。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以前面所说的种种无量数的珍奇诸宝、香华幢旛鬘盖、宫殿楼阁等等,供养十方诸佛。他不是偶尔如是供养,而是在不可数说的时劫中,经常这样以他的清净心至诚尊重恭敬,丝毫不疏忽地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像这样恒久不变,念念相续,无有退转。精进修学,也不曾感到疲倦,而是常精进不想休息。菩萨供养现佛是这样的虔诚,等到诸佛一位一位的入涅槃之后,所有佛的舍利,菩萨也是像供养现佛一样的恭敬来供养。

为令一切众生生净信故。一切众生摄善根故。一切众生离诸苦故。一切众生广大解故。一切众生以大庄严而庄严故。无量庄严而庄严故。 诸有所作,得究竟故。知诸佛兴,难可値故。满足如来无量力故。庄严供养佛塔庙故。住持一切诸佛法故。如是供养现在诸佛、及灭度后所有舍利。其诸供养于阿僧祇劫,说不可尽。

菩萨修不坏迴向的法门时,在无量劫中,恒常以无量的上妙供养具供养诸佛,将修积的善根,悉皆迴向众生。为的是希望众生得到法益,能生起清净的信心,能够摄受善根。不仅自己所修的善根,也能摄受那些少善根的众生,和那些徘徊在善恶之间、可善可恶的众生,令他们皆接受度化,转变为纯善业的众生。一切众生领受了菩萨迴向利益,不忘所修的善根,日渐增多,永离诸苦,得到真实的法乐。又可令一切众生得到广大的智慧,能明了一切法,永远记得正道,勤修善根。又希望一切众生能发大菩提心,修积善根,以此功德,来庄严道场和诸佛。用修积的善根功德,无量的庄严,庄严自己的善根,也庄严佛道。一切众生所行所作,也希望他们能如理如法,得到圆满究竟。菩萨他知道诸佛出现于世,是难逢难遇的,所以他要勤修善根,希望能圆满具足有如佛一样的神力。

因之,所以菩萨他要用修积的善根功德,庄严诸佛的道场,承事诸佛,供养诸佛,以及诸佛的塔庙而修不坏迴向。也是为护持诸佛所说的正法能长久住世,而勤修不坏迴向。总之,菩萨修此不坏迴向。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和护持佛法。菩萨像这样供养现在的十方诸佛,和佛灭度后所有的佛舍利。这位修不坏迴向的大菩萨,他供养诸佛的功德,是穷劫也说不完的。修不坏迴向法门的菩萨,是大菩萨才能修习的。也必须有相当功德行位的菩萨,才能发如是的心,才能以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殊胜供养,供养诸佛。像我们这些初发菩提心的四众弟子,虽然不能有如是的供养, 来供养诸佛,我们也应该发大菩提心,广大的菩提心,供养十方诸佛。

如是修集无量功德,皆为成熟一切众生,无有退转,无有休息,无有疲厌,无有执著,离诸心想。无有依止,永绝所依。远离于我,及以我所。如实法印,印诸业门。得法无生,住佛所住。观无生性,印诸境界。诸佛护念,发心迴向。

菩萨像前面所说的,修积一切不坏迴向善根功德。菩萨究竟为什要修不坏迴向呢?他的目的何在呢?菩萨为的要成为熟一切众生,他的目的是要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因此他在修行的进程中,发大誓愿,勇猛精进,不怕艰苦,不畏困难,永远不生退转心,永远不懈怠,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会感到疲倦,永远不会生骄傲自满心。菩萨如此绵绵不休,锲而不捨,将所修积的功德迴向众生,令众生也能速早成熟善根功德。当菩萨迴向时,他是以平等心普徧的迴向,不著意于爱恶,不分别亲疏。他是离相、离执著、离心思忆念地迴向于所有的众生。他无有依止,没有了需要依靠、依赖的思想和必要。因为菩萨已了达我空,所以他永远断绝了依靠的念头。没有了「我的」观念,也没有了一切属于我的自私心。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九大愿,就是恒顺众生。为什么要恒顺众生呢?因为修菩萨行、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他要圆满他的功德,成就他的菩提觉道,就必须在众生身上生大悲心,以众生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众生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发愿要救拔一切众生出生死苦海,得究竟乐。菩萨为了要度众生,常常不惜身入苦海,只要众生能听他的教化。譬如有种刁狡的众生对他说:「你要度我吗!那你就先跟我下地狱受苦,然后我就跟你出家。」菩萨为了要度这种刁狡的众生,他毫不犹疑的就随顺他下地狱,甚至受极苦。终于感化了这刁狡的众生,把他从地狱里接引出来,令他发菩提心,出家修道。这就是菩萨没有自己,随顺众生,远离于我的作法。他不单没有我的主宰观念,连我所的执著也破除了。菩萨已然实实在在的通达了解诸法真实道理。

这种真实的道理,就是妙法,他是不动不变的。好像元首的印玺,能处处事事都通行无碍。是可以证明为佛的正法,诸佛互相印可,心心相传的,才能称为法印。以此法印,印证种种的「业」所生起的不同因素,所得的业报就有不同的类别。菩萨到达这种境界时,他即了知法之所以无生的妙理,就是所谓的无生法忍。他的品位,已可住于佛所住的地方。也就是说他可以与佛平等,列入了佛数。菩萨观察诸法,知「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所得的结果,深信诸法是无生的。以他所观察的结论,印证了诸法的真实性,同时以诸法无生的道理,印证种种不同的境界。菩萨了诸佛如幻如化,身心泰然,三界来往,无贪欲繫缚之苦。善巧方便,度众生处一切苦厄。在这种阶段修行的菩萨, 都能得到十方诸佛的忆念与保护,和佛力加持。菩萨更加发心,以所修积的善根功德迴向众生、迴向菩萨、迴向实际。

与诸法性,相应迴向。入无作法,成就所作方便迴向。捨离一切诸事想著,方便迴向。住于无量善巧迴向。永出一切诸有迴向。修行诸行, 不住于相善巧迴向。普摄一切善根迴向。普净一切菩萨诸行广大迴向。发无上菩提心迴向。与一切善根同住迴向。满足最上信解心迴向。

菩萨发心修迴向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两方面:一者离相迴向;好像(1)能与诸法的真实理性相应,就是可以相契合的理事迴向。(2) 能够入于无所作法,而可以成就所作的方便迴向。(3)把对一切事情的想和著,都离弃了,用种种方便随缘迴向。(4)安住在无量善巧中来迴向,就是有定力,有智慧,能不被境界所转,而可以很机智的转移境界的这种迴向。(5)永远出离一切诸有——就是令众生永远脱离了三界,作这种迴向。(6)教化众生修行各种法门,并令众生知道不著于相的真理,以善巧方便迴向。另一方面是随相迴向,如像普徧摄受一切众生的善根的迴向。普徧能令一切菩萨所修的各种行门都清净,发大菩提心,以此能作广大无边的迴向。又发最高无上大菩提心的迴向。愿与一切众生共同修积善根,永不退转,以此善根迴向众生。希望圆满具足最上的坚固信心,深入经藏的理解心的迴向。菩萨以这两方面的修学善根功德,迴向给一切众生,迴向给无上菩提觉道,迴向给实际真理。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迴向时,虽随生死,而不改变。求一切智,未曾退转。在于诸有,心无动乱,悉能度脱一切众生。不染有为法,不失无碍智。菩萨行位,因缘无尽,世间诸法,无能变动。 具足清净诸波罗蜜,悉能成就一切智力。菩萨如是离诸痴暗,成菩提心。开示光明,增长净法。迴向胜道,具足众行。

金刚幢菩萨讲不坏迴向法门修行的过程,讲到此地时,他为了提高法会中听众的注意,就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们!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以所修积的种种善根,作以上经文所说的迴向时,他的身体虽然随顺生死而生死,在生死的流转中,来去流转,但他的信念坚固,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始终不会改变他本来所发菩提心的志愿。菩萨救度众生,就必须身入众生之中,所以他要随众生的生死而生死,不过菩萨他随生死之流,则与众生的随生死波逐是不同的。众生是随业力在生死之流之中沉沦,菩萨是乘愿力入生死之流救度众生。

所以他虽在苦中,不以为苦;虽在生死的流转中,而能不改变初衷,仍然在修行度众之中,不断的求一切智慧。虽然因为度众生受种种困扰磨难,他始终百折不屈,决不生退转心,再回来到一切诸有的境界上的。这种卓绝的力量,乃是他的心念常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缘故。所以他能不为生死五欲所摇动,也不会被生死五欲所扰乱。菩萨虽在生死流转中,仍能籍著生死的苦海,把一切众生度到彼岸,也不会染到世俗的有为法上,也没有失去圆融无碍的智慧。菩萨其所以能有此成就的原因,是他已然了达法性,语默动静,无一不能与法性相应,所以能随生死不变。

以入无作,成所作故。求一切智慧就不会退转。能捨离诸想著,卽不为诸有所动。能度众生,故知多运用善巧方便。已永出诸有,所以不会染到世俗的有为法上。修行不住于相,就能不失无碍的智慧。菩萨修行的果位,是有一定的等次,他的因缘则是无尽的,因为他普摄一切善根的缘故。世间上所有种种的五欲世事,都不能变动菩萨的心意了,因为他已普徧清净了他的大愿。菩萨具足圆满了一切清净到彼岸的法——波罗蜜,因为他曾发大菩提心,勤修十度万行。菩萨由于善根同住,具足十力,所以他能成就一切智慧之力。菩萨他像这样修积善根功德,就可以把一切的愚痴暗钝,都离弃了,消除了。成就了菩提心,开示一切光明智慧,增长一切的清净白法,迴向胜道。胜道就是菩萨道,也就是佛道,是最殊胜的正道,也是殊胜的人所修的圣道。具足众行——卽万行,意谓把万行都修得圆满了,无一点欠缺,这样就可说是「具足众行」。

以清净意,善能分别。了一切法,悉随心现。 知业如幻,业报如像,诸行如化。 因缘生法,悉皆如响。菩萨诸行,一切如影。出生无著清净法眼。见于无作广大境界。证寂灭性,了法无二。得法实相,具菩萨行。于一切相,皆无所著。善能修行同事诸业。于白净法,恒无废捨。离一切著,住无著行。

清净意:就是圣人的心意,圣人的思想。菩萨卽等于圣人。菩萨他以圣人的心意、思想,对于诸法明了透彻,清清楚楚,善于分别诸法实相。明白一切法,都是从心生起的,所以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佛为什么说一切法,就因为众生有一切心。假设没有那么多的种种心,有又何用说一切的法呢。由此可知法是随心所现。

华严经上的觉林菩萨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菩萨知人的心,能生一切法,如果没有心了,做个无心道人,一切法就寂灭了。这个心,它何时出去,你也不知。何时回来,你也不知道。它到何处,你也不知道。古人形容这个心,有这样几句话,说的非常透彻,更值得人人警惕。他说:「三点如星佈,弯勾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人为什么会常常生烦恼?烦恼就是那些不正当、不清净的欲望和思想,我们叫他为「无明」。他的魔力很大,一发作起来,就把本有的清净心——智慧的光明遮盖了。没有了智慧光明,就被烦恼充满了身心,不知不觉的起惑造业,作出种种愚痴的罪业来。如果你能发菩提心,就可把无明破除了,烦恼便转为菩提了。这时,这个心就是清净的。清净意,也就是菩提心。

我们常常说:你心里不要执著,因为执著就是烦恼。没有了执著,就是菩提。要怎样做才没有执著?放不下、看不破,这都是执著。一旦能放得下、看得破,而且很自在,这样就没有了执著,得到解脱。我们现在知道一切法皆随心现,不单一切法从心现出,就是一切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所有的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无一不是由心所现。修不坏迴向法门的菩萨,他觉悟了一切的业障如幻,但他仍然发忏悔心。他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又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无」如能心不执著,什么罪也没有了。可惜凡夫就不能把心亡了,就不能看破放下,所以业障就如影随形,紧跟著人跑。「心亡最罪灭两俱空」——亡都亡失了,那还会有罪业可造呢!所以说两俱空,两者都没有了。「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就是「业如幻」。业报就像的「像」字,不是说真的人像的「像」,而只是一种影像而已。一切起惑造业受果报的事,仅如一种影像似的。这种境界,是站在菩萨的立场而言,因为菩萨已了悟诸法实相,他的智慧已达到这种境界。在我们凡夫来说,决不可有这种思想。在理事两方面,我们都没有到达解了诸法的程度,更谈不到修积善根功德深厚。故对于起惑造业受报,随时应该谨守心城,勿令放逸。

「诸行如化」——所以一切的行为表现,善恶业果,也都好像魔术一样,变化出来,不是真实,是因缘所生的。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卽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种因缘所生的法,好像一种东西发出的响声,既无形又无像,刹那消逝。菩萨所修的诸行,也不能把它看得太认真,同样一切如幻如像如化如响,不必执著有所得。在这种不执著的自在心境中,久而久之,就能生出一种无著的清净法眼,所谓清净法眼,卽是清净智慧的别名。他能照了一切诸法的实相,他能见到一切的一切,都不需要假以造作,因为一切的一切,他本来就是如此,尽虚空徧法界的境界亦是如此。菩萨了知法性,常是寂灭的。法性本一,没有差别,没有两个,所以说不二法门。菩萨通达实相的道理,证得了理体。又具足了菩萨所行的一切行门,六度万行,无有差池。功德圆满,对于世间上一切的有为法,都没有执著了。

诸位善士!你不妨想一想,如果你能对一切相都无所执著,那还有什么好烦恼的。不著相,放得下,就是不执著了,什么事也不会引起你的烦恼。你常在自在自如的境界中,自己清凉快乐,别人见了,也欢喜亲近你。那些烦恼多的人,终日处在愁城中,还事事迁怒于人,就因为他看不破一切相,把一切都看得太认真,执著我见,认贼作子,染苦为乐,不认识世间上一切都是虚妄的。菩萨他已破除了一切所著,故善能修行。如果凡夫能破除我执,就能同菩萨一样,修行种种的善业。菩萨修行,他是修清净法,勤修不懈,决不会浪费光阴,修修停停的,把修善行的事忘却了。他捨离了一切的执著,所以他是常住在无著无依的行门里。

菩萨如是善巧思惟,无有迷惑,不违诸法,不坏业因。明见真实,善巧迴向,知法自性。以方便力,成就业报,到达彼岸。智慧观察一切诸法,获神通智。诸业善根,无作而行,随心自在。

菩萨像这样子用他的善巧方便智慧,来思惟诸佛所说的甚深微妙法,了达诸法的实相,事事通达无碍了。他于是对任何事也没有疑惑。凡处事接物,在他的心里,就像一面镜子似的,照了一切境界,所谓「事来则映,事去则净」。明镜它也是「物来则照,物去则无」。菩萨不迷惑于事理,也不违背一切诸法实相。语默动静,也不会把业的因破坏掉。业还是业,因还是因,这是菩萨已能明见真实的道理的缘故。

同时他也知道如何运用智慧,善巧迴向一切所修的善根。菩萨明白诸法的自性,是清净、寂静的,是感而遂通的。一切的因缘业报,依智慧生出方便力,善巧运用,而才成就业报,才能达到圆满究竟的阶段,卽是到达涅槃彼岸。思惟观察诸法,不是用凡夫的意识可以能了达诸法实相的。而是需要用无著无依智慧之力,来观察一切诸法。所以就获得神通智慧。一切善业的善根,不必著意造作;换言之,就是没有目的,没有企图而作,自然修行这种的法门。菩萨他是随心自在修行,获得了如意自在的境界。

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迴向。为欲度说脱一切众生,不断佛种,永离魔业。见一切智,无有边际,信乐不捨。离世境界,断诸杂染。亦愿众生得清净智,入深方便。出生死法,获佛善根。永断一切诸魔事业。以平等印,普印诸业。发心趣入一切种智,成就一切出世间法。

菩萨中的大菩萨,以他修六度万行而积集的种种善根,像前面经文所说的,用种种方便的法门,善巧地作这样的迴向:迴向给众生,迴向给菩提,迴向给实际。菩萨为什么要作这些迴向呢?他为的是要度脱一切众生,是希望众生能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并不是为自己有什么好处。再者也是为的能不断佛的种子,希望人人都能成佛,永远离开天魔外道魔业的纒缚。能见到智慧的本体。卽是证得了真实的智慧,智慧的本体是没有边际那么广大,你要深信不疑有如是胜妙的智慧,就能乐于享用这种智慧,达到事事无碍的境界,不会轻于放弃又捨离世间上五欲的诱惑和断绝六根六尘的境界,没有了种种染汚世法,成就一切清凉的白法。菩萨自己得到如是的清净智,这并不是他修行的本怀,他更愿意一切众生也得到这种清净智慧。

菩萨行住坐卧, 在他心目中,不曾一时一刻捨弃过众生,随时都与一切众生同在,所以说「入深方便」。菩萨他所入的方便是甚深的,广大的,任运自如的方便。用这种方便法,自己已超出了三界。也能使令众生超出三界。出生死的法,就是超出众生的情爱网,超出众生的愚痴网,超出众生的无明网,超出众生的生死大网。这就称之为出生死法。要怎样去实行,才能出生死、证菩提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破除无明,破除烦恼。无明烦恼是生死的根本,这根本的来源,就是爱欲。要能把爱欲断灭了,身心自然得到了清净。事事能不动心,对七情能不动念,任何境界也不能动摇你。到此境界上,所谓「八风吹不动」,这时便可超出生死的大关,获得佛的善根,就可以成就佛的果位,永远断绝了一切诸魔的事业,再不会与魔为伴侣。

诸位!我们生活在这世间上,多数人都是做了魔的眷属,所行所为,尽是魔事。种种的魔事——就是魔业,交织成为一个大网,把我们紧紧罩在里面,六道沉沦,而不自觉。所谓魔业,皆由一念的妄想。你如有一念的真心,就成为菩提的道果。如今我们皈依了三宝,有的出家了,就超出了魔业的网,永断一切诸魔的事业。假设你不能超出三界,仍然在人天中流转,那还是免不了与魔王作眷属,互相往来,断不了魔事业。如果已经断绝诸魔事业,便得到了平等大智,了达诸法平等无二。以此平等大智的宝印,能印证一切的业,普徧印证所造的种种善业。发心,就是发大菩提心。趣入,就是要人去修行,依教奉行,脚踏实地的去做,才能趣入一切种智。如果你知而不行,就不会趣入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它能照了无明,照破无明。无明来时是个什么现象呢?凡是自我观念重,我见深的人,稍有拂意之事,心里就不高兴了,迁怒于人,周身热血沸腾,大发脾气,满心烦恼,这就是无明军在你身心中发动了攻势,像一把烈火,烧毁了功德林。这时唯有以修行的功夫,用智慧宝剑,才能斩无明军,扑灭烦恼的烈火。

