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再增订佛祖道影(四)

云老和尚重辑.化老和尚再增订

目录

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憍陈如尊者

尊者。中天竺人。系出世尊母族。世尊成道后。为五人转四谛法轮。尊者居首。闻声悟道。为僧宝中第一。故世尊呼为阿若憍陈如。亦名俱邻。此云已知。或言无知者。非无所知。乃是知无耳。

赞曰

歌利挥剑 早已说破 鹿苑初唱 惟师首和
一个耳聋 一个话堕 热瞒大地 居僧上座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如来宿愿首度先 慈悲平等大公天
割解四肢无瞋恚 互用六通有妙玄
鹿苑机熟最初悟 鹫岭僧伽本际前
累劫狂心今始歇 辅佐觉者化众缘

天竺世亲菩萨  

天竺 世亲菩萨

菩萨。北天竺富娄沙富罗人。姓娇户迦。号婆薮盘豆。此云世亲从萨婆多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坟典。神才俊朗。戒行粹白。后住阿逾阇国。遍通十八部义,妙解小乘执以为是。不复信有大乘宗教。兄无着忧之。方便开示。即悟大乘宗旨。忆昔毁谤之失。欲截舌以谢其罪。兄止之日。汝昔用舌毁谤。今还用舌赞扬。因广造诸大乘论至五百部。先造小乘论亦五百部。故号千部论主。金刚唯识。并禀内院。学者宗之。

赞曰

二难并兴 发慈尊秘 伟论云蒸 释无遗义
唯识既明 性相始备 永为法灯 照千万世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千部论主欠聪明 初执小乘违亲情
无着菩萨方便度 有为学者始通灵
毁谤因舌欲割截 赞叹由是赎过应
勇于迁善识本体 二难消弭法大兴

汉 摄摩腾尊者  

汉 摄摩腾尊者

尊者。中天竺国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以游化为任。值汉使中郎将蔡愔等。西访佛道。至中天竺大月氏国。遇师要来汉地。乃奉优填王所造白氎佛像。并经六十万言。至于洛阳谒帝。帝立白马寺以居之。始译出四十二章经。帝命梵本藏于兰台石室。图佛像于清凉台。与道士褚士良等。角试优劣。道经悉焚。佛经火烧不爇。师涌身空中。现诸神变。出大梵音。宣明佛法。是时天雨宝华。大众欣悦。后卒于洛阳。

赞曰

金人入梦 荷法而东 开天挈日 力在厥躬
如盲始见 如聋忽聪 摄伏外众 永播吾宗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汉代尊者摄摩腾 佛法初来白马兴
四十二章金科律 百千万劫宝莲灯
外道皈依生正信 邪魔授首礼慈容
涌身虚空十八变 天华乱坠鬼神惊

汉 竺法兰尊者  

汉 竺法兰尊者

尊者。中天竺人。能诵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至彼国。师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者留碍。师乃间行而至。既达洛阳。与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即翻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五部经。寇乱移都。四部失本。唯四十二章经存焉。昔汉武穿昆明池得黑灰。问东方朔。朔曰。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及师至。众以问之。师曰。世界终尽。劫火洞然。此灰是也。后卒于洛阳。年六十余。

赞曰

圣不独化 必有其辅 摩腾既东 师亦接武
肇译诸经 始霪法雨 如来之使 震旦之祖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竺法尊者善语言 译经诵论数万千
佛教功勋齐天地 众生救主遍北南
品节高洁超日月 气盖河岳似涌泉
洛阳永留灵异迹 德风懿行古今传

吴 康僧会尊者  

吴 康僧会尊者

尊者。康居国人。望震旦有光。寻光而来。于吴赤乌四年。至金陵行道。有司以闻吴主。孙权曰。是明帝所梦佛道之遗风耶。召至问状。具陈舍利神应。权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若其不验。国有常刑。会请立坛求之。期七日。无验。又展二七无验。又七日。晨闻铿然有声。瓶中光明错发。进之。权与公卿聚观。叹曰。此希世之瑞也。会言。舍利威神。无能坏者。权使力士锤之。砧碎而光明自若。乃建塔立寺。即今之大报恩寺也。