诸位可曾见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手中捧的一把宝剑,那就是智慧之剑,象徵著以智慧宝剑斩无明军。斩除了无明军,趣入了一切种智,然后才能成就一切出世间法。否则,无明军将永远侵佔了你的身心,没有快乐,只有烦恼,更谈不到得出世间的清凉法了。譬如我曾说过人都是魔王的眷属,我想一定有人反对我这种说法。大家可以按下心仔细思惟一下,如果现在你想去拜佛,若稍停,心中就生起另一念头:「等一等!现在不去拜佛。或者想读读经,心中又一转念,不好意思,怕人说假用功。再想打打坐,修习正定,忽然又另起一念,修行究竟有什么好?你看金山寺的那些男女出家人,日中一食,夜不倒单,那样精进,也没见到有几个成了佛?」像这些现象,很多人曾经体验过。这种现象就是魔。魔就是常常与你讲道理,用说服主义拖著你向后转,软硬手段兼施,教你不吃亏,专佔人的便宜。叫你多享受,不吃苦头,这都是引诱人的魔法。等你真的照他所说去做,所谓作魔事,作魔业,造魔业,堕落受苦煎熬的时候,他就高兴得拍著掌哈哈大笑!这就是做魔王眷属的结果。

你们可曾体验到,心中常常好像有两个人在那儿争论?一个说:「你出家吧!修行办道才是人生的正道。」另一个则说:「有钱有势,结婚生子才是人生的幸福,比出家修道更好。」这就是一位佛,一个魔,在你意念中互相争论。还有,好像有钱的人,本想多做点布施功德,但另一个念头就说:「你真傻,把钱都布施了,自己想吃点好的也没有钱,想穿点好的钱也不够用,为什么不多留点钱,买栋好房子,买部新式的汽车,一家人过的舒舒服服,不是很好吗?不要再布施了。」这都是魔在作怪,不让你精进修道,就希望你懒惰不精进,永作魔的眷属。这种现象,藏在心的深处;而一般人的心理,又多偏向物欲私有,所以不容易觉察到它是顚倒的。这个心,就是一个理欲的战争场。

理,就是真理;欲,就是爱欲。当你的思想趣向真理时,爱欲就像一片乌云,立刻就将你的真理之光遮盖。理欲就这样在人的内心交战,造成矛盾,把人的心情弄得坐立不安,精神恍惚,顚倒发狂,啼笑皆非,所以说这心就是「理欲的战场」。这心又是一个「阴阳交关处」。阴,是黑夜,就是魔。阳,是光明,就是佛。出家修道本来是条最好的路,是件最无上的好事,但多少人都被亲情所牵制,因循虚渡此生,等到真能放下一切时,不是老迈了,就是将死了,真实是危机四伏!虽然如此,也只是一念之差,一念善就是佛,一念恶就是魔,说人是魔王的眷属,又何尝不可说人是佛的眷属,菩萨的伴侣呢?只要你心中常存善念,积种种的善根功德,就和佛菩萨常在一起了。这种道理很明显,但多被人忽略了。我们能常自仔细警策,多亲近善知识和闻法,处世接物,不违真理正道,念念中不忘众生,自然永断了诸魔业,成就一切出世间法。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二不坏迴向。菩萨摩诃萨住此迴向时,得见一切无数诸佛。成就无量清净妙法。普于众生,得平等心。于一切法,无有疑惑。一切诸佛神力所加。降伏众魔,永离其业。成就生贵,满菩提心。得无碍智,不由他解。善能开阐一切法义。能随想力,入一切刹。普照众生,悉使清净。菩萨摩诃萨以此不坏迴向之力,摄诸善根,如是迴向。

为什么我要讲魔事、魔业,和人是魔的眷属呢?因为我现在正在讲不坏迴向。不坏迴向是不坏善根,但是要坏一切魔王和他的眷属。金刚幢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以上所讲的,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行六度万行时所修的第二不坏善根、不坏信心的迴向。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修行这个迴向法门的时候,其身心都安住在迴向上,不稍疏忽。他专心致力于勤修善业,积集善根,故能常见十方三世无数无量那么多的诸佛。

对于诸佛所说的无量清净妙法,都能通达,都修行圆满成就。对于众生用慈悲心,普徧以平等的待遇,没有分别心,没有憎爱心,没有亲疏的成见,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善恶美丑,男女老幼,皆一视同仁。对于因缘业果,一切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有为法、无为法等等法,他已没有了疑惑,因为他已得到不坏信,所以信而不疑。因此之故,他能得到十方诸佛的神通力量。常常加被护持。对于诸魔外道,他本著自己修持的定力,迴向功德的利益,和仰承诸佛的威力,能降服众魔外道,永远离弃了魔事魔业,成就生贵住。生到法王家,圆满具足菩提道业,得到圆融无碍的大智慧。一切的一切, 都是自己明白了解的,是无师自通,因为菩萨已得了无碍智。否则, 怎能一切自解,不用他教呢?有些人一知半解,得了点皮毛,就自满起来,骄傲贡高,自以为我什么都懂,不需要跟那一位善知识,也不必去亲近谁,我就是天生的土祖师,自己成就的佛菩萨。

前时,有个美国人来到庙上,自言已开悟,和中国的六祖一样。 于是我说:「那很好!」六祖圆寂了,别人还要偸他的头去供养,你现在是活的祖师,我借你的头来供养不是更好吗?」他一听说要借他的头供养,吓得站起来就跑了。像这种妄想的狂人,这世上不知有多少,真实是可怜愍者!不由他教而能自解,是必须证得了无碍智的。没有修到某种程度,没有证得无碍智,儘管自说我是老天爷、天王,那又有什么用呢?只落个疯狂的名号而已。得到无碍智的行者,他是不识字、不看经本也能讲经。有关佛法的问题,他都能解答如流,令人满意。纵使没学过其他国的语言文字,他也能听能说,这才叫不由他解。

前年还有一个加拿大的人,来到金山寺。他要我为他印证,他就是班禅喇嘛。这时他也不知道班禅是活著还是已死了,但他就这样招摇,到处对人自说是班禅活佛。而居然有人相信他,附和他,久而久之,弄得他自己也有些迷惑了,所以特别跑来求我印证。我说「好的,班禅是西藏人,如果你没有学藏文藏语,而能通达藏文藏语,我就为你印证。」他一听我这样说,也是不敢多留,随卽就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听见这位活佛的下落了。班禅喇嘛为西藏人奉为活佛,在他们的教里有转世的传说,历代都沿用这个规定。当这一代的活佛圆寂时, 他留传下来一定的信物。至于如何去寻找下一代的活佛。是教外不可能知道的秘密。那有那样容易简单的事,随便就可以自称活佛,冒充班禅喇嘛,何况所寻访的是小孩不是成人。在这世间上,像这样莫名其妙的人,举目皆是。我到美国以后,遇著了很多次。假设能开阐一切法的正义,对佛法确独具明眼,为人的气质,处处显的开朗豁达,平易近人,对人平等慈悲,不计日月,恒常如是——有这样的表现,方可算为开悟的人。反之,自以为是,而所表现的一切行为又恰相反,那算开的什么悟!

菩萨又能随自己的想力——观想的力量,任意到十方国土,在那儿现身,行菩萨道,教化众生。普徧照顾众生,令他们离染汚的环境,得到一切清净智慧。菩萨中的大菩萨,以此修不坏迴向法门的力量,摄受自己所有的善根,也摄一切众生的善根,用这些善根,如前面所说的迴向,而迴向众生,迴向菩提,迴向实际。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卽说颂言:

这时,金刚幢菩萨,仰承著十方诸佛、释迦文佛、和毗卢遮那佛,诸佛的大威神力,而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和法会的大众,用偈颂的方式,把前面的长行,重複再说一遍,以便一切众生更容易明白。

菩萨已得不坏意 修行一切诸善业
是故能令佛欢喜 智者以此而迴向

菩萨,是指的修不坏迴向的这位菩萨。这位菩萨「已」得。「已」得的「已」字,在中国字里有三个相彷彿的字样。如:「己、已、巳」,这三个字祇有很少不同的地方,但意思则大不相同。 第一个读「几」, 是自己的意思,又是天干的第六位(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天干是中国古时用以计时的字,配合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计年号用。第二个读「以」,就是已经得到,已经过去的意思。第三个读「似」,如上午九时到十一时就叫「巳时」,是地支的第六位。这句偈颂说菩萨已得,说他已经得到了不坏的智慧。不坏的意思,一则善根迴向,皆通事事无碍。二则不会被天魔外道所破坏。菩萨已经得到了这种智慧。

「修行一切诸善业」,这一句乃是解释第一句颂的。第一句颂是修不坏迴向的果,这一句就是因。因为修行一切的诸善业,所以能得到不坏的智慧。如小不修诸善业,就得不到这种智慧。菩萨成就「不坏意」,实在是修诸善业功德的关係。「是故能令佛欢喜」的「是」字,是承上颂句,说: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菩萨能够令十方三世诸佛生大欢喜心,诸佛欢喜,菩萨欢喜,皆大欢喜。如果你、我、他任谁发心修此不坏迴向,行诸善业,得到不坏意,十方三世诸佛同样都会欢喜。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他用这不坏的善业善根所成就的不坏智慧,来迴向给众生,迴向给菩提,迴向给实际。

供养无量无边佛 布施持戒伏诸根
为欲利益诸众生 普使一切皆清净

修不坏迴向的这位菩萨,他所修的善业,是从供养无量无边诸佛的做起,在三宝前种诸善根。他又对众生广行布施,所谓内财——头、目、脑、髓、皮、肉、筋、骨,如有众生向他乞求,他没有一样不乐于施捨的,而无吝惜懊悔之心。外财——国、城、妻、子、七宝,凡是身外之物,他都能慷慨给予。还有法施——法施就是教化众生,为众生宣扬佛法,阐解法义,接引众生皈依佛门,令众生行八正道,普使众生身心安乐,法喜充满。无畏施——众生如有内忧外患,遭受厄难恐惧之时,菩萨不惜牺牲自己,在精神上,实际行为上,都能给予众生一种安全之感,使令众生如获一位依护者。

菩萨又严持清净戒——戒是止恶防非。戒律分多种,普通受五戒,杀、盗、婬、妄、酒。受戒已后,有戒神保护,每一戒有五位戒神,倘若你犯了一戒,就少了五位戒神。如能在内心、外行为上都守著清净戒,那些戒神就永远保护著你,所以我们持戒要清净如满月,就像十五的月亮,圆满无缺。 布施、持戒都做到了,最重要的还要「伏诸根」,才能成就无上道,伏诸根,根是指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把六根调伏,使它不乱驰。如眼欢喜美色,你要令他不受色尘所转,这就是调伏了眼根。耳欢喜听好听的声音,就要不令它受声尘所转,这就调伏了耳根。鼻能不被香尘所转,舌不为味尘所转,身不为触尘所转,意不被法尘所转,这样就调伏了诸根。达到这种程度,修习圣道,比较顺利。菩萨忍苦耐劳苦修,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想要利益诸众生,希望能令一切众生,普徧的得到清净智慧,恢复清净本原,妙真如性。

一切上妙诸香华 无量差别胜衣服
宝盖及以庄严具 供养一切诸如来

菩萨供养十方诸佛的供养物品,吃的、用的、装饰道场的,没有一样不是上好的。 譬如供养香华,一定拿最名贵、稀有、颜色鲜豔、香味清幽的。衣裳服饰,无量无数各种式样,都是上好质料。差别的「差」字,有三种读音,三种意思,看它用在那儿,与上下文有关係,所以读音就不同,讲解也不同(1)读叉:两数相减的馀数,叫差数。事情有错误,谓之差错。东西不同,谓之有差别。数目不够有欠缺,差一点儿。货物不精良,说太差。做事不努力,说太差劲。(2)读「雌」:形容东西部整齐,常说参差不齐,等级不同,谓之等差。(3)读「柴」字的阴平:叫一个人去做事,叫差遣。被人使唤的人,叫差役。代表公家出去办事时,叫出公差。中国字,常常有一字几个读音的,有语音有读音的区别。跟著读音,它的用法就不同,意思也有改变。这只是顺便浅浅的举个显浅的例说说,如果想知道得多点,还要求详细,那最好是研究中国文字学,对文字的变化沿革、构造、用法,就更能详细了解。菩萨供养香华衣服之外,还供养许多宝盖、香盖、华盖、幔盖等等之外,及其他庄严道场用的装饰珍宝各物。菩萨用以上这些庄严物品,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如是供养于诸佛 无量无数难思劫
恭敬尊重常欢喜 未曾一念生疲厌    

菩萨像前面所说的方法,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他并不是偶尔一两次,也不是高兴就供养,不高兴就算了。菩萨他根本不在时间上著眼,他是日日如是,年年如是供养。经过无量无数的大劫,他都是这样供养诸佛,恭敬诸佛,尊重承事诸佛,欢欢喜喜的亲近诸佛。虽经无量大劫,他也未曾一念生过疲厌的心。

专心想念于诸佛 一切世间大明灯
十方所有诸如来 靡不现前如目覩  

这位修不坏迴向法门的菩萨,恒常是专一其心,思惟诸法之外,就只是观想思念于十方诸佛。因为十方诸佛,就是照明一切世间,驱除一切黑暗,使一切世间都光明,像一盏大光明之灯。菩萨修行达到了这种境界,能不动于身,十方三世的诸佛,随时都可以现在他的面前,不异于亲眼目覩。

不可思议无量劫 种种布施心无厌
百千万亿众劫中 修诸善法悉如是  

菩萨在不可心思,不可言议的无量大劫以来,他总是没有间断的作种种布施。不计内财外财、法施、无畏施,他从没有生过吝惜心和厌倦心。他总是布施给人,绝没有想到要别人布施给他,或者希望得到如何的报酬。我们出家人接受别人的布施,固然不算非分,但也应该多少布施于人。出家人千万不要贪图利养,要学菩萨难捨能捨的布施精神,要有再多布施,也觉不够的思想。不要学贪心鬼,只想别人对他布施越多越好。菩萨在百千亿那么长的时劫中,他修种种的善法, 都是这样的无厌足。善法是包括众善奉行,布施当然是其中之一。

彼诸如来灭度已 供养舍利无厌足
悉以种种妙庄严 建立难思众塔庙

菩萨所供养的诸佛,功德圆满具备了,行化的因缘已满便灭度,卽是入了涅槃。但菩萨供养诸佛的诚意仍不改变,供养诸佛的舍利亦如生佛,殷勤恭敬同样没有厌足的时候,依旧用种种最上好最奇妙的物品,尊重恭敬供养和庄严诸佛的舍利塔。

「难思」,是不计较财力的困难和来源,也不考虑自己的力量能否达到目的,不计一切就勇往执行,以建立塔庙为己任,以宏扬佛教为家务。故说建立难思众塔庙。

造立无等最胜形 宝藏净金为庄严
巍巍高大如山王 其数无量百千亿

菩萨发心建造的塔庙,其数量之多,其形式的殊胜,没有任何的塔庙可与他等比。他用种种的宝藏,最有价值的纯净金子,庄严粉饰塔庙的内外各地。塔庙的高广,巍巍然好像须弥山王似的。像这样的塔庙,并不是造了一个两个就算了,而是造了无量数的百千亿个。他看到什么地方没有塔,就造一个塔,甚麽地方没有庙,就起一座庙。

净心尊重供养已 复生欢喜利益意
不思议劫处世间 救护众生令解脱

菩萨以他最清净的至诚心,尊重供养诸佛之后,随卽又生起一种欢喜心,和利益众生的心。菩萨上恭敬诸佛,下化一切众生,除这两种心意之外,再没有任何的心念,可以分佔他的心思。菩萨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于不可思议的时劫,他都与众生同居处在这世间上。他并非贪图世间五欲之享乐,而是为要救护一切受苦难的众生,希望这些众生都能脱离苦缚,而得到真正自由自在的大乐。可是众生对于菩萨的苦心,一点也不认识,不明白,不了解,不知以恩报德,故劳烦菩萨跟著众生在六道中奔波。看起来菩萨没有知音同道,好像很不合算,但菩萨救护众生的心,是永不疲厌,永不退转的。有许多人认为作菩萨太辛苦,不如作个鬼还好一点。你们可以考虑一下,究竟作那样好!