赞曰

江南缘熟 有光烛天 寻光而至 师善其权
首请舍利 为大法先 塔寺肇建 慧炬始然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十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寻光而至来中原 吴国元首号孙权
请求舍利铿然现 聚观公卿叹瑞焉
力士锤之毫无损 鬼神礼敬益增鲜
建塔纪念报恩寺 永垂千古兆万年
法本流遍三千界 十方普化续绝诠

晋 佛图澄尊者  

晋 佛图澄尊者

尊者。天竺人。姓帛氏。永嘉四年至洛。自言百余岁。腹旁有孔以棉塞之。夜则拔棉。光出照室。时石勒兵多残杀。澄谒之。勒试以道术。澄取钵咒之。生青莲华。光色耀目。由是信服。季龙袭位。倍加敬礼。将去世。诣辞。季龙惊曰。大和尚遽弃我乎。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无由增损。有可恨者。国家存心佛法。建寺度僧。当蒙福祉。而布政暴虐。特违圣典。寻即坐逝。后有僧见澄入关。以闻。季龙发冢。唯块石存焉。

赞曰

石氏之暴 如猛虎嗔 师胡为来 乃作厥宾
现百千光 实以行仁 来同水月 去若幻云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无所从来亦无去 镜花水月现幻躯
神通变化难思议 智慧方便报君需
出生入死道之常 修短分定仁者居
圣僧懿德照千古 泽流南北与东西

姚秦 罗什尊者  

姚秦 罗什尊者

师。天竺人。生于龟玆。幼出家。日记三万二千言。同母入寺。顶佛钵。心自念言。钵形甚大。何其轻耶。即重不可胜。失声下之。乃悟曰。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时沙勒王请升座讲经。学者尊之。师道振西域。名流东土。姚秦遗陇西公硕德。迎师至长安。待以师礼。甚见优宠。乃请译众经。畅显神源。挥发幽致。于时。四方英贤万里必集。罔不思谘。禀于座下。盖佛法东来。至师始着。及没。荼毗。舌根不坏。盖表所说之不谬云。

赞曰

灵发母胎 妙慧若神 持钵悟旨 幼龄说经
佛法东传 讹谬相承 实藉师至 放大光明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过去七佛译经师 颖悟绝伦善知识
日记三万二千句 月印八百七俱胝
畅显神源符圣意 挥发幽致契玄机
恩播法界泽后世 大教流通永护持

梁 宝志公长老  

梁 宝志公长老

金陵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得之。七岁出家。往来皖山剑水之下。俗呼为志公。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尝食鲙。吐水中成活鱼。武帝令僧繇画像。公自以指剺破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殊丽。繇不能画。天监十三年。忽诣帝永诀。帝大惊曰。朕寿几何。志不答。以手指脰及颈而出。回山。然一烛以付舍人吴庆。庆以闻。帝叹曰。大师不复留矣。其将以后事嘱我乎。及终。帝建浮图五级。葬日。公忽现于云间。

赞曰

从鹰巢来 异迹莫测 剺破面门 通身漏泄
留像紫檀 聊存轨则 卓立云端 素空累迹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观音示现育鹰巢 方面鸟爪放光毫
七岁出家明大道 壮年弘法度小桥
武帝闻寿默不答 猴王索命死信捎
神通异迹难穷测 慈悲喜舍智德高

梁 智药三藏尊者肉身  

梁 智药三藏尊者肉身

师。天竺人。梁天监元年。航海达广州。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于宋朝求那跋陀罗于法性建之戒坛畔。志曰。后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演上乘。传佛心印。求那建坛立碑曰。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天监元年壬午至唐仪凤五年丙子。百七十五年。六祖至此受戒弘法。师复由南海经曹溪口。掬水饮而香美。谓徒曰。此水与西天无别。溪源必有胜地为兰若。至源上观山水。曰。宛如西天宝林山。谓居民曰。可于此建梵刹。曰宝林。百七十年后。有菩萨来此演化。得道如林。皆如所谶。外建罗浮月华等寺。肉身现在月华寺。

赞曰

西天来此 羊城植树 饮水建刹 预待大士
悬谶百七 苍生蒙度 留身月华 永洒甘露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天竺圣僧莅中原 深植菩提法性坛
预言百七大士至 得道麻林众生虔
月华真身巍然在 罗浮胜迹度有缘
昔曾亲礼先觉座 来去四十里程前