了知众生皆妄想 于彼一切无分别
而能善别众生根 普为群生作饶益

如果你有了作鬼比作菩萨好的思想,这就是愚痴的众生的妄想。作菩萨极令没有人了解,没有知己同道,他还是要作菩萨。那做鬼的,再有多少人认识他,再有多少的鬼知己同伴,他还是个鬼。菩萨明白世间上种种众生皆是妄想所生出。众生的意识,就是众妄所成。众生是从虚妄而生,有又随虚妄而死。你看有的人,希望读个博士,成个专家,努力到差不多要成功了,忽然又死去。在生所学的,所明白的一切,死了就没有了。如果能再转得人身,又要从头学起。等于一块铁,投入洪炉中冶炼,炼来炼去,刚要炼好时,又死了。这就是比如众生总在妄想中打滚,而妄想终归幻灭。虽然如此,菩萨对于众生总不捨弃,他明白这些众生都是妄想所成,所以他对众生不生分别心。而且他能很清楚知道众生的根性,针对著众生的根性,用种种方便善巧的方法,教化、接引他们。根性已成熟者,就先度。还未达到成熟机缘者,就等一等再度。菩萨对于众生不生分别亲疏爱恶的心,普徧为这些众生作有利于他们的事。

菩萨修集诸功德 广大最胜无与比
了达体性悉非有 如是决定皆迴向

修不坏迴向的这位菩萨,他对于善业,不计大小都去做。所积的大小功德,久而久之,便无量无数,广大殊胜,没有其他的菩萨可以和他相比。菩萨明了通达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妄,没有体性,空无所有的。虽然如此,他仍然决定把所修积的善根功德,通通都迴向给法界众生无上菩提,和迴向真实的实际。

以最胜智观诸法 其中无有一法生
如是方便修迴向 功德无量不可尽

修不坏迴向法门的菩萨,以他最坚固、最殊胜的金刚智慧,来观察一切诸法——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等。菩萨观察了悟种种法,都是无生的,因为「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旣然是寂灭相,所以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恰到好处。那又为什么还要修迴向法呢?为了教化众生,启发众生,引导众生深入佛门,深信诸佛所说的一切正法,发菩提心,向最上圣道,而以种种的方便方法,修这迴向法门。虽然诸法是不生不灭,但所修的供功德还是不会唐捐。换句话说,功德不会白费的。这种能把自己的功德迴向给法界众生,令众生得此利益,成就菩提的功德,较之只为自己不给别人的功德,其利益是无量不可穷尽的。

以是方便令心净 悉与一切如来等
此方便力不可尽 是故福报无尽极

菩萨修迴向,上面已经说过,这是方便法,是为引导众生修学佛法,令众生都能捨离染汚心,得到清净的心,能返本还原,显真实法性,成就无上智。如果修行的境界能达到这程度,那么,所证得的神通智慧,都可以和诸佛平等了,同诸佛同坐一佛座了。方便法门的力法量,是无法度量的,无边无际不可穷尽的。因之,所得的福报,也是没有穷尽的时候。方便法,是藉种种因缘、利用种种言辞,举种种譬喻为众生演说诸法。

发起无上菩提心 一切世间无所依
普至十方诸世界 而于一切无所碍

修不坏迴向的菩萨,他所发的是无上的菩提道心,再没有比他所发的这种道心更高上了。一切世间上,众生找不著可以依止的人和地方,唯有这位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才是众生的真正皈依处。菩萨行菩萨道时,他是不限于某一个地方。他所发的菩提心,是要到十方世界中去,普徧救度一切受苦的众生。菩萨已得了圆融的智慧。又有种种方便法门,所以他到任何世界,也不会受到一点障碍,也不会被任何境界所流转,菩萨还要转变一切的境界呢。

一切如来出世间 为欲启导众生心
如其心性而观察 毕竟推求不可得

诸佛出现世间因缘,在妙法莲华经内,世尊——释迦牟尼佛曾对法会的大众说得很清楚,他说诸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呢?为的(1)要把众生被五欲所矇蔽的佛性,启发开来,令众生都能得到清净的智慧。(2)要指示众生,令众生知道也有如佛的知见。(3)要教化众生,令众生都能明白佛的知见,和觉悟佛的知见。明白了就生信心,觉悟了就实践修持。(4)要令众生深入佛教,依教奉行,得大智慧,入无上道,永不退转。为了这些因缘,诸佛才出现于世。这四者开、示、悟、入,综合而言,就是为了启发众生的心智,使它清净,而发菩提心。引导众生的行为,令众生捨离五欲,行十善道,终成佛果。这就是诸佛出世间的目的和希望。菩萨根据众生的心性,而观察他们的心性,他知道众生的心,了不可得。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心,过去已灭。未来心,未来未至。现在心,现在空寂。三际求心,毕竟不可求得。

一切诸法无有馀 悉入于如无体性
以是净眼而迴向 开彼世间生死狱

菩萨三际求心,心不有。心旣没有,法又从何而生?所以说「一切诸法无有馀」,根本就没有,那还有剩馀,是无欠无馀的。一切的法,都归入于「如」了。这个「如」字,应该这样解释:以「如如智、起如如理。一如无二如。事也如理也如。有为法也是如。无为法也是如。无论甚麽法都是悉入于如」。另一点解释:「如」就是寂静。寂静就没有体性。诸法之所以无有馀,就因为它没有体性。菩萨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以他的清净心、清净眼,无著无依修此迴向法。以此无形的精神力量,把世间上一切的生死牢狱都打破。五欲过患,都可算为生死的牢狱。菩萨修道的成就,捨离了五欲,所以他本身出了世间生死牢狱。他把修积的善根迴向众生,令众生脱离世间生死牢狱。迴向给菩提觉道,迴向给真如实际,就开启了世间的生死牢狱。

虽令诸有悉清净 亦不分别于诸有
知诸有性无所有 而令欢喜意清净

诸有,是指一切的染汚。虽然诸佛把一切的染汚,都转变为清净了,但菩萨对于染汚和清净,他不生分别心,也没有执著和偏见。菩萨是心净国土净,他也知道一切有都是虚妄。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卽是见如来」。这就是说他知道诸有,等于无所有。诸佛令诸有都清净的目的,为使众生生欢喜心,皆大欢喜,同时也令众生的心意常常得到清净。

于一佛土无所依 一切佛土悉如是
亦不染著有为法 知彼法性无依处     

菩萨不执著于某一个佛土,也不依赖于某一处佛土。他对于一个佛土是这样的观念。对于一切的佛土,也是抱定这个原则。菩萨对于诸法的认识,旣不染著世间的有为法,也不执著于出世间的无为法。因为菩萨已经知诸法是无体性的,是空无所依处的。

以是修成一切智 以是无上智庄严
以是诸佛皆欢喜 是为菩萨迴向业    

菩萨本著无著无依,行所无事的修持工夫,修得了一切智慧。以这无上的殊胜智慧,庄严诸佛国土。因此诸佛皆大欢喜,为他印证。这就是修不坏迴向法门的菩萨,所修的一切善业,所得的福报。

菩萨专心念诸佛 无上智慧巧方便
如佛一切无所依 愿我修成此功德

专心,是专一其心,没有其他的思想和妄念。菩萨他的心里,只有两种念:一者上求佛道,繫念诸佛;二者下化众生,不捨众生。众生也有众生的专一其心,不过不同于菩萨所专一的。菩萨专心想念诸佛,众生则专心在生死道上,疲劳流转。童年时候虽在初学习阶段,但多半不知所学何事,为何而学。及长,学犹未成,又被色欲所诱,追逐异性,堕入家宅的牢笼,妻子儿女,重重繫缚,碌碌终生,不知出离,这就是众生的专心繫念。菩萨与众生思想不同的地方,就在这儿。菩萨专一其心忆念诸佛,就得到了无上的智慧,和善巧方便的无碍智,辩才无碍智,以及好像佛所有的一切无依无著的神通威力,独立自主,不受任何障碍的自在妙用。修不坏迴向的菩萨说:希望我也能修成好像佛一样功德福报。

专心救护于一切 令其远离众恶业
如是饶益诸群生 繫念思惟未曾捨

菩萨勤修佛道,就是为要救护一切众生,所以他无时不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拔救众生,令他们都远离诸恶业障。菩萨像前文所说的道理,修行菩萨道,把所有的功德迴向给众生,作种种有利益于众生的事业。繫念众生与诸佛,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菩萨看待众生犹如诸佛,因为佛事是已成的佛,众生是未来的佛。菩萨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所以菩萨对于众生,是念兹在兹,未曾一时捨离的。 

住于智地守护法 不以馀乘取涅槃
唯愿得佛无上道 菩萨如是善迴向    

菩萨常常住于智慧之地,守护一切佛法。菩萨所修的是上乘佛道——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与二乘佛法的区别,在于以大悲心为体。大悲心是因众生而生起的。因为有悲心,就发大菩提心救护众生,行菩萨道,功德圆满具足之后,而成正等正觉的佛果。二乘人畏生死流转,捨弃救护众生,不敢行菩萨道,只求自了。大乘菩萨他不急于了生死,他不放弃救护众生的大愿,所以他决不会改变宗旨,退修二乘而取涅槃的。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得到佛所修行的无上道,和如佛的智慧,如佛的威神之力。这位修不坏迴向的菩萨,这样去修行佛乘。不修声闻、缘觉、辟支佛所修的二乘法。并且善巧迴向给一切众生,迴向无上菩提,迴向实际。

不取众生所言说 一切有为虚妄事
虽复不依言语道 亦复不著无言说    

菩萨不採取众生的言说,卽是不採取众生的知见,不随声附合,妄加赞同。因为众生的思想言行,种种都是与正法背谬,邪见顚倒偏歪,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菩萨不取众生的言说。但菩萨他能以智慧教化众生,悲心慈面地去纠正众生荒谬的思想和言说,所以他不离众生的言说,也不著于众生的言说。一切有形有相的,都属于有为法。有为法都是虚妄的。众生因为执著有为法,故所行的一切都是虚妄事。菩萨了然一切有为的虚妄事,他也不著不取这些虚妄事。虽然他不依赖言语道的方法,但也并不会执著在无言说的相上。菩萨是不著有、不落空、空有不二。他恆守中道,修中道了义,修诸佛的行门。

十方所有诸如来 了达诸法无有馀
虽知一切皆空寂 而不于空起心念    

十方诸佛,在佛的本体上,是佛佛自如,是无说无传的。我们应作这样的观念,诸佛于诸法,同样明了通达一法不生,一法不立的道理,故说诸法无有馀。不证到无生法忍,又怎能圆满具足佛的果位。诸佛都已知道一切法的本体空寂的,决不会在空上又生起其他的心念。因诸佛已经了达三空——我空、法空、空空。可是他们也不会著到空上,不能生妙有。其真空里面能生妙有,妙有里头又有真空。这空有不二的妙理,身为佛弟子,应该勤加思惟。

以一庄严严一切 亦不于法生分别
如是开悟诸群生 一切无性无所观

菩萨用一种庄严来庄严一切佛土。换言之,也可说用一切庄严来庄严一个佛土。一就是一切,一切也等于一。因为一是个基敷,再多的数目都是从一而来。所以对于以一庄严而庄严一切,不要感到奇怪,菩萨对于诸法,也不会在法的本体上,空性上,生出任何分别。十方诸佛就是用这个「离一切相,卽一切法」的道理,来教化众生,令所有众生都能了解诸法的实相,能得开悟。卽知一切法都无自性,就不需要来观察它了。菩萨所说的这种境界,是已到达究竟的阶段,不是说一般初学佛的凡夫,也可以如此的。就是初发心的凡夫僧,也可以这样作。在还没有达到究竟的时候,仍是须要用观察的智慧,勤奋研究一切诸法的实相,才能明白佛法的真谛。 

第三等一切佛迴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一切佛迴向?

金刚幢菩萨讲完了前面的偈颂之后,随卽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甚麽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的。等于一切诸佛所修的迴向法门呢?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顺修学去来现在诸佛世尊迴向之道。如是修学迴向道时,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輭,诸根清凉。

金刚幢菩萨说了上面的徵询之后,随卽作了如下的解释。他说:诸位在坐的佛弟子!你们可知道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门的这位大菩蓬,他是随顺著诸佛的教导,修学三世诸佛所修的迴向之道。卽是过去佛所修的迴向之道,现在佛所修的迴向之道,以及未来佛所修的迴向之道。当他在修学这种迴向佛道的过程中时,他对于一切色——五尘,以及触法、不论是好色坏色、好声坏声、好香坏香、好味坏味、好触坏触、是善法、是恶法,都不会引起他生出爱恋和憎恶的心思。

菩萨安住于修学迴向之道,不被六尘的境界所转,这就是所谓「人能转境界,而境界不能转人」的意思。要怎样才能做到这种程度呢?必须调伏六根,而使六根不随六尘转,六根六麈卽不能互应,不能合作,就生不起作用了。如此视若无睹,听若不闻,如如不动,又怎能摇动这位等一切佛迴向之道的大菩萨!所以他这时是「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但假如不调伏六根。任令六根六麈合作,便生起六识。这时它就作了你心的主人翁,一切由它驰骋支配。见色迷色、闻声著声,如是儘在六尘中奔波往来,爱憎之心,不能自觉,无明烦恼,常伴左右,终此一生被境界所转。有了爱憎之心,怎能得到自在?

现在我们知道菩萨之所以能心得自在的原因,就是他能不动心。不动心,就不生憎爱,就能心得自在。「自在」两个字的含意,包括了看得破、放得下、不著、不偏、不动心念、不为七情所转、不被五欲所惑。若六根安稳,则心恆清净,意常欢乐,身体柔软泰然,举止安祥和悦。对人接物,无一不令人乐于亲近,没有丝毫的忧愁烦恼。

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的大菩萨,因为心得自在的缘故,所以他已离诸过失,无过咎可说了。他的心境爽朗,如广大虚空般的清净。欢喜悦乐的情绪,充满了他的身心。一切的忧愁苦恼,都如轻烟般消失在他豁达的心胸中。他因而心意调柔绵软,诸根极端清凉,决无热恼的现象生起。菩萨恆常在这种境界中,永不改变。一切欲念也永不再生出来。不像一般凡夫,情绪不自在的时侯,就发癫发狂,甚麽坏事都做得出来。平时见不到的真面目,一齐现出,令人畏惧,深恐逃之不及。

菩萨修道,远离了过失与忧恼,恒在常、乐、我、净的三昧之 中。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不仅不被六麈的境界所转,更能转六麈的境界,进而得到六根互用的自在。好像眼根本来只能观物,现在又可以见、闻、嗅、尝、觉、知,这个眼根就能有其他五根的作用了。耳根也是这样,鼻、舌、身、意诸根,都是这样,各具六根的功能。原先六根只有六用,现在一旦六根互用,顿增至三十六种功用了,这岂是一般凡夫想像得到的事!

这种境界,谓之收摄平等无二,对六麈不生分别,没有美丑、香臭、好坏种种的区分,这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麈流」,得到了法性的自在无碍。这种不可思议的妙用,可惜我们凡夫没有得到。就糊里糊涂的,见到如自己心意的六麈,立刻就生出爱心、恋恋不捨。见到不合己意的六麈,就生憎心,遭惹烦恼,完全被六麈所转。

这好譬喻同时有许多人聚在一块儿,所吃的东西是一 样,但各人所感受的味道就不同。同看一样的东西,各人爱好的地方也不同。同听一样的声音,各人的感觉也不同。看花赏月,各人的心情不同。种种类似的境界,各自的反应不一样。而独执一面。这并不是六麈会有各种变化,而是各自的主观作用,也就是因为有爱憎心,不得自在的缘故,因为不能逆六麈之流。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门的诸位大菩萨,他们就不会被六根六尘六识的境界所转,因为他们不生爱憎。故心得自在。我们如果也想得到这种自在境界,就要常修梵行,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然后就能达到「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的境界。所谓:见而无见、闻而无闻、嗅而未嗅、嚐而未嚐、触而未触、法而不法——一切的一切。都在不可思议的境界中过生活。

佛子!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安乐之时,复更发心迴向诸佛。作如是念:愿以我今所种善根,令诸佛乐,转更增胜。所谓不可思议佛所住乐。无有等比佛三昧乐。不可限量大慈悲乐。一切诸佛解脱之乐。无有边际大神通乐。最极尊重大自在乐。广大究竟无量力乐。离诸知觉寂静之乐。住无碍住恒正定乐。行无二行不变异乐。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就是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这位大菩萨,当他获得像上面所说的清净自在、无有憎爱、无有忧恼的真实之乐的时候,他深深感到这种安乐是诸佛所赐予的。他为了恭敬尊重诸佛,感激感恩诸佛,故愿意把自己所修集的善根功德,迴向十方诸佛,以增佛乐。其实诸佛无一位不是福德具足,功行圆满者,这只是表示菩萨的虔诚恳切的真实之心而已。诸佛本具有殊胜之乐,如今菩萨将所种善根迴向诸佛,使诸佛的佛乐转更增胜。

于是他发心迴向给以下十种佛所证得的快乐:(1)佛所修的,佛所住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快乐。(2)佛所证得的无上三味,没有可与这种正定相比的三昧之乐。(3)佛的慈悲是无可限量的,所以说不可限量的大慈悲之乐。(4)十方三世佛所修证的无拘无束、自由安祥的解脱之乐。(5)诸佛由于有清净的智慧,获得了广大无边的大神通,任运自在之乐。(6)诸佛的清净自在,已达到登峰造极。而又最受人尊重敬仰的大自在之乐。(7)诸佛的十力,是广大而且究竟的一种大威德之神力,这种快乐,没有能望其项背的。(8)诸佛又有能离诸知觉,超过见闻觉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一种寂静之乐。(9)还有住无所障碍住,恒常在正定之中禅悦之乐。(10)诸佛修行的功德圆满,永绝了二行——见行和爱行,获得金刚般若,住于不二法门的不变异之乐。以上十种佛乐。菩萨皆悉迴向,愿此种种快乐,都转更增胜无量无穷的快乐。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迴向佛已。复以此善根迴向菩萨。所谓愿未满者,令得圆满。心未净者,令得清净。诸波罗蜜未满足者,令得满足。安住金刚菩提之心。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不捨大精进。守护菩提门一切善根。能令众生捨离我慢,发菩提心,所愿成满。安住一切菩萨所住。获得菩萨明利诸根,修习善根。证萨婆若。  

金刚幢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用他所修的善根迴向给诸佛之后,接著又将他所修的善根,迴向给其他的菩萨。他所迴向的内容,包括自利利他。譬如他首先迴向的对象,就是那些曾发了大愿,到现在还没有圆满具足的菩萨。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门的菩萨,愿意将自己所修的善根,迴向给大愿未满足的菩萨,希望他们得此利益,早日遂心满愿。其次就是有些菩萨,虽然努力不懈,但他的心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清净境界。那么,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菩萨,就把自己修积的善根功德,迴向给他,希望他很快就达到心地清净的境界。

再就是有的菩萨修十波罗蜜,还未究竟圆满的,修等一切佛迴向的菩萨。就将自己修积的善根迴向给他,以便他早日圆满,登上菩提彼岸。再者初发心的菩萨。心犹未十分坚固,修等一切佛迴向的菩萨,就将自己所修的善根迴向给他,帮助他安住其心,如金刚菩提心一样,永不退转菩提觉道之心。于一切的智慧,一切的种智,也不会退转。因为菩萨得到了迴自向他的利益,不仅安住金刚菩提之心,且已达登地之上,证到不退转了。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萨,他修行的境界已达到八地的无功用行——又名大精进。神通妙用,任运自如,了达一切法,名守护菩提门一切善根。菩萨如是迴向。能令众生拾离我慢,发大菩提心,圆满成就所发的大愿。安住于一切菩萨所住之处。获得菩萨所有的明利诸根——信、进、念、定、慧。修习种种善根,令众生都证萨婆若,——一切智,终成佛果。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迴向菩萨已。复以迴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所有善根,乃至极少,一弹指顷,见佛闻法,恭敬圣僧。彼诸善根,皆离障碍。念佛圆满。念法方便。念僧尊重。不离见佛,心得清净,获诸佛法。集无量德,净诸神通,捨法疑念,依教而住。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好像前面经文所说的内容,迴向于一切菩萨之后,接著又将他所修的善根,迴向给一切众生。他默默的祈祷说:我愿一切众生,本著他自己所有的善根,和我迴向予他的善根,就是最少最少的一点,也能令他们获得胜利。在一弹指的时候,便能见到佛,闻到佛说法,同时也可以见到许多大德的贤圣僧,恭敬礼拜三宝。这些善根,都能令众生离开种种的障碍。乃至只有少善根的众生,也同样离一切障碍,生起念佛的心。以深心念佛,没有一时一刻不念佛。    