梁 智者慧约国师  

梁 智者慧约国师

师。字德素。姓娄。东阳乌伤人。幼着神异。心欲出俗。莫之所适。忽见一僧。问之。僧东指曰。剡中佛法甚盛。忽不见。方悟为神。年十七出家于东山寺。岩栖却粒。饵以松木。中书郎周颙。太宰褚渊。太尉王俭。交请开法。所居之处。猛兽驯阶。灵异屡着。梁帝大兴戒法。请师为阇黎。尊之曰智者。说法时。尝有一乾鹊。二孔雀。听戒之异。帝亦躬禀菩萨大戒。入灭。异香满室。敕葬志公塔左。时有白鹤一双。绕塔悲鸣。葬毕乃去。

赞曰

此大菩萨 现比丘身 戒从性发 通岂修成
作帝王师 主大法盟 志公之匹 千载遗馨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生具异禀慧超伦 志在离俗出迷津
神僧指示剡中法 人臣恭请化南京
猛兽飞禽同归礼 天龙夜叉顺呼应
帝王之师众生主 春风甘露教大兴

 唐 寒山大士  

 唐 寒山大士

大士。寓唐兴县寒岩。故名。容貌枯悴。布襦零落。桦皮为冠。时往国清就拾得。取残食。人目为狂。遇事感怀。多发于诗。题石壁树林间。与丰干友善。贞元末。闾邱

出守台州。路患头痛。干造医之。曰。公到任当谒文殊普贤。曰。何在。曰。国清寺。寒山拾得是也。即入山访之。见二人围炉笑语。即下拜。二人咄曰。弥陀不拜。礼我何为。执 手笑曰。丰干饶舌。次日 就岩。大士缩身入石缝曰。汝等各各努力。石缝忽合。

赞曰

世人见汝 如风如狂 汝见世人 可笑可伤
高歌松下 抵掌路傍 丰干拾得 戏幻一场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隐大示小若疯狂 丰干饶舌露形藏
堪笑世人马后课 可怜众生牛上堂
诗歌唤醒盲聋辈 石缝遁入名利亡
公追礼寒山士 各宜努力莫张扬

唐 拾得大士  

唐 拾得大士

丰干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拾之。故名。沙门灵熠令知香灯。一日。辄登座。对佛而餐。复呼圣僧为小根败种。熠怒。令厨涤器。一日扫地次。寺主问。汝姓什么。住在何处。拾放下扫帚。叉手而立。寺主罔测。寒山捶胸曰。苍天苍天。拾却问。汝作什么。寒山曰。岂不见东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出。厨食为乌所食。拾以杖打伽蓝神曰。汝食不能护。安能护伽蓝乎。即夕。寺僧俱梦神曰。拾得打我。后与寒山同逝。

赞曰

无姓无住 却是恰好 逢人拶着 败露不少
寒山接拍 笑哭不了 石岩归去 月照秋草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丰干赤城拾小童 无名无姓甚蒙眬
对佛而餐心无物 触僧大瞋面怒容
焦芽败种堪除粪 松柏栋梁可居王
俗人不识真实相 花子乞丐各西东

唐 石钟发光禅师  

唐 石钟发光禅师

师。河南汝阳杨氏。世居官。见罪人叹曰。人本无罪。无明陷之。地狱本无。夙业感之。遂发愿诣少林寺出家。受具于开元。精研毗尼及诸教乘。后遍历诸方。究西来直指。发明向上。步礼迦叶至鸡足。驻锡其间。创石钟寺。遂成法宇。

赞曰

偈出一语 捷出群机 任性自在 空费钳锤
饮光隐处 日月重辉 石钟发响 声震冥微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二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无明造业受报填 宦海浮沉险而艰
放下名利观自在 提起功德了性天
鸡足创建石钟寺 鹤顶高唱金玉篇
绍隆三宝兴教化 法王称赞善哉贤

唐 无尽藏比丘尼肉身  

唐 无尽藏比丘尼肉身

师。韶州曹侯村人。儒士刘志略之姑也。常诵大涅槃经。时六祖自黄梅得法回。听师诵经。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师乃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师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师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祖居之。俄成宝坊。

赞曰

诸佛妙理 非关文字 常诵涅槃 故作惊异
龙女献珠 鹙子易地 无在不在 肉身垂示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 二月十七日.宣公上人作

讽诵涅槃乘愿船 护持正法待群贤
文字般若非真谛 印心妙义本离言
倡导众生识圣者 兴建佛刹化坤乾
曹溪源流传万古 南华无尽永芬芳

梁 布袋和尚  

梁 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形裁腲腇。蹙额皤腹。出语无定。时号长汀子。常荷一布袋。入廛见物则乞。一日。有僧在前行。师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福曰。为祇如此。为更有向上事。师负之而去。梁贞元三年。端坐岳林寺盘石。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遂入灭。后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

赞曰

祇这布袋 惑乱人多 逢着便乞 为个什么
纵遇挨拶 不奈渠何 切莫错认 未来佛陀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布袋里面有乾坤 装满世间痴贪瞋
逢人只会乞笑事 无我不入是非门
看破放下得自在 闻空提起悟灵文
弥勒到处即弥勒 何劳东西枉追寻

吴 越长耳和尚  

吴 越长耳和尚

杭州法相寺。长耳行修和尚。泉南陈氏子。母梦吞日惊寤而生。长耳垂肩。七岁犹不言。或问之。忽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出家金陵瓦棺寺。参雪峰。得其心印。自是猛兽驯若灵异。益着僧问。如何是长耳。师以手曳耳示之。问。南峰难到么。曰。只为他会不。过曰。到后如何。曰。孤峰独宿。吴越王问永明。今有真僧否。曰。长耳和尚。乃定光佛应身也。王礼。称定光出世。师曰。弥陀饶舌。少选而化。宋赐号宗慧大师。

赞曰

石龛松户 心甘行苦 百鸟是归 天华可雨
不传之妙 神通之普 具眼衲僧 一齐看取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日.宣公上人作

长耳修眉大和尚 定光示现古佛身
七岁不言为养晦 百兽皆惧显至尊
雪峰有眼传心印 越王无意遇圣真
倒驾慈航救世主 黑暗时代作明灯

梁 鼓山扣冰古佛  

梁 鼓山扣冰古佛

师。新丰翁氏子。母梦比丘。风神炯然。荷锡求宿。人指谓。此辟支佛也。已而孕。生于会昌四年。香雾满室。弥日不散。年十三出家。初以讲说。为众所归。谒雪峰。携凫茨一包酱一器献之。峰与语。异之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天成戊子。应闽王召。茶次。师提起橐子曰。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归鼓山。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座。告众而逝。荼毗。祥曜满山。获五色舍利。塔于鼓山正寝。

赞曰

为王者师 受雪峰记 坐扣坚冰 空里游戏
举起茶橐 翻天覆地 人王法王 慧日普丽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二月廿四日.宣公上人作

圣人降世大因缘 观机施教导后贤
循循善诱巧方便 切切深望早归旋
雪峰预授王师记 鼓山坐化古佛龛
来去自由真常在 跳出六道轮回圈

宋 大通达岸禅师  

宋 大通达岸禅师

师。讳志靖。字达岸。粤韶州曲江梁氏子。生朱梁贞明四年。少不乐世事。十二岁出家。二十受具于云门偃。南汉刘晟敬其德。尊宠甚隆。师偶过大通《大通烟雨为羊城八景之一》之滘口。阻风登岸。见古寺。爱其幽胜不忍去。请于刘重新之。赐名宝光。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辞众逝。灵光烛天。奉其真身。时示灵迹至今不坏。远近争礼之。寂年七十有二。

赞曰

大士示化 遇缘即应 大通古迹 继启先圣
灵光烛天 破长夜梦 留身范世 作福田供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贤圣倍出地獦獠 慧剑斩尽万年妖
梁氏有儿达彼岸 卢门无祖不高超
逝者如斯俱往矣 来兹思齐莫惮劳
荷担我佛大家业 岂惧风雨日飘摇