念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到圆满究竟,不念自念」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念佛三昧,就达到「念佛圆满」的阶段。念法方便:菩萨在念佛方面,已得三昧。在念法方面,自然亦获无量法喜,因他已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了知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方便法门。无一不是不二法门。他用种种方便行使一切法,无一不遂心满愿。念僧尊重:于十方的贤圣僧,忆念景仰,恭敬尊重,从不疏忽。他三念具足,成就了念三宝的功德,所以能不离见佛。常常见到诸佛,心中因此不生一切妄念。没有了妄念,心就得到清净。于是获得诸佛所说的法,所行的法,所修的法,这都是因为心得清净,才能获诸佛法。如果心不清净,则不能获一切法。集无量德,净诸神通;获得诸佛无上法之后,一定要能修能持能行,才能得到利益。依法而行,则可积集无量善根功德。修清净梵行,可得无上智慧。亦可成就无量神通。智慧与神通,都是由于修清净行和念佛三昧而证得。众生受到菩萨迴向的大利益,把过去对佛法不明白的一切疑惑,现在都扫净了,安住于诸佛所说言教,依法奉行,永不退转。

如为众生如是迴向,为声闻辟支佛迴向、亦复如是。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迴向,已如前面的经文所说。对于二乘圣者——声闻、辟支佛,他也是这样为他们迴向。

又愿一切众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一切恶处。增长无上菩提之心。专意勤求一切种智。永不毁谤诸佛正法。得佛安乐。身心清净。证一切智。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萨,他最先以善根迴向诸佛,以表示报佛恩,然后迴向给其他发心的菩萨,再迴向给一切众生,再迴向给二乘圣者。现在他又以所修的善根,迴向给三恶道中受苦的众生。菩萨悲心切切,等念善恶众生。他说:愿意将我所修的善根,迴向给三恶道的众生,希望你们得此利益,永远离开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阎罗王道等一切恶处,受罪的地方。得生善道,见佛闻法,增长无上菩提的道心。专一其心,精勤上进,求一切的种智,一切的道种智。永远不毁谤诸佛的正法,得到和佛一样安乐。身心清净,证得一切的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所有善根,皆以大愿,发起,正发起。积集,正积集。增长,正增长。悉令广大,具足充满。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所有的善根,都是因为他所发的大愿而生起的。如果本来没有善根的,后来发了大愿,而且力行。因为力行,未生的善根就令生起。发起就是力行。正发起,是离弃了一切过失,力行正道。积集,由于力行正道,就积集许多的善根。正积集,是说在行一切正道之中,包含了所有的善业,成就助成菩萨道行。也可以说由于愿力,摄此善根所成的诸胜行,令它不散失,故说积集,正积集。又因为愿力,摄此善根所积集的诸胜行,再生诸胜行,就叫增长。在一一诸胜行中,更生一切诸胜行,则名正增长。菩萨令这些善根,都能广大、具足、充满。

佛子!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捨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入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著。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在自己家里,与妻和子女们相聚时,也不会稍稍忘却菩提心。大乘菩萨常常示现平常人。有妻妾子女僮僕等。如登地菩萨,多示现转轮圣王和国王、大富长者。有的菩萨示现凡夫,甚至示现恶人,其目的都是为了教化众生,随缘示现,随愿示现。所以菩萨有在家菩萨和出家菩萨。可以从服饰上区分。在家菩萨都是身穿华服,头戴华冠,身佩缨络。出家菩萨则是光头圆顶,身披袈裟。袈裟又名福田衣,众生见著出家人就顶礼,就是见著福田衣,而向它求福,所以出家人要时时搭衣。搭衣是现出家菩萨相。

从前清凉国师曾有两句话:「体不损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因为身披袈裟,是佛在世时对出家人的规定。我来到美国弘法时,就发心一定要恢复如来之制,所以金山寺的男女出家人,不论天热到何种程度,也一定是衣不离体,除了到洗手间和沐浴时才脱袈裟。    

菩萨在家宅中,是指的在家菩萨,他虽然示现一位在家菩萨,有妻子僮僕围绕,但他并不为五欲所染,亦不曾暂捨菩提觉道之心。正念思惟:菩萨有大慈悲心,故能随染无汚。有大智慧,能居于清净之道。知捨相入实,离邪分别,而念法的实性。思惟诸法,一心求萨婆若的境界——萨婆若卽一切种智。又修一切义理,悉皆通达成就之智,诸佛究竟圆满果位的无上之智。菩萨修学菩提觉道,求无上佛果,他的目的是为自己了脱生死,也度其他的人。得到解脱,达到究竟的境界。用各种不同的方便法门,善巧化度自己的六亲眷属,令他们得到如同菩萨的智慧,明了诸法的真实理性,信念成熟,真实解脱。菩萨虽然日日与妻子六亲眷属同住在一处,但他的心并没有被五欲所著,亲情所牵。他仍本著他往昔所发的大愿——悲心救度众生的愿心,与家族和睦相处。用大慈心,随顺妻子,彼此之间,相敬如宾、菩萨以这种柔软的心,和谐的态度,居家处世,对于他所修的清净菩萨道业,没有一点障碍。

菩萨摩诃萨虽在居家,作诸事业,未曾暂捨一切智心。所谓若著衣裳,若噉滋味,若服汤药,澡漱涂摩,迴旋顾视,行住坐卧,身语意业,若睡若寤,如是一切诸有所作,心常迴向萨婆若道。繫念思惟,无时捨离。

菩萨中的大菩萨,虽然生活在平常人一样的家族之中,所行所为的一切表现,无不是以智化情,以般若领导万行的。她从不曾稍稍捨离一切智心。菩萨在表面上看来,是这世界上的一个凡人。他的身体处于凡尘,可是他的心是超出凡尘的,这就像井里栽花不染尘,莲花出汚泥而不染一样。菩萨日常的生活,好像穿著衣裳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或者有病吃药的时候,沐浴、盥洗、涂香、运动的时候,饭后经行,月下散步,佛堂绕佛的时候。乃至顾盼俯视,不论是在走路、站著、坐著、或者躺著,没有一时一处,他不注意检点三业的清净和威仪的。再如睡眠时,或假寐休息时,像这样每天生活的细节,出入往返,语默动静,一切一切的表现作为,他的心里总是观照佛道,迴向萨婆若道——一切种智。他专一其心繫念思惟诸法的真实道理,永远没有捨离智心的时候。

为欲饶益一切众生,安住菩提无量大愿。摄取无数广大善根。勤修诸善,普救一切。永离一切憍慢放逸。决定趣于一切智地。终不发意向于馀道。常观一切诸佛菩提。永捨一切诸杂染法,修行一切菩萨所学。于一切智道,无所障碍。住于智地,爱乐诵习。以无量智,集诸善根。心不恋乐一切世间,亦不染著所行之行,专心受持,诸佛教法。

普萨为了想要利益一切众生,就常常精进修学菩提觉道,以完成他所发的大愿。安住,旣是不退转或懈怠。菩萨所发的大愿,以利益众生为首,从不为自己著想。菩萨要摄取无数广大善根,所以他勤修诸善。诸善是包括大小善业而言,不拣择善业的大小,不著眼于善业的对象,是否亲疏,而是普救一切众生,本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平等救拔一切众生,今令众生永远捨离一切憍傲自满的心,和贡高我慢的态度,以及放逸的邪行。放逸是众惑之根。憍为染法所依。慢能长沦生死。如果能离此三惑,其他的惑业都可离掉。菩萨得清净心,决定趣向于一切智地的路上走。终久不会改变心意,再走上邪道。他常常观察诸法实相,正念思惟菩提觉道。永远捨弃一切不清净的杂染法——世间的有漏法。

专一其心修行一切菩萨行道。勤求于一切有助智慧的增长之道,开大智慧,证得圆融无碍的智慧。菩萨断尽了一切烦恼,捨却了理事二障,而住于智慧之地——般若法门之地。他身心安乐,法喜充满。专心爱乐读诵大乘经典,修学上乘佛法。以这样无量智慧,积集无量的善根。心里不贪恋世间的五欲,亦不贪著世间的虚妄快乐,更不会沾染凡夫的汚行,也不执著于自己所修的行门。其心专一,深入诸佛所教的一切佛法,依法修行,依教行持。

菩萨如是处在居家,普摄善根令其增长,迴向诸佛无上菩提。

菩萨虽然这样与家族眷属相处,但他仍然守护著自己的善根,不令散失。普徧摄受一切善根,令它增长,令它日渐成就。菩萨以这积集的无量善根,迴向于十方三世诸佛的无上菩提觉果。

佛子!菩萨尔时乃至施与畜生之食,一抟一粒。咸作是愿,当令此等捨畜生道,利益安乐,究竟解脱。永度苦海,永灭苦受,永除苦蕴,永断苦觉、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诸苦处,愿彼众生皆得捨离。菩萨如是专心繫念一切众生。以彼善根而为上首。为其迴向一切种智。

诸位佛的弟子!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门的这位菩萨,他行布施功德,并不完全以人为对象,当他施饭食给畜生的时候,就是少至一抟或者一粒食,他都是发同样的大愿,决不因食物的多寡,而所发的愿望就有区别。他同样希望得到这点食物的畜生,能因他的愿力,而捨弃畜生的道果。而赖于他的迴向愿望,得到利益安乐,得到真实究竟的解脱,迅速度过生死的苦海,永远灭却一切苦的感受。

受,是苦的自性,所以要灭掉,永远除脱一切苦蕴。蕴是苦依,如五阴炽盛苦。永远断绝一切苦觉。觉为苦相,也摄怨憎会苦,爱别离苦等。乃至一切诸苦所聚,如生、老、病、死、三苦八苦。苦行,是诸苦所行的罪业。苦因,为一切苦的起因,就是由心所起的诸惑。苦本,苦的根本,都是从贪欲而生。以及种种受苦的地方。那些是受苦的处所,就是三涂——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以及许多变异所依。

以上诸苦,菩萨皆希望众生得到迴向的利益,永远捨离这些苦难。菩萨像这样修迴向法,为的什么?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为的度脱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他才专心繫念一切众生,菩萨为众生的利益,修集善根是他的第一件事。为了令一切众生,都得到一切种智,得到菩提觉果,所以他把所修的善根,为一切众生迴向,为一切种智迴向。

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普摄众生。修诸善根,悉以迴向。欲令永离生死矌野。得诸如来无碍快乐。出烦恼海。修佛法道。慈心徧满。悲力广大。普使一切得清净乐,守护善根。亲近佛法。出魔境界,入佛境界。断世间种,植如来种。住于三世平等法中。菩萨摩诃萨如是所有已集 、当集、现集善根,悉以迴向。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这位菩萨,当初发菩提心时,他就普徧摄受所有的众生,修行种种的善根,以此善根,统统迴向法界众生。他迴向的目的,是想要令一切众生永远脱离生死的矌野。意思是说这些众生,生时无所依处,死后也没有归宿,生死两途,都无著落,没有办法了这生死,所以用「矌野」两字来形容。众生能永离了生死的矌野,自然是得到菩萨教化之益,能深信正法,知道修行办道,进而就获得十方诸佛无所障碍的快乐——不受任何事物所能扰乱的真心快乐。

这时,一切众生无尽的烦恼,犹如大海,无形地断灭了。他们都出离烦恼的苦海。因为众生都明白要修学诸佛的法道。菩萨的慈爱心徧满了法界,他悲心切切,愿力也特别广大,充满虚空,普徧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清凉的快乐。守护自己所修的善根,也守护一切众生的善根,令一切众生都知道亲近佛、亲近法。自己也亲近佛、亲近法。出离天魔外道的所有境界。入于佛正知正见的境界。菩萨常行菩萨道,就是为了不让众生入魔的境界。断世间种,世间种就是一切的染汚法。菩萨自己早已断尽了染汚,所以他教化众生,令众生也断世间的染汚法,更要断除世间法的种子。继而要种植佛的种子。

什么是佛的种子?就是殊胜的智慧。智慧是要修积的,所以要修学佛道,等如栽培种子,需要勤加耕耘灌溉一样。如来的智慧,就是佛的种子。修学佛道,就是播种智慧的种子。菩萨住于诸佛所说的三世平等法中。于一切事理,不生分别的偏见,一切本著平等大慈。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菩萨中的大菩萨,像这样把他过去所积的善根,将来应当积集的善根,和现在正在积集的善根,毫不保留,完全迴向给一切众生,迴向给无上菩提,迴向给真如实际。

复作是念:如过去诸佛菩萨所行,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度诸众生,令永出离。勤加修习一切善根,悉以迴向而无所著。所谓不依色。不著受。无倒想。不作行。不取识。捨离六处。不住世法。乐出世间。

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我要学过去诸佛和菩萨们所修行的行门,我愿意像他们一样修行。同他们一样恭敬一切诸佛、供养一切诸佛、亲近一切诸佛、礼拜一切诸佛、赞扬一切诸佛。度一切众生,常对他们阐扬正法,接引他们离苦得乐,令他们永远出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恒常勇猛精进,勤加修习一切的善根。一切善根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增长自己的善根。把自己所修积的善根,都迴向给一切众生,迴向无上菩提,迴向给实际。

菩萨作这样迴向时,一点也不执著于自己所行的事,也不执著于我教化了一切众生。如不依著于色,卽不依著一切有形的物质,不执著于受蕴,不执著于想蕴。没有顚倒的思想。不作意于行蕴。也不著于识蕴。色受想行识五蕴,都不著住。捨离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处的境界。远远离开这六处的诱惑。总之,菩萨决不留恋于五欲六尘之中。他的心念是远离尘坌,获得清净的法乐,所以他不住世法而欢喜修行,乐于修出世间的佛道,乐于出世间,因为他知道世间上一切都是虚妄的。 

知一切法皆如虚空。无所从来。不生不灭。无有真实。无所染著。远离一切诸分别见。不动不转。不失不坏。住于实际。无相离相,唯是一相。如是深入一切法性。常乐习性行普门善根。悉见一切诸佛众会。

修等一切佛迴向的大菩萨,他之所以不著于五欲六尘的种种境界,是由于他已知一切法都是像虚空一样,没有实体,如幻如化,所谓法吗,它只是从缘无性,不知它从何处来,也不知它归何处去。它不生,所以才不灭。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个真实的体?旣然没有真实的体,又有什么可染著的呢。菩萨通达了法性本空的道理,遂远离了一切分别的知见。任何境界也动摇不了他的正见,他更不会随著境界流转。不失不坏,菩萨能不著,卽是得无所得,那还会有失有坏的观念,所以他不失不坏。住于实际,见实成观,了诸法的真实理体。

实际卽是无相,心境寂静,无任何相。离相就是离一切虚妄相,显真实相。无相是在理上说,因为诸法本自无相。离相是依据智上说。离取相卽不会为相所障,也就是无著无依,才能生出智慧之力。唯是一相,上句说明了无相离相,十相均离,接著说唯是一相。在文句的表面看,好像说只有一相,其实一相的意思,也就是无相。「相」字,概括有十种,就是色、声、香、味、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共十种。菩萨对上面所说的这种道理,都能依教奉行,深入一切法性,契合法性随相而修。以一摄一切,常乐意发大愿,修尽虚空徧法界,普徧一切法门,修积善根。十方三世诸佛他也能常常见到,而且常常亲身参加诸佛的法会,听诸佛讲经说法。

如彼过去一切如来善根迴向,我亦如是而为迴向。解如是法。证如是法。依如是法。发心修习。不违法相。知所修行,如幻如影,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因缘和合之所显现。乃至如来究竟之地。

修等一切佛法迴向的大菩萨,他决心要学过去世诸佛所修的善根迴向。「我也要照著他们所修的方法而修迴向」,并以此善根为众生迴向。菩萨他自己思惟:我已经明白了所有一切法。我也证得了不可思议的妙法。我就是依照这不可思议的妙法修行的。我曾发下大菩提心,修习诸佛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妙法。我虽已知诸法无相,修无相法,但我并不违背所谓法相,这只是为了教化众生,假以言说而已。我知道如理修行,然而我并未执著能修所修,因为一切的一切,皆是如幻如影的,无有真实。又像水中的月亮,镜子里的影像,都是没有实物,是因缘和合而生起。镜子的本身,是一片明净,物来则现,物去则无,必须因缘和合,才有所显现。遵照这个道理去修行,终必达到圆满究竟,成就佛的果位。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如过去诸佛修菩萨行时,以诸善根如是迴向。未来现在悉亦如是。我今亦应如彼诸佛,如是发心。以诸善根而为迴向。第一迴向。胜迴向。最胜迴向。上迴向。无上迴向。无等迴向。无等等迴向。无比迴向。无对迴向。尊迴向。妙迴向。平等迴向。正直迴向。大功德迴向。广大迴向。善迴向。清净迴向。离恶迴向。不随恶迴向。

金刚幢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就是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这位菩萨,他又作这样的观想:我应该像过去诸佛修菩萨行门的时候,以所修积的种种善根,迴向给一切众生、迴向菩提、迴向实际。未来的诸佛,和现在的诸佛,他们所修行的迴向法,也是同样的。我现在应该向三世诸佛学习,如同他们一样发心,以我修积的善根,迴向给法界众生、迴向于无上菩提、迴向给实际。

第一迴向:菩萨修习种种法门,以迴向为首,所以谓之第一迴向。胜迴向:菩萨把自己所修集的善根,迴自向他,他的慈悲心量等虚空,超越了凡夫和小乘人修行的目的,只求自了,所以说胜迴向,卽是胜过二乘圣者的迴向。最胜迴向:迴向法是最殊胜的,超出了因位。上迴向:最上的、独出的迴向,故称它为上迴向。无上迴向:没有比迴向法再高出的。无比迴向:没有可与迴向法齐比的。无等等迴向:迴向的善功德,已到达极点,没有可与它相比的,连没有可比的也没有了。无比迴向:没有可以与迴向相匹的,找不到一个可以与它相提并论的,无对迴向:绝对的、无敌的迴向。尊迴向:最尊贵的迴向。妙迴向:不可心思、不可言诠的,诸之妙迴向。

平等迴向:平等是称理无差,本著慈悲心平等视众生,以种种善根,平等迴向给众生,普徧饶益。正直迴向:以正直的心胸,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平等正直给一切众生迴向。大功德迴向:菩萨无德不备,以他修行的大功德,普徧迴向给一切众生。广大迴向:周徧法界的大愿迴向。善迴向:作种种善业的迴向。清净迴向:以最清净的心所修的清净善根而迴向。离恶迴向:离开一切恶业,没有一点垢染的迴向。不随恶迴向:不随恶境界转移的迴向。从「尊迴向至不随恶迴向」,这十迴向,都是表现菩萨自体的殊胜,善根功德,无一不臻上乘。

菩萨如是以诸善根正迴向已。成就清净身语意业。住菩萨住。无诸过失。修习善业。离身语恶。心无瑕秽。修一切智。住魔广大心。知一切法,无有所作。住出世法。世法不染。分别了知无量诸业。成就迴向善巧方便。永拔一切取著根本。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这位大菩萨,用他修集的种种善根功德,正心诚意、正直无私、正念无邪的慈悲心、清净心,迴向给法界众生、迴向无上菩提、迴向实际之后,成就了清净的身、语、意三业。住于菩萨所住的果位,息灭了一切的过失,得到了真正的无染无垢。修习一切的善业。远离了身业的恶——杀盗婬。语业的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卽是意,心里也没有一黠瑕疵和汚秽。意业的恶——贪、瞋、痴。如此三业清净,勤修诸法,自然出生智慧,因位智慧是从清净中所生。若有汚染的心,智慧绝对不能生出。修行,就等于修一切智。