明 应文禅师  

明 应文禅师

师。朱明建文皇帝也。燕藩之变。金川门破。内臣出高皇遗命。得度牒三。曰。应文。应贤。应能。伽黎俱备。宫中火。帝易僧服自居。应文自复道出。从行者御史叶希贤。吴王教授杨应能。并易僧服。分居应贤应能。历吴楚黔蜀。展转入滇。隐居狮子山有年。今遗像犹存。晚岁东归。坐化宫中。世寿八十余。葬于西山。

赞曰

人王法王 各行正令 千日并照 有感斯应
毕竟如何 路绝凡圣 叶落归根 无欠无剩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三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大权应现国王身 返本还原脱红尘
精修苦炼无明破 潜移默化漏尽通
八十坐逝皇宫内 九品高登极乐城
仪表群伦垂万世 虚空法界任纵横

明 真可紫柏禅师  

明 真可紫柏禅师

师。吴江滩缺沈氏子。游方。闻诵张拙偈。至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万历癸卯秋。忌师者以他事陷。师罹难。被逮拷讯。神色自若。抵死以传灯未续。为我出世慧命一大负。余无他言。法司定案欲死师。师曰。世法如此。久住何为。乃索浴说偈。端坐而逝。御史曹学程闻讯趋视。师复张目一笑而别。塔于径山。着有紫柏集行世。

赞曰

其骨如铁 其气如虹 肩荷大法 力挽颓风
如护君父 宁顾厥躬 虽罹其难 不辱门风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三月十日.宣公上人作

沈氏之子具奇缘 古德大圣乘愿船
根尘脱落虚空碎 言语路绝天地翻
妒嫉障碍囚囹圄 杻械枷锁受倒悬
生死自如示方便 睁眼一笑表真诠

明 憨山德清禅师  

明 憨山德清禅师

师。金陵全椒人也。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有异香。出家报恩。参笑岩。岩示以本分。钳锤后。结茆北台龙门。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惟一大光明。藏湛满圆。寂如大圆镜。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师因弘法。改婴世难。而道望益高。天启癸亥。坐化曹溪。寿七十八。着有梦游集行世。

赞曰

弘道婴难 其道益弘 曹源一滴 千里同风
龙象蹴蹋 振聩启聋 一灵皮袋 辉映卢公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八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菩萨度世化群萌 白衣重胞示瑞祥
亲近笑岩明心地 结茆北台悟性天
弘法甘遭缧绁苦 为教不畏暗箭伤
大哉德公传千古 曹溪道脉水流长

明 闻谷广印禅师  

明 闻谷广印禅师

师。嘉善周氏子。母梦神人翼卫入室而诞。七岁送开元寺剃度。参仪峰。峰令看云门露字因缘。至忘寝食。结茆双径。阅亮座主参马祖机语。疑情顿发。一日。睹瑞香花大悟。历参云栖。龙池。皆为印可。龙送至门。抚师背曰。老侄。我还疑你在。师曰。甚处疑某甲。龙曰。如何是密启其意。师曰。今日不打宜兴转。龙呵呵大笑。师戴笠便行。后主真寂。天下向风。

赞曰

生有自来 神人卫送 
顶笠便行 一任拈弄
疑则别参 凡圣不共
一滴苕溪逆流 知他是济是洞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神人卫护降凡间 出家剃度寺开元
参破话头露端倪 打碎黑桶现本源
遍访知识护印证 广涉尘劳度大千
住持佛法功勋普 高山仰止慕前贤

明 定堂本帖禅师  

明 定堂本帖禅师

师。寻甸杨氏子。嘉靖间。游依秀嵩山白斋和尚脱白。参万法归一话。发明心地。后住鸡足金龙潭。屡见金龙山现。又感椒树放光。故创庵以花椒名焉。临化。书偈曰。性无加减岂悟迷。本无来去巧妆奇。几回力尽心圆处。坐脱娘生铁面皮。

赞曰

万法归一 忘筌得鱼 鲸吞海水 露出珊瑚
椒树放光 金龙现瑞 力尽心圆 不可思议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大圆船航苦海中 普度众生彼岸登
鸡足潜修三摩地 龙首屡现六神通
椒树放光征祥瑞 草木蒙润育奇魁
圣人演教接群品 离言说相表玄辉

明 三峰法藏禅师  

明 三峰法藏禅师

师。锡山苏氏子。研究首楞严。修观音耳根圆通。会僧夹篱。闻破竹声若迅雷。乃大彻。参金粟密云和尚。一日粟举。僧问古德。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来相见。且道。月落后如何相见。师便出堂。粟休去。开法三峰。大弘济宗。迁化后塔于本山。

赞曰

竹声破烈 深入圆通 森罗万象 咸合斯宗
阶前月落 觌面相逢 拂袖而去 独坐三峰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入流忘所耳圆通 闻性妙悟在其中
心包太虚周法界 相泯人我遍刹尘
一念能超无量劫 百法未出三昧融
三峰道德满天下 大教普利化西东

明 鹅湖养庵广心禅师  

明 鹅湖养庵广心禅师

师。上饶朱氏子。偶过戚属。会道者谭四生之义。师于言下。洞了物我平等大意。后闻江中推船声有省。偈曰。夜静江空阔。推船

声。不知何所住。担子半边轻。师尝以无门锁置丈室以验诸方。偈曰。上古留传锁。凭君智钥开。若无开锁法。相见不须来。万历丁卯二月晦日。上堂说法。置斋作别。复示偈曰。八十余年幻梦中。铁牛耕破太虚空。临行一句相分付。半夜金乌带日红。端坐而逝。

赞曰

别人言下 物我平等 夜静江行 担子推艇
无锁门开 鹅湖灌顶 耕破虚空 金乌炯炯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物我平等大道心 言下了悟见天真
推船第第一义 开锁空空不二门
铁牛耕破太虚盖 金鸟飞过映日红
谈笑归去寂光土 悠哉游哉遍刹尘

明 释禅本无禅师  

明 释禅本无禅师

师。昆明张氏子。早孤。一日。游昆明池。见青莲浮于水面。余人无睹。众异之。年十九。依秀山空公祝发。受心法于所庵禅师。每嗟法眼未明。锐志参究。一日。托钵洱海城中。闻邻室有人唱云。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起来依旧卖豆腐。忽然打失布袋。沐公镇滇南。特建悉坛。请师开法。着有风响集行世。

赞曰

沿门托钵 不忘己躬 一句截流 迸裂虚空
粗言细语 胜义同工 如虎戴角 大扇玄风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廿九日.宣公上人作

得天独厚育奇才 夙积善本慧眼开
水上青莲知异相 山中白云绝尘埃
豆腐豆腐豁然悟 菩提菩提即刻栽
眷眷服膺充法界 虚空刹海归去来

清 读彻苍雪禅师  

清 读彻苍雪禅师

师。字苍雪。滇南呈贡赵氏子。童年随父祝发昆明妙湛寺。圆具后侍水月和尚久。明慧敏达。以诗名于时。崇祯间。杖锡莅吴会。与一雨禅师投契。雨举为座元。继席中峰。望重诸方。后于宝华山讲楞严经次。一日告众据座而逝。着有华严海印四十二卷行世。

赞曰

虚空为口 万象为舌 一句全提 昼夜常说
约住德山棒 拈却临济喝 别别 烈焰炉中捞明月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法尚应舍有何说 大匠无巧亦无拙
一句全收虚空藏 万化同归衍摩诃
认识本来真面目 记取自性老佛陀
据座善逝周法界 般若波罗密秘多

台宗初祖 北齐慧文尊者  

台宗初祖 北齐慧文尊者

尊者。姓高氏。夙禀圆乘。天真独悟。阅大智度论一心三智之文。即依此以修心观。谓。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此观若成。证一心三智。双亡双照。即入初住无生忍位。又阅中论因缘所生法句。恍然大悟。顿了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师既一依释论。是知远承龙树也。所入法门非世所知。学者仰之如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心观授南岳。故为台宗始祖。

赞曰

禅法西来 多局渐因 唯师倔起 悟乃天真
法禀龙树 观智一心 圆顿妙门 如日初升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一年八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高氏有子秉圆根 得天独厚化群伦
远承龙树续法脉 近绍马祖继传灯
因缘所生豁然悟 般若行深一旦通
南岳休风惊迷梦 台宗自此永昌隆