住广大心:心量广大如虚空,能包涵一切。能行大布施者,其心一定广大。肯行布施的人,贪瞋痴的心就少。凡贪心瞋心痴心重的人,他的心量一定狭窄,有己无人。菩萨又能知道一切法,没有一个作者,也没个受者。安住在正法的正念中,绝对不会再被世间法所染。分别了知无量诸业,菩萨清清楚楚知道,种种不同的、无有数量的业因业缘业果。把自己所成就的善根,迴向给所有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法门,教化众生。接引众生,把众生从执著的观念中拔救出来,令他们永远除掉执著的根。众生执著的根本,就是贪瞋痴三毒。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三等一切佛迴向。

诸位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修习的十迴向法中的第三迴向——等一切佛迴向。

菩萨摩诃萨住此迴向。深入一切诸如来业。趣向如来胜妙功德。入深清净智慧境界。不离一切诸菩萨业。善能分别巧妙方便。入深法界。善知菩萨修行次第。入佛种性。以巧方便,分别了知无量无边一切诸法。虽复现身于世中生,而于世法心无所著。

菩萨中的大菩萨——修等一切佛迴向的这位大菩萨,他安住在第三迴向中,他深入诸佛的觉道佛业,而修习诸佛业。又勤勉精进,修学佛业,趣向于佛的胜妙果德。又入到甚深清净,智慧境界而向菩提。恆常修学不懈,从不稍离诸菩萨所应修的道业。善于分别诸法的实相,用巧妙的方便法门,教化众生。入深清净法界,常转大法轮。又非常清楚修菩萨所应修的法门,应该从六度万行上著手。修行办道,都有一定的次序。若盲修瞎炼,则徒然浪费有限的光阴,所以必须依止善知识受其教导,循序顺次,而入于成佛之道。

入佛种性:能够与佛的种性契合,正念思惟,能符诸佛之意。又能运用善巧方便的法门,分别清楚,明白无量无边的一切妙法,用这些妙法,教化众生,度众生出生死苦海。菩萨虽然一次复一次来到这世界中,但他是乘愿力而来度众生,并非为贪恋世间五欲的享受而来受生。菩萨对于世法旣不执著,心更不会贪染色声香味触,或财色名食睡的五欲。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卽说颂言:
彼诸菩萨摩诃萨 修过去佛迴向法
亦学未来现在世 一切导师之所行

当金刚幢菩萨讲完了第三迴向的时候,他随卽仰承十方诸佛和毗卢遮那佛,以及本师释迦牟尼佛等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根性和因缘,又用偈颂的方法,简单把前面的长行经文,重说一遍。令当时的众生、未来的众生,容易明白,容易修行,容易成就。

他说:这位修迴向法的菩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大菩萨修大法、发大愿、成大果,广度无数众生。这位大菩萨所修的法门,是学习过去世的诸佛发的大誓愿——迴向法门。他也学未来的诸佛,和现在正在修此迴向法的诸佛,以及十方诸佛所修的法门,证佛所证的果位,说佛所说的种种妙法。导师,是称佛的另一名字。

于诸境界得安乐 诸佛如来所称赞       
广大光明清净眼 悉以迴向大聪哲

一般的人,为什么总有很多忧愁烦恼?为什么常常感到不快乐呢?就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执著。什么东西使执著发生如此大的力量,能生生世世左右著众生的思想行为?就是三毒——贪瞋痴,二者互为因果。由于贪瞋痴的妄心重,就生出执著,起惑造业。因为执著,烦恼重重,内心充满忧愁苦恼,贪瞋痴的心念就越加深厚。这样做一个人,现在是一生不能得到安乐,以后的生生世世又是如何呢?像这样的人,烦恼重,终日忧愁苦恼重,并非全由现世所染。这也是由于过去生中的因缘种子和习气所致。

菩萨为什麽对于一切境界都感到自在安乐呢?因为他没有烦恼执著,他的心目中有人无我,他慈心平等看待一切众生,护念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在十方世界救护众生、教化众生、领导众生,从黑暗引至光明,离苦得乐。菩萨这样做,自己安乐,也得到十方诸佛共同嘉许、赞美。佛有广大的智慧,修迴向法的菩萨。他也有广大的智慧光明、清净的智慧眼。菩萨将他修集的善根,迴向至上最有智慧、道德具足的人——十方诸佛。

菩萨身根种种乐 眼耳鼻舌亦复然
如是无量上妙乐 悉以迴向诸最胜

菩萨的身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清净,一切自在快乐。菩萨由于意根得到了清净,眼中见的尽是清净境界,耳中听的都是上妙法音,鼻中嗅的清香,口中嚐的无上法味,身所触的处处清泰。如是六根四肢,无一处不充满自在妙乐。菩萨自身安乐,更以众生之乐为乐,他不自乐、不触独乐,他要与众生同乐。他与众生苦乐同共,所以他修六度万行,护念众生,看众生为一体,而无彼此的分别。像这样的无量上妙之乐,菩萨统统都迴向给最胜、最高的菩提觉道,迴向实际,迴向给众生。

一切世间众善法 及诸如来所成就
于彼悉摄无有馀 尽以随喜益众生  

十方世界所有的种种善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正法,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出三界,证觉道的法。以及十方诸佛修行成就,圆满证得佛果的妙法。对于这些种种上妙诸法,修十迴向法的大菩萨。他于每一个法门都学习,摄受而勤修习,无一空过的。菩萨以他随喜的功德,又迴向给九法界的众生,令他们得到利益。菩萨不曾一时忘记众生,只要是有利益的,他一定饶益众生。

世间随喜无量种 今此迴向为众生
人中师子所有乐 愿使群萌悉圆满

世间上可以成就随喜功德的事,有说不尽的种类。菩萨修六度万行种种善根,如果能跟著随喜,就成就了无量的功德。随喜的意思,是「随他修善,喜他得成」。若见人作一切善业功德,如布施等,而自己无力量作大布施,不能常以财力物资供养三宝;则若见人布施供养,亦应随喜赞叹。又如佛在法华经,专有一品说随喜功德无量。又如普贤菩萨说的十大愿王中笫五大愿,也是强调随喜功德,他并具体提出随喜的方法。他说:「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佊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以普贤菩萨的善根功德,已入如来家,等诸佛的果位的大菩萨,他都如是重视修随喜功德,连六趣四生之类的功德,他都去随喜,由此可见普贤菩萨是多麽的慈悲,而等视一切众生。凡能知道修随喜功德的人,这人一定心量宽大,不会对人有嫉妒心。如果觉得自己心量不够宽宏,就请你尽量学修随喜,用诚恳心随时赞叹他人的善事善行。随喜功德,可以灭嫉妒他人修善的罪。

修十迴向法的大菩萨,他告诉我们世间上可以修随喜法,可以因随喜而成就善根功德的事,有无量无边的种类,真是俯拾皆是。菩萨说:「我今迴向为众生」;我现在修迴向法,就是为众生。所以我要把所修的善根,所积的功德,以及所修的殊胜法门的心得,完全为一切众生迴向,希望他们得到我迴向的利益,早成道业。更能得到人中师子——佛——所有的上妙法乐。我愿意能使得群萌——就是所有种种不同的、有血有情识的众生,愿他们都得到圆满的、如佛的快乐。

一切国土诸如来 凡所知见种种乐
愿令众生皆悉得 而为照世大明灯

一切国土,是说的十方诸佛的国土,和国土内住世的诸位佛。诸佛所有的知——徧知,见——平等正见,以及无量的智慧和种种的佛乐。修迴向法的大菩萨说:我发愿要令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佛所有的快乐,如佛所有的善根,如佛所有的智慧光明,而为照耀十方世间的一盏大明灯、大智慧之灯,一位大觉悟者。希望每个众生都成佛,皆共成佛道。这就是修十迴向的大菩萨他所发的大愿,也就是菩萨修行的目的。    

菩萨所得胜妙乐 悉以迴向诸群生    
虽为群生故迴向 而于迴向无所著

修上乘佛道的菩萨,他从不捨众生,从不忘记众生,为拔救众生而修行,决不为自己作任何打算。虽然菩萨也有身体,但他却以众生为他的身体。菩萨行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道。无缘是说这人与他没有因缘,没有任何沾亲带故的关係,可是菩萨对他仍以慈眼视之。好像那些最不修行的人、最放逸的人、最不持戒律的人、最常犯佛制的人,菩萨对他们不念旧恶,也不厌弃,仍以慈心护念,坦诚相待,教化他们。

菩萨为什麽要这样做呢?因为菩萨是以众生为体,他已没有人我的观念,他的目的是要令众生欢喜安乐,所以他不计艰辛,向这个方向去做。这就是菩萨,这就是被人人称扬赞叹,而为依止的菩萨。菩萨他爱护一切不明白道理的人,他也爱护那些顚倒愚痴的人,他同样以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的心教化他们,希望他们都能改恶向善、改过自新。

诸位!你们试睁开眼睛看一看;世间上那一个人是真的好人,那一个人是没有罪过的人,那一个是完全善良的人?我恐怕找徧了整个世界,也不容易找到一个。极令他没有大过,总有点小过。没有小过,又还有个心中未生出的过。这好像一个人纵没有大病,也不免有点小病。纵没有小病,也会有少许的毛病。到那儿去找个十全十美的人呢?菩萨愍念众生,不管是善的恶的众生,他都平等看待。所以我们修道人,教化众生。千万不要有成见,不能尽选择好人去教化,好人已经很好了,用不著人去教化。应该要注意那些有缺点,向恶路上走的,或者正徘徊于善恶之间的人,正需要教化的人。不要怕费精神,越不好的人,越要去教化,不要放弃,要用最诚恳、最真诚的心待遇他,令他受感化,知道回头改过。这就是修道人学菩萨的行为,才不辜负身为一个佛弟子,才能长养大悲心。

修迴向法的菩萨本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行菩萨道,普徧护念一切众生,所以他得到的快乐,是殊胜的上妙之乐。这种快乐,是不可以用心来思,不可以用言喻。这种快乐,就是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菩萨把这种快乐、这种功德、这种善根,一一都迴向给所有众生,令这些众生也都发菩提心、修诸善法,行菩萨道,而得到同菩萨一样的胜妙之乐。

菩萨虽然为众生修迴向法,又把所修的善根迴向给众生,但对于迴向的功德,并不曾执著,也没有觉得我把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给众生,你们看我对众生多慈悲,给他们多大的恩惠,只有我才是在行菩萨道。菩萨没有这样想。如果有这个念头,极令有头髮丝那么一点的想法,就是执著,就是著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四相了,就不能称为菩萨。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萨,他则是行所无事,作而未作,虽行迴向而无迴向的执著。菩萨视一切法皆空,了知诸法实相,深入人法俱空的境界。     

菩萨修行此迴向 兴起无量大悲心
如佛所修迴向德 愿我修行悉成满

菩萨是简称,全名为菩提萨埵。中文释为「觉有情」,或为「有情觉」,或为「大道心_」的众生。菩萨心量宽广,犹如虚空,无不包容。慈悲为首,不捨众生。菩萨修六度万行,迴向法门是他的大愿,将所修万行的善根功德,然后迴向给法界众生、迴向给无上菩提、迴向给实际。在迴向时,内心涌起无量的大悲,因为菩萨愍念众生,愚矇无智,身处苦海,而不知自拔。菩萨见此情况,悲心切切,发愿要拔救这些受苦的众生,为他们解除无量苦恼,令其得到安稳快乐。菩萨中的大菩萨萨,他修的迴向功德,有如三世诸佛所修的迴向功德。菩萨发愿说:愿我修行的功德和种种的善根,都能成就,得圆满的佛果。

如诸最胜所成就 一切智乘微妙乐    
及我在世之所行 诸菩萨行无量乐    

修迴向法的大菩萨所修的善根功德,如同十方诸佛一样,成就了最上圆满的菩提觉果。最胜,是指佛而言;诸最胜,卽十方诸佛之意。一切智乘,卽是佛乘。诸佛证得的智慧是无上的,所得的佛乐是微妙不可思议的。菩萨也愿意得到这种快乐。以及我在十方世界所修积的种种善根,行菩萨道的种种功德,也能得到如同其他诸位菩萨修行所得的无量快乐,一样的快乐。

示入众趣安隐乐 恆守诸根寂静乐
悉以迴向诸群生 普使修成无上智

菩萨修菩萨行,普度众生,看到那儿众生在苦难中挣扎时,他就乘愿到那儿去受生。有时示现到四恶趣里,他同样感到安稳快乐。若示现到人道天道时,他也不会为天福和人间的五欲所沉迷,因为菩萨能恒常守护他的六根,随时迴光返照。得到寂静之乐。不像凡夫的六根,终日向外乱跑,到处作怪。菩萨所修的种种善根,所集的无量功德,所发的菩提心,完全迴向给一切众生,希望那些众生,个个都能修行无上道,成就无上的智慧。

非身语意卽是业 亦不离此而别有
但以方便灭痴冥 如是修成无上智    

非身语意的意思,就是身语意都清净。卽是业的「业」字,是指善业。业有善业恶业。三业若清净了,就都是三善业了,并不是没有业,只是没有了恶业。譬如能不杀生、不偸盗、不邪婬、不贪、不瞋、不痴、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就变成了十善业。并不是说身口意只有恶业,也不是说离开了身语意,还另外有一个善业。身语意它是能作善业,也能作恶业的。这就是「烦恼卽菩提,生死卽涅槃」的意思。又如说冰就是水,但水可不能说是冰。可以说冰是水所凝冻成的,水是因冰融化而有的。离开冰不会有水,离开水也不能是冰。所以说亦不离此——身语意,而别有——业。但要用方便的法门来息灭贪瞋痴三毒。像这样一天一天的勇猛精进,修学佛道,最后一定能够成就无上的智慧。

菩萨所修诸行业 积集无量胜功德
随顺如来生佛家 寂然不乱正迴向

菩萨所修的是六度万行,所行的是菩萨道,所集的是无量善业。因之,积集了无量的善根,成就了无量的殊胜功德。菩萨常随佛学,依教奉行。随顺如来的悲心,普度众生,功德具足,觉行圆满之后,生入佛家。不久证得佛的果位。菩萨无著无依,思想行为恒在正定之 中,安稳寂静,有条不紊,正心诚意的修迴向法,诚诚恳恳地迴向予众生。

十方一切诸世界 所有众生咸摄受    
悉以善根迴向彼 愿令具足安隐乐    

世界,不只单单我们所居住的这一个世界。所谓「此世界、彼世界、十方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十方无量诸国土」。这些世界上的国土,同样有无量种种众生,菩萨到十方世界的国土中行菩萨道,他慈眼等观,普徧教化,所有各类众生他都摄受,加意护念。他把自己修集的善根功德,完全迴向给所摄受的众生,愿意那些众生都发菩提心,勤修佛道,圆满具足菩提,得大安稳的快乐。

不为自身求利益 欲令一切悉安乐    
未曾暂起戏论心 但观诸法空无我    

菩萨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积集一切善根功德,他并不是为自己本身的利益而作,而是想以所修的功德,迴向众生,饶益众生,令十方诸众生都能得到安乐。菩萨的心终日在正念中,他从来不会稍有一点嬉戏的思想行为,和无谓的言语。他是恒守正念,思惟观察诸法,都是无常、苦、空、无我、无可执著的。

十方无量诸最胜 所见一切真佛子
悉以善根迴向彼 愿使速成无上觉

修迴向法的大菩萨,在十方无以数量的诸佛国土,见到十方诸佛座下的许多真修实学的佛弟子。菩萨把他修积的善根功德,完全迴向给他们,并祈诸佛放光加被他们。令这些真修实学的佛弟子,都发大菩提心,修菩萨道,很快得成就佛的果位。无上觉就是佛的果位。

一切世间含识类 等心摄取无有馀
以我所行诸善业 令彼众生速成佛    

一切世间,包括了十方三世的世间,有正觉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含识,就是凡有情、有识、有血气的,都叫含识。所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达的地方,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在那儿活动,这都叫含识。人也叫含识,这是众生的一个别名。含识类 ,是各种不同的有生命的动物,都包括在内了。菩萨用平等的慈悲心,普徧摄取,不拣别、不捨弃、不有馀剩。无论那一类的众生,他都慈心教化,都度他们了生脱死,超出三界。并以所修的种种善根,迴向给一切众生,希望他们早成佛道。

无量无边诸大愿 无上导师所演说
愿诸佛子皆清净 随其心乐悉成满     

诸佛菩萨所发的无量无边的大愿,都是依据无上导师——佛所演说的正法而发的。愿所有诸佛的弟子们,都能得到清净的法身和无上的智慧。随顺众生的心愿,都圆满成就。

普观十方诸世界 悉以功德施于彼
愿令皆具妙庄严 菩萨如是学迴向    

菩萨普徧观察十方一切的世界,用他所有的功德,平等布施给十方世界的众生。愿意令十方世界都得到清净,具足一切的庄严,而成为上妙庄严的世界。修迴向法的菩萨,就像前面所说的种种道理,修学一切迴向法。

心不称量诸二法 但恒了达法无二
诸法若二若不二 于中毕竟无所著    

菩萨明了诸法的真谛,心无有疑,所以他心里从不称量也不计较,不想也不说,那些法是第一义谛,那些法不是第一义谛。如果有这种思想和言说,就落于有形了。菩萨他已了达诸法都是不二法门,没有第一第二的分别。于诸法空相,彻底究竟了达无惑,所以没有一点执著。

十方一切诸世间 悉是众生想分别
于想非想无所得 如是了达于诸想    

所谓在十方所有的各个世间说法,都是根据每类众生的分别思想所造成的,才有这个世间,那个世间的说法。如果你把这种想和非想都空了,无所得,无有所得,就是空无所有。如能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一切想都是妄想,虚幻不实的,没有实体的。

彼诸菩萨身净已 则意清净无瑕秽
语业已净无诸过 当知意净无所著

这些诸位菩萨的身业都清净了,没有了杀盗婬的邪行。他的意业清净了,没有了贪瞋痴的思想,没有一点瑕疵和汚秽。贪瞋痴就是瑕疵汚秽。语业已经清净了,就不会发生一切过失和忧患,因为人的种种过失忧患,都是从口出的。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应该知道意业清净了,显出了一片明洁的光明智慧,对于一切就无所执著了。

一心正念过去佛 亦忆未来诸导师
及以现在天人尊 悉学于其所说法  

菩萨专一其心,正念过去世的诸佛,也忆念未来世的诸佛——导师;卽佛的另一尊称,所谓人天的师表。以及现在天人所尊敬的佛。三世诸佛所说的种种妙法,这位修迴向法的菩萨。他都一一潜心学习。

三世一切诸如来 智慧明达心无碍
为欲利益众生故 迴向菩提集众业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纪中的诸佛,他们都是智慧殊胜,明达诸法实际,心念无一点障碍,一切任运自如。为了想利益众生的缘故,以修集的善根功德,迴向菩提法,集一切的众善业。

彼第一慧广大慧 不虚妄慧无倒慧
平等实慧清净慧 最胜慧者如是说  

彼一切诸佛的智慧是第一的智慧,是广大徧虚空的智慧,是不虚妄的智慧,是没有顚倒的智慧,是平等真实的智慧,是清净光明无染的智慧。这是由最殊胜的智慧者——佛,这样说的,这样来告诉我们的。

第四至一切处迴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珂诃萨至一切处迴向?    