台宗二祖 南岳慧思尊者  

台宗二祖 南岳慧思尊者

尊者。姓李氏。武津人。心爱法华。借本入冢。对经涕泣。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昔未识文。今自然解。所摩顶上。隐起肉髻。年十五出家。文师授以心观之诀。豁然大悟。得法华三昧。是后闻经不疑。乃结庵大苏山。时齐运将倾。思避其难。遂卓锡南岳。灵瑞重沓。有诸天童以为侍卫。将顺世。大集门人说法。苦切诃责。乃曰。若有十八人不惜身命修法华忏者。吾当供给。若无。吾当远去。竟无荅者。即端坐。言佛来迎而化。

赞曰

抱经空冢 悲泪何切 普贤摩顶 默然为说
禀观北齐 法华顿彻 展拓义门 永迪来哲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灵山一脉赴中州 法华会上共遨游
对经涕泣深悲愍 闻道踊跃发菩提
集众示意知音杳 端坐而化仁者稀
普贤摩顶授圣记 释子龙象佛曰奇

天台三祖 智者大师  

天台三祖 智者大师

智顗大师。荆州陈氏子。年十八投果愿寺出家。习通法华。往大苏礼慧思。思一见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以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一日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正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静发。将证白思。思曰。非汝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晚入天台。炀帝尊以师礼。号为智者。临终唱三宝名而化。谥法空宝觉灵慧尊者。

赞曰

受嘱而来 兹乃复遇 南岳亲承 遽尔明悟
独显经王 法雨滂澍 弘持若师 不孤所付

或说偈曰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同听法华在灵山 震旦复遇岂偶然
非汝莫证吾方识 唯道是修法亦缘
南岳家风严且峻 天台宗派满大千
学者依教明本性 仰之弥高钻弥坚

天台四祖 章安灌顶法师  

天台四祖 章安灌顶法师

师。字法云。临海章安人。姓吴氏。始生三月。能称三宝。有僧谓其母曰。此子非凡。因名灌顶。七岁依摄静寺慧拯出家。受观法于智者。研绎既久。顿蒙印可。结集大小部褒百余部。天台一家教观。师大有功焉。着涅槃玄义二卷。疏二十卷。疏成。烈火焚之。不爇。临终端坐。遗诫门人。忽起合掌。称阿弥陀佛二大士名而化。先有智睎。临终曰。吾生兜率。见先师智者。傍虚一席。天人曰。六年后待顶法师来。计期。晞言不谬。

赞曰

龙树教观 天台始昌 有师结集 法波愈扬
历难注经 雪被冰牀 烈火不爇 其纲永张

或说偈曰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卅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倡明灌顶功 赋性独异迥不同
三月能称三宝号 七岁向往七圣林
端坐而化真实定 企立无生大解门
结集法藏雨甘露 流入智者妙玄宫

天台五祖 法华智威尊者  

天台五祖 法华智威尊者

尊者。前身乃陈仆射徐陵。听智者讲经。立五愿。既没。来生缙云朱氏。年十八将纳妇。逢梵僧示其五愿。师即往国清投章安出家。咨受心要。定慧俱发。证法华三昧。欲卜地说法。掷锡凌空。锡飞至轩辕炼丹山。师既戾止。名其地曰法华。昼讲夜禅。学者数百。师身长七尺。骨法古秀。每登座。有紫云覆顶状如宝盖。日往仙居斋粥约八十里。咸谓有神足通。永隆元年。趺坐而化。在太宗朝封四大师。宋谥玄达尊者。

赞曰

出宰相宅 入法王家 定慧交发 圆证法华
飞锡定止 法鼓长挝 愿小获大 权现来耶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一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大权示现宰官身 智者讲解法华经
悠然证得三昧定 顷刻成就一行心
紫云覆盖荫德化 丹霞缭绕万众群
天台五祖高风雅 美国佛教日日新

天台六祖 天宫慧威尊者  

天台六祖 天宫慧威尊者

天宫慧威尊者。姓刘氏。婺州东阳人。总角之岁。深厌劳生。遂入空门。祝发受具。闻法华禅师大弘天台之道。即往受业。刻志禅法。昼夜唯勤。三观法门。顿获开悟。时人见其深入威师之室。遂以小威称之。后归止东阳。深居山谷。罕交人事。自法华入灭之后。登门问道者。不知其数。传法之的。唯左溪耳。唐封朝散大夫四大师。宋谥全真尊者。