金刚幢菩萨说完了前面的偈颂之后,接著他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可知道?怎样称为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到一切处的迴向法?你们明白吗?不管你们明白不明白,现在我来为诸位解说一下这迴向法的内容。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作是念言:愿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处。譬如实际,无处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间。至一切众生。至一切国土,至一切法。至一切虚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为无为。至一切语言音声。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当他在往昔发愿修习迴向法,积集种种善根的时候,他曾做这样的观想并立下心愿:但愿我所修习的善业,成就的功德力量,能徧虚空法界。譬如一切法的真实之际,是无所不到、无时不在的。又希望这种功德的力量能到一切有形的物体上。到一切众生的身心中。到一切世间内各个国土里。到一切法,令一切正法善法,得到功德的力量,发扬光大。到徧虚空中,令虚空充满这善根功德的力量。到达三个世际——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都有菩萨修积善根功德的力量。到一切世间的有为法和出世间的无为法。到一切有语言有声音的地方。菩萨希望他的善根功德力量,到以上所说的那些地方,那种时间,都能发挥它的作用,令一切众生都获得利益。

愿此善根,亦复如是,徧至一切诸如来所。供养三世一切诸佛。过去诸佛所愿悉满。未来诸佛具足庄严。现在诸佛及其国土道场众会,徧满一切虚空法界。

菩萨又说:希望我修积的善根功德的力量,像上面所说的一样,也能普徧到十方三世诸佛的国土。又愿以此善根功德之力,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又愿过去世的诸佛愿愿都圆满。未来世的诸佛,修因已圆满,证得具足庄严——福具足慧具足、百福庄严。现在的诸佛,他所居住国土里的道场法会,因我的善根功德之力,能徧满一切虚空法界。

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一切善根悉迴向故。以如诸天诸供养具而为供养。充满无量无边世界。

菩萨之所以能以他所修的善根功德的力量,达到他供养十方三世佛的目的,这完全是他的愿力,和信解殊胜,能随心转变的大威德神通之力的缘故。次则是菩萨巳证得大智慧,所行所至。都没有障碍的缘故。同时也是因为菩萨修集善根功德,他并不是为了利己,而是为一切众生,他把所修集的功德善根,毫无吝惜,统统迴向给众生,所以他能称愿以成。菩萨供养诸佛的供品,皆为稀世珍奇,可以与诸天王所供养诸佛的供品齐等,其量充满无边世界,供养的功德也同样充满虚空。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诸佛世尊,普徧一切虚空法界。种种业所起。十方不可说一切世界种世界。不可说佛国土。佛境界。种种世界。无量世界。无分齐世界。转世界。侧世界。仰世界。覆世界。如是一切诸世界中,现住于寿,示现种种神通变化。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这位菩萨,他又作这样的思维观想:十方三世的诸佛世尊,他们的大威德法力,能普徧到达尽虚空徧法界,这乃是由于他们往昔修集的种种善业,无量无边的善业所生起。又有十方不可说——没有方法能说出它究竟有多少各种不同的世界。又有不可说那么多诸佛的国土。诸佛不可思议的境界。种种不同的世界。无有数量的世界。没有分别、没有齐限的大世界小世界。又有常常转动的世界。不平正的侧世界。向上仰的世界。向下覆盖著的世界。像这样各个大小不同的,形状不同的,种种世界中。都有佛在那儿住世,转法轮,教化众生。诸佛为了教化众生,运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他示现种种神通变化之力,摄受众生。

彼有菩萨以胜解力,为诸众生堪受化者,于彼一切诸世界中,现为如来,出兴于世。以至一切处智,普徧开示如来无量自在神力。

彼字是指上文所说的那些世界。金刚幢菩萨说:在上面所说的各种不同的世界中,都有菩萨,这些菩萨都有大智慧,有特别殊胜的理解力,对于诸佛所说的甚深微妙法,他们都能领受,通达运用。他们观察十方世界中的众生,那些机缘已经成熟,那些是堪能接受佛的教化的,菩萨就运用他的神通变化,示现佛身,出兴在那个世界,教化众生,接引众生皈依佛门。菩萨接引那些众生,他并不是敷衍了事,潦草塞责图个好听的名就算事。菩萨是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要把他所教化的众生,教到能得到一切智慧,至一切处的智慧境界,并且普徧对众生讲说佛有无量的自在——随心运用的神通之力。

法身徧往无有差别。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转,无碍力故。生于如来无障碍见,广大威德种性中故。

法身徧往:这是说佛的法性身,他能徧往诸佛的国土,处处一样没有不同的。平等普入:则为佛的智身,他普徧深入一切的法界。如来藏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的。如来藏身是以善巧方便,普徧出现到一切世间。证得诸法的真实性,因为诸法实性能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缘故。菩萨能得到念不退,是他有菩提心,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菩萨是修大乘果位,他决不会退转到二乘的果位。他恆常精进,修习正法,因为他已得到圆融无碍的智力,不受一切障碍的缘故。菩萨已生如来家,得如来藏身,永绝二障。得到如来权实无碍的知见,和如来广大威德的妙用,因为他已生在佛的种性中的缘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其所种一切善根,愿于如是诸如来所,以众妙华,及众妙香,鬘盖幢旛,衣服灯烛,及馀一切诸庄严具,以为供养。若佛形像,若佛塔庙,悉以如是。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谓不乱迴向。一心迴向。自意迴向。尊敬迴向。不动迴向。无住迴向。无依迴向。无众生心迴向。无躁竞心迴向。寂静心迴向。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大菩萨,以他所种的一切善根,愿在十方诸佛的道场里,用很多的上妙名华,很多种名贵的香,很多的锦绣鬘帐、华盖、高幢、长旛、宝衣、宝灯、巨烛,以及种种稀世的饰品,奉献诸佛,庄严道扬,供养在世的诸佛。若佛形像;菩萨不仅供养现世的诸佛,就是已入涅槃的过去诸佛的形像,和后人为灭度诸佛起的舍利塔,纪念诸佛造的庙,菩萨一概这样供养,没有差别。同时对于三世诸佛,也都一样用他的善根诚意迴向,以迴向而作供养。菩萨迴向的时候,所谓不乱迴向:不乱就是心里没有杂念,也不妄想纷飞,而是正心诚意的迴向。

一心迴向:心念集中,专心注意的迴向。自意迴向:自己开悟,不是藉其他的因缘所开的悟。以自己的善根迴向,令获此迴向利益者,亦能自己开悟。 尊敬迴向:为恭敬三宝,因之迴向。不动迴向:不为善恶的境界而动摇,不为逆顺的境界而转移,以不动之定力来迴向。无住迴向:卽不著住,不著住于人,不著住于法,人法皆空的迴向。无依迴向:乃不依于境界的迴向。无众生心迴向:菩萨为饶益众生,以自己所修善根迴向一切众生,但不执著众生,亦不执著迴向的功德,因菩萨无我相,众生相,知道我空,故行所无事,不著相迴向。无躁竞心迴向:躁是心急躁、脾气急躁。竞是竞争,事事好与人争胜负。无躁竞心就是内心不急躁,心平气和处事接物。在行为上平易近人,事事谦和,不于与人争长短。如果一个人好胜心强。则每事好强逞能,不能谦让,易流于贡高我慢,恃才傲物。这种性情的人,就不能修道。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寂静心迴向:寂静就是涅槃,正顺著涅槃来迴向。以上十种迴向,是分别显现菩萨修迴向的心相。菩萨以此十种迴向,迴向给法界众生,迴向无上菩提,迴向实际。

复作是念:尽法界虚空界,去来现在一切劫中,诸佛世尊。得一切智。 成菩提道。无量名字,各各差别。于种种时,现成正觉。悉皆住寿, 尽未来际。一一各以法界庄严而严其身。道场众会,周徧法界。一切国土,随时出兴,而作佛事。

修十迴向法中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尽法界徧虚空界,过去劫、未来劫、和现在劫,在这些时劫中的十方三世诸佛世尊,他们都证得了所有的智慧。他们修行圆满,功德具足,成就了菩提觉道。他们随愿示现种种身,在无量劫中随处示现,因之有无量的名字,每个名字都不同。在各个不同的时劫里,示现成等正觉——成佛。在种种的世界里住寿——住世,教化众生。佛的寿命是长住在世的,尽未来际也不入涅槃。有时为了应众生的机缘而示现入涅槃,那只是一种善巧方便的度化方法而已。佛的悲心重,他是不会捨众生而入涅槃,其实他是到另一个世界去教化众生。每一位佛都是以法界的庄严而庄严其身。因为佛身就是法界,譬如我们常诵念的:「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这是佛的法身,所以徧满一切处。也就是以法界的庄严而自庄严其身。诸佛的道场,道场里举行的各种法会,也是周徧法界,徧满所有的国土里。诸佛在十方的国土,随时都出兴于世,教化众生。在每一个国土里,都是平等广度众生,大做佛事,做佛所做的事。佛就因为要教化众生,所以他才修证成佛。

我们现在想成佛,就要依佛所说的教法来修行。学佛的人,一天没有开悟,就应该常常生大惭愧。我们要知道从无量劫以来,就因为懒惰、不修行,所以才在六道轮迴里流转生死,出不了生死的苦海。今生我们遇到了佛法,如果再不勇猛精进,那么,要等到什么时候生死才能了!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不要好逸恶劳,躲懒偸安,以为这是便宜事。其实,从无始劫以来,我们就因为犯了躲懒偸安、好逸恶劳的毛病,所以到现在还是生了死,死了生,轮迴不息。想到这里, 真令人痛哭流涕,生大惭愧。为什么我要这样懒惰?为什么我不精进修行?为什么我不勇猛用功?如果能常常这样迴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问自己我做一个佛教徒,我对佛教有过什么贡献?倘若有贡献,那我今后就应该增加我们的贡献。倘若没有的话,就要赶快努力,做一个佛教徒中最有力量的大护法,来帮助推动佛教的发扬,把法界推行到全世界,整个宇宙,徧法界,乃至推行到太空去,星球、月球去。也应该推行到每一个角落去,无一处不受到佛光普照,无一处不见闻到法轮常转,那才是我们佛教徒护法的本分,那才算尽了我们身为佛教徒的一点责任。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因为我观察到这儿修学佛法的六众弟子,有不少人希望开悟,想得胜妙的法益、开大智慧。这本不是妄想贪求,这是每个佛弟子应该有的希望和目的。不过我们不能光用心想,抱著希望不努力、不下功夫、不尽本分。那是得不到的,世间上没有空白说白话就可以得到成果的。要想开悟的人,必须要勇猛精进,拿出你的真心来,脚踏实地修行用功,为佛教尽责任,贡献自己的诚心和能力,那一定可以达到你的目的,实现你的希望。否则,空费时光,一无所成时,你决不能怪佛菩萨不接引你,因为佛菩萨他不骗人,但也不会受人的骗。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不同的宗教团体,虽说每个宗教的旨趣和目的各有出入,但却同样都在宣扬净化人心,谋求人类和平,希望能达到世界大同的目的。这些宗教中,则以佛教的义理最究竟、最深广、最真实,远胜其他各个宗教。佛教是尽虚空、徧法界,不但爱人类、救人类,佛的慈爱是普及一切生灵有情无情的。佛教在横的方面说,是量包尘沙;在竖的方面说,则是竖穷三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向外跑,跑不出法界。往里鑽,是鑽无可鑽。佛教是无在无不在,无所不在的。佛教的精神,就在这个地方。佛教是全人类的,不是那一个国家私有的。虽说释迦牟尼佛是出现在印度,但佛教并不限于印度一个地方,而是徧法界的。所以每个佛教徒都应该坚信佛的教言,佛所说的真实道理,才是真能救人于生死的苦海,救世界达到如理的和平。这个责任是艰巨的、远大的,但愿身为佛的弟子们,要本著诸佛的教言义理,荷担这付重担,共同努力,自救救人,自度度人。

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我以善根普皆迴向。愿以无数香盖,无数香幢,无数香旛,无数香帐,无数香网,无数香像,无数香光,无数香燄,无数香云,无数香座,无数香经行地,无数香所住处,无数香世界,无数香山,无数香海,无数香河,无数香树,无数香衣服,无数香莲 华,无数香宫殿。

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大菩萨他说:像前面所说的十方三世诸佛国土里,出兴的无量诸佛如来,我愿意正心诚意以我所修的种种善根,普徧迴向诸佛,也迴向菩提和一切众生。我要用无数的香宝盖、无数的香宝幢、无数的香宝旛、无数的香宝帐、数的香宝网、无数的香宝像、无数的宝香光明、无数的宝香燄、无数的宝香云、无数的香宝座、无数的宝香经行地、无数的宝香居住的地方、无数的宝香世界、无数的宝香山、无数的宝香海、无数的宝香河、无数的宝香树、无数的宝香衣服、无数的宝香莲华、无数的宝香宫殿。菩萨供养诸佛的供品、无一不是上好的、珍贵的、无量数的,这是表示菩萨对于十方诸佛的尊重恭敬,真心、诚心,并以此庄严道场。

无量华盖,广说乃至无量华宫殿。无边鬘盖,广说乃至无边鬘宫殿。 无等涂香盖,广说乃至无等涂香宫殿。不可数末香盖,广说乃至不可数末香宫殿。不可称衣盖,广说乃至不可称衣宫殿。不可思宝盖,广说乃至不可思宝宫殿。不可量灯光明盖,广说乃至不可量灯光明宫殿。 不可说庄严具盖,广说乃至不可说庄严具宫殿。不可说不可说摩尼宝盖,不可说不可说摩尼宝幢。

菩萨又用无量的华,做成伞盖供养十方三世佛,如果要详细的说,乃至于有无量的华宫殿。又有一望无边际的鬘盖,都是用珠宝做成的,如要往详细的说,乃至有无边际的鬘宫殿,用鬘造成的宫殿。 又有无与等比的涂香盖,如要往详细的说,乃至有无量涂香所造成的宫殿。又有不可以数计的未香盖,如广义的说,乃至有不可数无量那么多的以末香粉饰的宫殿。又有不可称量的衣盖,如往广大方面说, 乃至有不可称量的衣宫殿。又有不可以心思的宝盖,如往广大方面说, 乃至有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度量那么多的宝盖宫殿。又有不可量的灯光明盖,如广大的说,乃至有不可能量度那么多的光明宫殿。又有不可能用言语说的庄严具盖,如想广说,乃至有不可能说得清楚的那么多庄严具足的宫殿。又有不可能用言说,不可能用言说那么多的摩尼宝盖,和不可能用言说,不可能用言语表达的那么多的摩尼宝幢。菩萨以不可能用心思计度,用言语表达的无量无边上妙奇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并庄严佛的道场。

如是摩尼宝旛,摩尼宝帐,摩尼宝网,摩尼宝像。摩尼宝光,摩尼宝燄,摩尼宝云,摩尼宝座,摩尼宝经行地,摩尼宝所住处,摩尼宝刹,摩尼宝山,摩尼宝海,摩尼宝河,摩尼宝树,摩尼宝衣服,摩尼宝莲华,摩尼宝宫殿,皆不可说不可说。

摩尼:是宝珠的总名,它的宝光,特别清净光明,不受一切的垢秽所染汚。此宝珠所在的地方,必定增其威德。如果投到浊水里,水卽澄清。又名如意珠,它能遂心所求,皆能满愿。这种宝物,唯有德行的圣者才能享受,贪心的凡夫是见不到的。纵使侥倖获得,必遭受杀身之祸。不可说不可说是印度的数目名字,为大数目之一。

像前面所说的,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用摩尼宝珠做成的宝盖。和又有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用摩尼宝珠做的宝幢。以及用摩尼宝珠做的长宝旛、摩尼宝珠做的宝帐。摩尼宝珠做的宝网、摩尼宝珠做的佛宝像,摩尼宝珠的光芒远照十方无尽国土。摩尼宝珠的光辉好像火燄。直射到有顶天。摩尼宝珠的光彩如祥云飘浮在空中。用摩尼宝珠所做的佛座。用摩尼宝珠铺饰的经行地面。用摩尼宝珠装饰的住处。摩尼宝的刹土。摩尼宝的山。摩尼宝的海。摩尼宝的河。摩尼宝的树。摩尼宝珠贯串成的宝衣服。摩尼宝的莲花。摩尼宝珠庄严的宫殿。以上这种种以摩尼宝珠做成的饰物,没有一样不是无量无数,不可以用言语形容。

如是一一诸境界中,各有无数栏楯,无数宫殿,无数楼阁,无数门闼,无数半月,无数却敌,无数窗牖,无数清净宝,无数庄严具。以如是等诸供养物,恭敬供养如上所说诸佛世尊。

如前面经文所说的每一个境界中,都有无数的七宝栏楯——栏干显现,无数的宝宫殿显现、无数的楼阁显现、无数的门闼显现、无数的半月型的门窗显现、无数的城牆垜口显现­——却敌就是城牆上的垜口,用以退却敌人的。无数的大窗小窗显现、无数的清净七宝显现、无数的庄严宫殿及道场的供具显现。菩萨用这些最珍贵七宝所成的宫殿住处等等供养物,恭敬供养如上所说的十方三世诸佛世尊。

愿令一切世间,皆得清净。一切众生,咸得出离。住十力地。于一切法中,得无碍法明。令一切众生,具足善根,悉得调伏。其心无量,等虚空界。往一切刹,而无所至。入一切土,施诸善法。常得见佛,植诸善根。成就大乘。不著诸法。具足众善,立无量行。普入无边一切法界。成就诸佛神通之力。得于如来一切智智。

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这位大菩萨,他又发愿,说:我愿仗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令一切世间都得到清净。愿所有的众生,都能永离恶道,和六道的轮迴之苦,而能住十力地——住到佛地,永远不受轮迴的痛苦。又希望一切众生能修学正法,了达诸佛。对于诸法能真知实解。得到圆融无碍的智慧光明。不单自己得大善根,也令一切众生具足善根,所有不良习气、烦恼无明,都调伏柔和,灭除尽净,使心如虚空,清净明朗。菩萨虽然常常在十方国土中来往,可是并不动于身,而无来去的迹象,这就是菩萨的心等虚空无量的修行功行。菩萨常深入其他国土里去,他并不是去观光游览,而是应机赴缘到那儿去度生,布施种种善法,教化众生习行一切善法。菩萨慈悲为首,普度众生,所以他能常常见佛,供养三宝,亲近三宝,在三宝前种植种种善根,修行菩萨道,成就大乘的功德,圆满修集大乘行门。菩萨的成就,如此殊胜,但他对于诸法,却没有一点执著。菩萨具足了一切众善,建立了无量功德,普徧入于无边的所有法界,成就了犹如诸佛的神通力量,也得到了如佛一样的智慧中的大智慧。

譬如无我,普摄诸法。我诸善根,亦复如是。普摄一切诸佛如来,咸悉供养无有馀故。普摄一切无量诸法,悉能悟入无障碍故。普摄一切诸菩萨众,究竟皆与同善根故。普摄一切诸菩萨行,以本愿力皆圆满故。普摄一切菩萨法明,了达诸法皆无碍故。普摄诸佛大神通力,成就无量诸善根故。普摄诸佛力无所畏,发无量心满一切故。普摄菩萨三昧辩才陀罗尼门,善能照了无二法故。普摄诸佛善巧方便,示现如来大神力故。普摄三世一切诸佛降生,成道,转正法轮,调伏众生入般涅槃,恭敬供养,悉周徧故。普摄十方一切世界,严净佛刹咸究竟故。普摄一切诸广大劫,于中出现修菩萨行无断绝故。

修十迴向至一切处的大菩萨,他能成就大乘,不著诸法以及得如来一切智智,是因为他能普摄,普徧摄受。譬如说无我的我空法,和普徧摄受种种法。所修集的善根,也能和无我法相摄,如同摄受诸法一样。我的善根也普徧和诸佛的善根相摄。诸佛所修的行门,我也修。诸佛所行的功德,我也行。我普徧摄受诸佛,都能一一供养,从不忘漏一位佛不供养的,决不会发生有馀和不足的情形。我又普徧摄持种种无量诸法,对于诸法的真实义理,我也能完全悟入,完全明白而能实行,没有一点障碍。

菩萨不仅摄受诸佛的善根和诸法的实意义,他也普徧摄受十方世界一切行菩萨道的菩萨,修菩萨行的菩萨,他们所修所行的,都同样究竟,他们所集的善根,也是相同的。诸菩萨所种的善根,他也种这种善根。诸菩萨所修的善根,他也同样修这种善根。诸菩萨最初所发的菩提心,增长种种善根,他也是在最初发菩提心,以增长诸善根。他又普徧摄受十方世界诸菩萨所修行的行门。修至一切处迴向的大菩萨,以他从前发的大愿大力,使令诸菩萨和他自己所发的愿,都能圆满,也圆满得到如佛的十力。

他又普徧摄受十方世界诸菩萨所修的妙法,和他们证得的清净光明的智慧。菩萨因为得到了一切法的光明智慧,所以他能了达诸法,深悟诸法宝相,彻底通达无碍,妙用圆融。又普徧摄受十方诸佛大威德大神通力,也能成就这种威神之力。菩萨权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成就他们的善根。又普徧摄受诸佛的十力和四无所畏,发佛所具有的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捨无量心,满一切众生的愿。

又普摄十方世界诸菩萨的三昧和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才是法无碍辩才、辞无碍辩才、义无碍辩才、乐说无碍辩才。四无碍辩,就是四无碍智。陀罗尼是梵语,中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修至一切处的菩萨,他普摄了诸菩萨的三昧、辩才、陀罗尼,他都能照了,能观照诸法,了达诸法,都是不二法门,第一义谛。又普徧摄受诸佛所具有的善巧方便法,教化众生,而且能示现如佛的大威神力。

又能普徧的摄受三世中每位佛,从兜率天降生人间,八相成道的过程。如入胎、住胎、出胎、成道,以及转正法轮,调伏众生,乃至入般涅槃。并且恭敬供养十方三世诸佛,每一个国土,都有一位佛,他无不周徧供养的。又普徧摄受十方一切的世界,令每一个国土,每一个佛刹,都以他的善根功德,而成为清净的国土,庄严的佛刹,无一不达到究竟的境界。又普徧摄受一切广大的时劫。这位修迴向法门的大菩萨,他在每个时劫中都出现于世,修菩萨行,行菩萨道,饶益众生,拯救众生,教化众生,这些佛事永远不会断绝。以上十二句普摄,分别说明这位菩萨的愿望,以普摄善根迴向,于理事方面,靡不周全,成就菩萨自利的德行,然后利及众生。

普摄一切所有趣生,悉于其中现受生故。普摄一切诸众生界,具足普贤菩萨行故。普摄一切诸惑习气,悉以方便令清净故。普摄一切众生诸根,无量差别咸了知故。普摄一切众生解欲,令离杂染得清净故。普摄一切化众生行,随其所应为现身故。普摄一切应众生道,悉入一切众生界故。普摄一切如来智性,护持一切诸佛教故。

上面的一段经文,是说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大菩萨,他普徧摄持十方诸佛的善根,普摄诸佛所说的诸法实义,普摄诸世界中诸位菩萨的法门,而得到大智慧的清净光明,以及诸佛的大威德、大神通之力。现在特别表扬菩萨是慈悲为首,平等护念众生的伟大精神。菩萨不仅是普摄诸佛和诸菩萨的优点,和诸法的实相,他也普徧到四恶趣的众生中,到六道轮迴示现种种众生的身形,受生各类的众生,摄受各类的众生,教化各类众生,令他们脱雕六道。又普徧摄受一切众生,令那些众生都具足犹如普贤菩萨所修的菩萨行,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

又普徧摄持一切诸惑,像粗惑、细惑、麈沙惑、见惑、思惑、无明惑等。令众生的诸惑习气都得到清净。又普徧摄持一切众生的诸根,众生的根性,各个不同,菩萨都能了解,纵然有千差万别,菩萨仍然很明白众生诸根的趣向。又普摄一切众生所了解的,所欲求的。如果了解的是邪知邪见,所欲念的是杂染的、汚垢的,就教化他们远离不正当的解欲,而得清净的本体。又普摄一切教化众生修行的行门,随众生能相应的,而为众生现身说法。

又普摄一切与众生相应契合的。佛说的正道,用神通变化的善巧方法,深入各类众生里去,同类相摄,方便教化。又普徧摄受十方三世诸佛的智性——就是诸佛成就的智慧,菩萨用所摄受的智慧,护持诸佛所说的教法。这一段经文,是显明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大菩萨。成就利他的功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迴向时,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不于业中分别报。不于报中分别业。

诸位佛的弟子!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以他所修的种种善根,如前面经文所说的方法迴向时,他是本著无有所得,一切皆空的功行。虽归无所得,而仍能圆满菩提。不著于意自在方便而不违真实义理。菩萨他不著重在造什么业,受什么果报;不在这上面用心思,因为他知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的道理。虽然他能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并不在这个业中,来分别有什么果报,更不执著,在所受的果报里头,来分别他造的是什么业,受的是什么报。菩萨对于受苦,他认为是了苦,受报是了报,所以菩萨是畏因不畏果。反过来说,众生是畏果,而不知道畏因的道理。菩萨在因地时,随时谨愼小心,决不造诸恶业,就不会担心将来受恶报。所以我们每个人,能事事愼重于开始的时候,一定不会受不善的果报。如果是应该受的业报,菩萨也是受之泰然,乐而安之。

虽无分别而普入法界。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虽无所起而勤修胜法。不信诸法而能深入。不有于法而悉知见。若作不作,皆不可得。知诸法性,恒不自在。

修至一切处迴向的大菩萨,他虽然对业和报不执著,不在这上面费煞心思,但他的行为,自然地造成种种的善业,因为菩萨已捨离了一切的恶业。不必著意,顺其慈心,普入于法界,教化一切受苦的众生。菩萨他虽早巳知道诸法皆空、行而未行、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未作,他仍恒常修种种善根,从不曾忘了栽培善根,修积福慧,所谓「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这就是恒住善根的一种表现。菩萨了达法性本空,知业无实体。倘若业有实体的话,不要说每个人的业充满虚空了,就是一个人的业实体,就可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幸亏业性本空,无形无相,虚空仍然是虚空,众生的业障仍然是各自的业障。虽无所起:一切法的本体,是寂灭性的,无生无起的。

心经上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说的法的本体。虽说如此,但是菩萨并未因此而放逸,他还是勤修圣法,精进勇猛修学种种殊胜法。虽知业性本空,他还是随时注意造诸善业。不信诸法:这并不是说,菩萨已经知道法性是空的,就不相信一切法,而是说菩萨知诸法空,不执著于法空,仍然能深入诸法实相,这是菩萨的境界。众生是先要能信,所谓佛法如海,要信才能渡。众生是要信,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菩萨是已入圣流了,故没有一个信的拘束,也没个不信的荒谬言论。所以说菩萨虽不信诸法,而仍能深入一切法,他的心中也没存著个法相,可是他确能知道一切法的实相理体,也见著一切法的寂灭相。不有于法,而悉知见:无论是有,或者没有,都能知能见。若作不作,皆不可得:不管你作,或者不作,都是空的、无所得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法性,它是常常不存在的、空的。菩萨知道诸法的法性,恒不自在。

虽悉见诸法而无所见。普知一切而无所知。菩萨如是了达境界。知一切法因缘为本。

菩萨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了达诸法空相,对于诸佛所阐扬诸法的生灭道理。悉知悉见,可是菩萨他并不执著他有所知、有所见,而是空无所见。菩萨他普徧知道一切法,但他却能无所知。这能知而不知,见而不见,以不动的大定来照了一切,只有菩萨才能这样的毫无执著,而又能了达一切境界。因为菩萨知道一切法,都是从因缘所生。因缘就是能生法的根本,是无形无相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卽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又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就是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两位尊者追求多年,在偶然的机绿下,见著马胜比丘对他们所说。两位尊者立刻去谒见佛,并皈于佛的座下,顿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这两首偈颂把因缘所生的法,说得非常清楚,也就是代表了佛教的重要义理,别于其他宗教的特点。

见于一切诸佛法身,至一切法离染实际。解了世间,皆如变化。明达众生,唯是一法,无有二性。不捨业境,善巧方便。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相。    

菩萨因为能明了诸法因缘所生的道理,所以他能见到十方诸佛的法身。他离开了一切的染汚法,就可以达到法的究竟实际境界。菩萨修行的功行,知离一切相,卽一切法。离开世间的染汚相,卽是法的真实际。菩萨了解世间上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如幻如化,凡是有形有相者,都是无常;凡有生有灭者,都是虚妄。菩萨明了通达,离了理就没有事可言,知道众生本来也有同佛一样的佛性,众生也都是由无为法中所生。无为法是无形无相,永恆的,佛性也是永恆不变的。因此众生唯是一法,无有二性。所以不需要捨离业和报的境界,而来教化一切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方法,随顺机缘,适合众生业报的境界,分明事理因缘,面对现实教化众生,决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如此,菩萨在有为法的境界上,示现无为法的妙用,而不会因无为法妙用的缘故,而损灭破坏有为法的相。这个有为法的相还是存在,在无为界——无所为而为的、不为而为的法界里,示现有为法。他也不会分别执著无为的相。有为法是有形有相的世间法,是无常的,与真理相违,所谓世俗谛的。无为法是出世的、清净、真实、无形无相,永恆不变的,卽第一义谛。离开了世间法,没有佛法,常说佛法不离世间法。就因为有世间法,方显示出世间法的妙用、真谛。离开了无为法——佛法,世界就没有光明,没有了真理,众生等于沉在海底深渊。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毕竟寂灭。成就一切清净善根,而起救护众生之心。智慧明达一切法海。常乐修行离愚痴法。已具成就出世功德。不更修学世间之法。得净智眼,离诸痴翳。以善方便,修迴向道。

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大菩萨,他根据前面经文所说,所以他能洞观诸法实相,知诸法毕竟寂灭相,是不生不灭的,寂然不动的。因此才能成就菩萨的清净善根。有了清净的善根,智慧增长,发菩提心,大悲为首,发愿救护一切众生。佛法如浩瀚的大海,菩萨有了如海的大智慧,所以他能明了通达如海一般的大法,深入法的究竟境界。菩萨为救护众生,常常乐于修行,因修行就可以离开愚痴我慢种种障碍,增长清净智慧。菩萨已经圆满具足成就了出世的善根功德。更不会再贪著诸世间的一切顚倒法,不清净的染汚法。得到了清净智慧的明眼,离弃了一切愚痴,好像扫除了眼中的翳子毛病那样光明清凉。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修持迴向法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迴向。称可一切诸佛之心。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具足受持一切佛法。作一切众生最上福田,为一切商人智慧导师。作一切世间清净日轮。一一善根充徧法界。悉能救护一切众生,皆令清净具足功德。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十迴向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菩萨中的大菩萨,用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作这样的迴向——迴向给法界众生。迴向无上菩提。迴向真如实际。菩萨这样迴向,语语都能符合诸佛的心意,恰恰正好。菩萨又愿以他的善根迴向诸佛,庄严十方的佛土、清净十方的佛土。菩萨以他的善根功德,饶益众生,教化众生,并且令众生都能成就道业。菩萨受持十方诸佛所说的法,圆满具足,无有馀者。菩萨已修到了无所得的境界,所以他堪能被称为众生最良好的福田。有又可以作寻求七宝的商人大队里最有智慧的大导师。又可以作世间上一轮清净的大日轮,好像太阳照耀著虚空一样。菩萨每一种善根,都充满了十方法界。每一种善根,都有救护一切众生的功能,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清净的智慧,具足功德,圆满成就佛果。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迴向时,能护持一切佛种。能成熟一切众生。能严净一切国土。能不坏一切诸业。能了知一切诸法。能等观诸法无二。能徧往十方世界。能了达离欲实际。能成就清净信解。能具足明利诸根。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迴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作像前面经文所说的方法迴向时,能有什么样的功用?有什么利益?金刚幢菩萨说:我现在可以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的成就。(1)迴向的利益能护持一切佛种。护持——是保护、支持的意思,保护成佛的种子,支持佛的慧命,不令断绝。什么是成佛的种子?修行办道的人才能续佛的慧命。

(2)菩萨将自己所修的善根,迴向给法界众生,令他们得到迴向的利益,善根增长,发菩提心,习行善法,善根功德,早日成熟, 圆满菩提佛果。(3)菩萨迴向的功德力量,能够庄严十方诸佛的国土,又能使十方诸佛的国土更清净。(4)又能不坏一切诸业,卽是不坏一切众生的善业,而且令其增长。一切的恶业,则使他消灭,破坏无馀。 (5)佛法深如大海,浩瀚无际,但菩萨他已修证得殊胜的智慧,所以能深悟诸法的实相真谛。凡夫为什么不容易明了诸法,接受诸法的道理?就因为普通人的心智,为五欲所遮盖,没有清净的智慧。智慧是由清心寡慾的禅定中生起的。

(6)菩萨因为修迴向法门,意境清净,心量宽宏,所以他能了达诸法,而且不著诸法,能平等观察诸法。佛在金刚法会上曾对诸大弟子说过:「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平等二字,不特只说一切法平等无二,而且还包含有仁慈的意思在内。平等是真性的体,能等观诸法,就能修善,发挥诸法的妙用。修迴向法门的菩萨,他是悲心切切,慈心平等关怀一切众生,这就是他能等观诸法无二的原因。(7)菩萨又能往十方世界,他道到十方世界的目的,是去教化众生。他不会偏爱那一个世界好,或者他特别喜欢那一个世界的众生,而是普徧到十方世界,随愿随缘,普度众生。

(8)菩萨因为修迴向法门,得到最胜利益,参悟了明白诸法实际的方法,就是必须捨离欲念。假如不能离欲,贪爱执著五欲,就永远不会明白诸法真实道理。众生为什么不能成就道业,证得佛果?就因为被欲念所矇蔽,顚顚倒倒,起惑造业,永堕轮迴。如果能断欲去爱,尤其更要断绝婬欲的念头,修清净梵行,就能达到了诸法实际的境界。 这时,更应注意的:欲纵能断绝了,还要进一步去扫除能断欲的执著,那才是真正的断了欲。倘若你心中存著「我是离欲了,我是个离欲的阿罗汉,我已见到法的真际了,我已开悟了」,这样,不但可以证明这个人还没有断欲,恐怕他还被欲所牵著呢!真离了欲的人,是不会著于离欲的思想。他的心境空明,已无所谓欲的存在了。菩萨修此迴向法门,能了达离欲的方法,无著无依,见到诸法实际的境界。

诸位信士!为什么要离欲?因为佛所以能证得妙觉佛果,就是没有欲了。想要学佛者,第一就要学佛能离欲——离世间的一切贪欲。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无论讲多少,都是叫人离欲。不管那一部经,都是讲这个。所以这次讲经,必定要强调这个「欲」字, 因为这个「欲」字,他可以演变出无量无边,不堪设想的后果——大而成佛果,小而能身心安乐,都在这个「欲」字上转变。成佛或者堕落,都是它的因素。 离了这个「欲」字,则没有可说的经典。你们不要轻看这一个小毛病, 无论在家人、出家人、佛弟子、非佛弟子,都不容易把这个小毛病除去。如果能把它去了,任何人都可以证得阿罗汉,证得佛果。阿罗汉就是已离欲了。

在金刚法会上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您说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可是我不会作这个想法,我也不会自赞我是个离欲的阿罗汉,是人中的第一。倘若我这样想,这样说,那我还是著住在这个相上了」。不能离开这个相,而又自以为了不起,那是根本错误的。(9)菩萨又因为修此迴向法门,成就了清净的信解。以他的迴向功德,得到真正的、清净的、唯一不离杂染的信心,从此不会再有不清净的信解,诸魔外道再也不能动摇他了。清净信解是能上契诸佛之道的正解。(10)菩萨修此迴向法门,能令他得到具足和明利的诸根。诸根是指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诸根,就是六根都完全,不会没有眼,或者纵使有双眼睛的外形,而是瞎的、看不见东西。有对耳朶在头的两边,而是聋子、听不见声音。有个鼻子挂在面上,而嗅不出香臭。有条舌头在口内,而嚐不出味道。有个身体驱壳,而不生触觉。有个意根但不能缘法,这都是六根不具足,缺乏它本来的功能。具足明利的诸根,则是六根既圆满无缺,而又明又利。 如眼能看得清清楚楚。耳能听得清清楚楚,所谓耳聪目明。鼻能嗅得清清楚楚。舌能分别五味清清楚楚。身的触觉也很敏感。意缘法也缘得明了正确,这就是明利的表现。菩萨修此迴向法,就能得到诸根具足圆满,和它本有的功能明利的利益。以上就是菩萨修迴向法的成就。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四至一切处迴向。

诸位佛的弟子!以上所讲的,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的十迴向法门的第四迴向——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过程和境界。诸位善信士!我们听到了这段经文,应该学这位菩萨,脚踏实地,用功修行。不是听了就过去了,就完结了这一次听经的事了。听了如不实行,等于没有听一样。听经闻法,是给我们一个指路的明灯,藉灯的光,照明我们应走的大道,就要照著这条路向前去修行。假如你已知道这条路而不去走,便始终不会达到你的目的地。假使你希望到达到你要去的地方,就必须要依教奉行,依法修行,真真实实勇猛精进的修行。

菩萨摩诃萨住此迴向时,得至一切处身业,普能应现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处语业,于一切世界中演说法故。得至一切处意业,受持一切佛所说法故。得至一切处神足通,随众生心,悉往应故。得至一切处随证智,普能了达一切法故。得至一切处总持辩才,随众生心令欢喜故。

这位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菩萨中的大菩萨,当他正在修此法门的时候,这并不是说他住在迴向中不动了、停止了。也可以说他一心专注这个法门,心不生他念。经中常称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大的意思,是指菩萨中的大菩萨。这个大,是分别这位菩萨不是初发心的菩萨,他曾发大菩提心,修行已历若干时劫,有最上的智慧,大悲为首,慈心普度众生,难行能行,难捨能捨,难忍能忍,普徧行菩萨道,像这样的菩萨,就被称为大菩萨。凡夫如果发大心学修菩萨行,对人慈悲能忍能让,肯布施能捨,恭敬三宝,精进学道,这样的人,不论在家出家,也常被人称为菩萨,这叫凡夫菩萨。如能生生世世发心修行,也就会成为登地的大菩萨,进而圆满达到佛果。这儿说的大菩萨,是说他因为修这个迴向法,而得到三业上的大用。他虽然还没有证得佛果,可是他已经能有千百亿的化身,好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

这位菩萨他也得到至一切处的随应身的身业,不论那个世界,随缘应现,教化众生。这就是菩萨修至一切处迴向法,所得到的身业的利益妙用。他又得到至一切处的语业上的利益。菩萨能在一切世界中演说佛法——徧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地方的众生,都能听到菩萨说的佛法,也不需要麦克风,或者有电台转播。无论有多远,所有有缘的众生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同佛一样。「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菩萨他因为修得了徧至一切处的语业利益,所以每个世界的众生,都能听得到他说法的声音,每一类的众生都能听懂他说的法,而且还觉得菩萨是在那儿专对他们说法呢!这就是菩萨所得到的,在语业方面的神通妙用,所以说能于一切世界中演说法故。菩萨在意业上,也得到至一切处,受持诸佛所说的法。他能到众生的心里去说法,能普入一切众生的身,而为众生来迴向,令一切众生渐渐改恶向善,发菩提心。如像我们每个人发的菩提心,能日渐增长,精进真心修行,这就是菩萨的意业,到我们的意念里来了。我们的菩提心才一天比一天茁壮,才能受持一切的佛法,深印在八识田里,永远不忘。记忆经典、了达佛法的义理、背诵陀罗尼。我们之能身受心持,就是受了菩萨意业的帮助,这就是菩萨在意业方面所得的妙用。这也是菩萨修至一切处迴向法,在意业方面的成就,所以他才能受持一切佛所说的法,自利而又利益众生。以上是说菩萨修此至一切处迴向法门,所得的三业之体。

菩萨又得到至一切处的神足通,尽虚空徧法界,无入而不自得焉。他愿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再有多远他也不需要飞机轮船,一刹那间就到达了,这就叫神足通,神速快捷,不受任何障碍。随著众生的心念,观察所得,便到那儿现出一个应化身,教化众生,满众生的心愿。菩萨又因为修此迴向法,得到至一切处的随证智。这种智慧能令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管是怎样複杂的事,就能立刻明白困难的症结,而顺理成章,有条不紊的处理圆满。不但明白发生的境界,还明白一切法是从缘生从缘灭的道理。菩萨怎么会明白的呢?就因为他得到了随证智。这种智慧是无障无碍的,所以对任何事、任何境界,都能很快的迎刃而解,好像用快刀斩乱麻,立刻了断。用刀刃比喻随证智,是很恰当的。随证智就是能见事省事的智慧。古德常说:「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堪称「见事省事出世间」的贤人。普通人因为没有随证智,所以就遇事糊涂,不知如何处理,往往凭著自己的我执偏见,顚倒行事,后果不堪设想。或者左右为难、徬徨无主,弄成「事绊人」,绊在那儿如入了大定,不知怎样做才好。 这一停顿,把一切事都躭误了。人办事,是迎刃而解;事绊人,就堕沉沦。菩萨得到随证智,普徧能够了解诸法实相,行事通达无碍。

菩萨又得到至一切处的总持辩才,能随顺众生的心愿,令众生皆大欢喜。总持,卽梵语陀罗尼。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持善不令散,持恶不令生。辩才,卽四无碍辩,又称四无碍智。卽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菩萨因为修至一切处迴向法,得到了总持上的无碍辩才。因之菩萨能随处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因材施教。随众生的欢喜心,接引众生,令众生们都能遂心满愿,如意吉祥,皆大欢喜。众生心性各个不同,譬如吃东西就各有所好,有的愿吃甜,他就给糖。有的喜酸,他就给柠檬。有的好辣,他就给辣椒或芥末。总之,他总是令众生满意,不会令众生失望。菩萨是真心慈悲,为了满众生的愿,他甚至下地狱代众生受苦,都不发一句怨言。他只希望看到众生欢喜,决不愿见到众生愁苦。学佛的人,应该跟菩萨学习,常常记得令他人欢喜,不要只为自己的好恶著想。学菩萨道、修菩萨行,是利他,不是利己,应以众生为前提。众生欢喜的,于众生有利的事情,就应该踊跃去做。菩萨从不考虑对自己有无利益。菩萨就是这样愚痴,以上是菩萨修至一切处迴向法,所得的三业之妙用。

得至一切处入法界,于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处徧入身。于一众生身,普入一切众生身故。得至一切处普见劫,一一劫中常见一切诸如来故。得至一切处普见念,一一念中一切诸佛悉现前故。

菩萨因为修至一切处迴向法,又得到至一切处,深入十法界的功用,能够在一根毫毛孔里,普徧入一切的世界。法界可以分为十种的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这四个称为圣法界。天、人、阿修罗——这三者称为善法界。畜生、饿鬼、地狱——这三个称为恶法界。有时也称为佛道、菩萨道、声闻缘觉道、善道、恶道。阿修罗多由于瞋心重、憍慢、多疑的原因生于此道,他性好勇斗。男丑女美。人及畜生、饿鬼中,凡好斗、脾气坏、憍傲、多疑者,都可列入修罗类,他有天福没有天德,所以还算为善道。菩萨修这个至一切处迴向法的缘故,就能很自由的普徧到十法界去,见佛闻法,普度众生。最神妙的是他能于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这不是幻术,而是菩萨修行的功夫才能有此境界。这就是所谓的「圆融无碍」的境界。能于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大小无碍,事理无碍,自他无碍,一切一切都圆融无碍。所以才说「于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毛孔虽然小,十方世界现在里边,也不觉得狭窄。十方世界虽然大,纳入其中也不觉得世界怎样大。有云:芥子纳须弥,就是这种境界。又得至一切处徧入一切众生的身的功用,而且能于一个众生的身,普徧入到一切众生的身。菩萨一身入一切众生身,一切众生身也没有离一菩萨身,这是自他无碍的境界。

菩萨又得到至一切处,能普徧见到三世的时劫,在每个时劫里,又能常常见到十方三世出兴的诸佛,以及佛大转法轮,度一切众生,最后示寂入涅槃等,八相成道的境界,无一不历历在目,这是时间上的无碍智。菩萨又得到至一切处的普见念,在一一念中一切佛都能显现在他的面前。人最微细的就是一念,在一念中心里想的什么,常常自己都不能觉知,可是修至一切处迴向的菩萨,他不但能知道自己的念,而且还能普徧知道一切众生的念。在每一个念里边,前念、后念、今念,念念之中十方三世诸佛都现在其前,所以菩萨常常见到诸佛。这一节经文,是说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大菩萨,他在三业的功用上,得到了任运自在的利益,自利利他圆融无碍的境界。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至一切处迴向,能以善根如是迴向。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修此第四迴向——至一切处迴向法的经过中,能以他所修集的种种善根,像经文中所说的,给十方三世诸佛迴向,给徧法界众生迴向,为菩提觉道迴向,为真如实际迴向。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内外一切诸世间 菩萨悉皆无所著
不捨饶益众生业 大士修行如是智

金刚幢菩萨演说完第四迴向——至一切处迴向法,当尔之时,他仰承十方诸佛,毗卢遮那佛,和释迦牟尼佛,诸佛世尊的大威德神通之力,普徧观察十方世界中的众生因缘,以及法会中诸位菩萨的反应,于是又用偈颂把前面的长行,综合其重要的义理,再说一遍,以便利后世一切众生——包括目前的我们,容易明白。

菩萨修此至一切处迴向法,就可普至内外一切世间。内而身心,外而诸世间。尽虚空徧法界,菩萨面对著如此广大的境界,能够内无身心,外无世间。菩萨什麽都不执著,旣不执著于他的身心,更不执著于一切世间的境界。虽无所著,但他时刻不忘于众生。为了饶益众生,他精勤行道,慈悲修慧,不捨离修行饶益众生的善业。菩萨所修行的、所追求的,是如何能令众生得到利益,用怎样的方法,而能善巧方便教化众生的智慧。

十方所有诸国土 一切无依无所住
不取活命等众法 亦不妄起诸分别

在十方的世界内所有无量无数的诸佛国土,菩萨他都无所依恋,也不厌恶那一个国土,也没有一定永远住在某一个国土里。他是徧十方每一处佛土都去,但并不执著是自己私有的地方,菩萨不贪名闻利养,更不会修不正当的五邪命法,以为活命的手段。五邪命法是出家人,用一种不正当的方法,巧骗别人的钱财为生活。

五邪命法就是(1)诈现异相。(2)自说功德。(3)占相吉凶。(4)高声现威。(5)说所得利以动人心。菩萨也不随便动妄念,或者对于人生分别心,或者对于事生偏见。菩萨修的是至一切处迴向法门,所以决不会执著所依,採取邪法活命,和妄起分别的心念。

普摄十方世界中 一切众生无有馀
观其体性无所有 至一切处善迴向

菩萨度众生,没有亲疏善恶美丑的分别心,没有爱憎的观念,而是普徧摄持十方世界中的一切众生,平等护念。他心中不会存著「这个众生不是我的亲友,就等以后再度;这个众生他是恶人,或者曾对我不友善,就慢慢再度;或者这个众生看来不顺眼,太丑陋,就不度;或者太穷了,没有给我供养,也不度」。菩萨没有这些好恶心和私见,他是普摄一切众生,不捨弃一个众生不度的。菩萨为什麽要行菩萨道?就为了要利益一切众生,要教化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成就佛道,所以说无有馀——一个不令剩下,也不会度这个众生不度那个众生。菩萨观察每个众生都有佛性,没有其他的另一种体性。菩萨修此至一切处的善迴向法,是要把所修集的善根功德迴向给众生,令众生早成佛道。但他并不因此而执著这是他给众生迴向的功德,菩萨是没有这种执著。佛在金刚法会中对须菩提和大众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就是说不著相,广度众生然不执著于自己的功德。

普摄有为无为法 不于其中起妄念
如于世间法亦然 照世灯明如是觉

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诸大菩萨。他们不是只修某一种法门。不像一般凡夫,一定选择与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菩萨他巳了解诸法实相的道理,所以他普徧摄受一切法。他不分别有为法——世间法、有漏的,和出世间法、无漏的无为法。他通达诸法,知道佛法不离世间法。他不会在有为法和无为法的中间,乱生出一些怀疑、臆测、妄念分别心。他对于世间法的看法,也相当重视。一个人如果对世间的正法——十善,都没有做得圆满,那还能修出世的无为法?常言:「未成佛道,先成人道」。人道就是世间的有为法。菩萨对世间法也是这样看法,他是看十善正法——人道。照世明灯,是说佛像一盏光明的大灯。普照世间,把世间的黑暗照破,成为光明的世间。金刚幢菩萨说:佛也是从这种道理中觉悟的。

菩萨所修诸业行 上中下品各差别
悉以善根迴向彼 十方一切诸如来

这位修至一切处迴向法的菩萨,他所修的种种业行,就是一切的善功德。这种善功德——十善的功德,有上中下三种品类的区别。如果修大的十善,就成就上品的十善功德。修中等的十善,就成就中品的十善功德。修小十善,就成就下品的十善功德。所谓功不唐捐,只要为善,总有它的功德存在。所以每个人要随时谨言愼行,稍一不愼就种下了一个恶因。念念存著善心,就种下了善因。毋以善小而不为,积无量小善,也会成为大功德。菩萨把他所修的善根功德,完成迴向于彼——彼就是一切众生,迴向十方的一切众生,和迴向给十方诸佛世尊。菩萨的心目中,时时不忘利益众生,时时不忘尊敬诸佛。

菩萨迴向到彼岸 随如来学悉成就
恒以妙智善思惟 具足人中最胜法

菩萨修此迴向法门,为的是度一切众生,希望法界的众生们得到他迴向的利益,能够同登解脱的彼岸。他自己常随诸佛修学上妙佛法,都得到了成就,以所成就的功行又教化众生,令众生也知道修学佛法,也得到成就。菩萨恒时善用他自己修得的殊妙智慧,正念思惟诸法实相及审察所修行的六度万行,是否能符合诸佛之语意。菩萨就像这样勤修诸行,具足了人中最殊胜的妙法,和圆满的功德。

清净善根普迴向 利益群迷恒不捨
悉令一切诸众生 得成无上照世灯

什么是清净善根?就是修出世法成就的善根,纯净无一点杂染的善根。世间的一切法,卽令做到至善至美,总不免有点染汚。修行人欲达到佛果,须经历三大阿僧祇的时间,还要生生世世不间断的修学,才能把染汚、习气和无明惑断尽,才能成就圆满的清净佛果。修迴向法的菩萨,他已修行历若干时劫了,所以他已成就清净的善根。他以所成就的清净善根,普徧为一切众生迴向。群迷就是众生的代名词,一切众生都是迷而不觉,迷惑得顚顚倒倒,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不是少数这样,而是无量数,所以说群迷。菩萨大慈大悲,一心愍念众生,看到众生这样迷误不觉,顚倒沉沦,所以他恒不捨弃这些众生,把善根迴向他们,教化他们,令这些无量数的群迷,都知道「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都能了生脱死,永离轮迴,到达涅槃彼岸。更愿意令一切的众生,能成就无上的道业,将来证菩提佛果。智慧之光普徧照耀世间,犹如照世的明灯,破除世间的黑暗。

未曾分别取众生 亦不妄想念诸法
虽于世间无染著 亦复不捨诸含识

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萨,他对于众生用慈眼看待,平等心教化,没有分别心,无所选择。不是说这个众生,他给我叩了一个头,我就欢喜他、教化他。那个众生没有向我叩头,我就不理他、不教化他。凡是有缘的众生,他都欢喜都接引都教化,没有生过分别心,也不取著于众生相。菩萨对于诸法,从不怀疑和妄加臆测,他是本著自己的妙智,观察诸法,正念思惟一切诸法,用正法教化一切迷误的众生。菩萨虽与凡夫同处在一个世间、和世俗人一样生活,可是他能不染著于世俗之境。他虽随顺众生,也不染著于众生的习气。他虽然勤修梵行,也不因之而就捨离众生,远遁深山,做个自了汉,独善其身。所以说他也不会捨弃诸含识。含识,也是众生的代名词。菩萨是人在尘心出尘,犹如井里栽花不染尘。

菩萨常乐寂灭法 随顺得至涅槃境
亦不捨离众生道 获如是等微妙智

菩萨所修的是寂灭无为之法,他的心念已很自然的常呈现寂净的境界,所谓八风吹不动,决不会被外境所转动。他乐于修寂灭法,更乐于安住寂静。虽然如此,但他不捨众生,要度化众生,而众生的根性又不齐等,必须用种种方法,善巧方便去摄受众生,就得随顺著众生的心性,採取契机的方便法,慢慢地把那些迷惑的众生,引导到正法的路上,教化他们生信心、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学行菩萨道,以至能令一切众生明白不生不灭的道理,到达究竟的涅槃境界,和具有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亦不捨离众生道——众生道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罗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菩萨他并不是只度三善道的众生,他也不会捨离三恶道的众生。众生起惑造业,总在这六道中打转,菩萨为要度众生,也只得跟著众生在六道中漂沉,一直要把他所度的这个众生,度到解脱彼岸,他才放心再去度另一个。他的身随著在六道轮迴里转,但是他的心愿不会受到染汚,因为菩萨已经获得到大智慧,无上微妙的大智慧。

菩萨未曾分别业 亦不取著诸果报
一切世间从缘生 不离因缘见诸法

菩萨修行不辞艰辛,他为的是要济度众生,他不曾著意在自身的业和报上。他本著慈悲心,行所无事,决不会先存著获一个好果报的心,才去行菩萨道。修行人能达到菩萨的果位,他的三业早巳获得了清净,所做的一切事,无一不是善业了,何用再去计较修善业得什么好果报的事。一切世间上的事事物物,没有一样不是从因缘生的。释迦牟尼佛当年教诲诸大弟子时,对于诸法的生灭解释,说得非常明确,许多弟子因了解佛阐明的道理,证得罗汉果位。如:「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卽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修此迴向法的大菩萨,他已通达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能发大菩提心,修这个迴向法门。如果每个修行人都能明白离了因缘,就见不到诸佛的道理,放下一切执著,自然也就成了菩萨。

深入如是诸境界 不于其中起分别
一切众生调御师 于此明了善迴向

修迴向法的大菩萨,他已经深入于前面所说的这种寂灭境界,了达诸法空相,不会在有为法和无为法上生分别心。一切众生的调御师——就是说的这位修迴向法的菩萨,他是所有众生的调御导师,和驾御领导众生的大善知识,教导有方的好导师。菩萨明白了种种法,得到了通达无碍的智慧,任运自如,以此善根功德,迴向一切众生。迴向无上菩提,迴向实际,而无有执著。

▲Top

法界佛教总会‧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