赞曰

大威之室 广而且幽 唯师入之 作大法舟
勇退深山 鹿豕同游 卷舒以时 厥化自周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三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出家修道了死生 志求解脱离火坑
专习三观豁然悟 深入一门久自通
退隐穹谷谢俗务 大转法轮度含灵
鹿豕共游慈悲化 万物同源仰高风

天台七祖 左溪立朗尊者  

天台七祖 左溪立朗尊者

尊者。字慧明。婺州东阳人。傅大士六世孙也。年五十始出家。闻天台弘止观。即往学。未几。一家宗趣解悟无遗。依凭岩穴。自号左溪。洗钵则群猿争捧。诵经则众鸟交翔。有盲狗至山。长嗥伏地。师为行忏。不逾旬而复明。山水频涸。举杖刺之。岩泉随涌。愿生兜率。敛念之顷。忽感舍利从空而下。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呼门人。谓曰。吾六即道圆。万行无得。戒为心本。汝等师之。即端坐长别。谥明觉尊者。

赞曰

晚入天台 一吸无遗 头陀自律 涧饮岩栖
异类感化 舍利空垂 道圆行粹 表表羽仪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 三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五十出家虽较迟 头陀苦行自强时
六度神猿供驱策 一转灵鸟各朝仪
修忏盲犬复明目 讲经聋子重听之
此皆真诚感诸物 有情无情圆种智

天台八祖 荆溪湛然尊者  

天台八祖 荆溪湛然尊者

尊者。姓戚氏。家本习儒。年十七访道浙右。遇金华方岩。授以止观之法。年二十从学左溪。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中。溪曰。嘻。岂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之渊乎。遂授以教观之道。年三十八。薙发受戒。于是大启妙法。旁罗万行。祖述所传。着为记文。凡数十万言。使一家圆顿之教。悉归于正。识者谓。荆溪不生。则圆义将永沈矣。天宝大历间。凡三诏。并辞以疾。晚归佛陇。示微恙。说法毕。隐几而化。谥圆通尊者。

赞曰

家学缄受 其道未扬 我师嗣之 于前有光
独挟两轮 广运无方 穷玄剧辨 竖最胜幢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 四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湛然尊者名荆溪 家本习儒俗姓戚
十七访道求精进 三八薙发修菩提
圆义大阐弘正教 妙理顿悟化群机
不赴王诏真僧宝 富贵弗羡威难屈

天台九祖 道邃尊者  

天台九祖 道邃尊者

天台道邃尊者。不知何许人。唐大历中。来依荆溪于佛陇洞。悟幽玄。无所凝滞。荆溪嘉之曰。吾子其能嗣吾道矣。遂授以止观辅行。师为众开说。发明深旨。听者无不领解。同门元皓。一见师。大惊服。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僧最澄远来求法。听讲受诲。昼夜不息。尽写一宗论疏以归。既还。指一山为天台。创一刹为传教。化风盛播。学者日蕃。遂遥尊邃师为始祖。

赞曰

伟哉荆溪 难乎其继 我师灵慧 独与之契
法流海外 光焕天际 如日东升 照破幽蔽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 四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一宗龙象生 道邃尊者继传灯
顿悟本来解深义 豁然万法了真融
盛德远播被海外 仁慈善济化夷京
杲日东升照天地 虚空宇宙尽光明

天台十祖 广修尊者  

天台十祖 广修尊者

天台广修尊者。姓留氏。东阳下毗人。早入邃师之室。研精教观。而向心至行。日诵法华。净名。光明。梵网。四分戒本为常课。六时行忏。晚年弥笃。每岁行。随自意三昧。七七日。未尝以事废。天台刺使韦珩。请讲止观。珩于即席。深有省发。听者莫不欣庆。会昌三年入寂。葬全身于金地道场。后门人良湑。发塔。以火浴之。得舍利千余粒。大如菽。即旧地建塔。藏之。

赞曰

善入教观 妙旨如跃 笃于事行 行本无作
尘尾之下 神智自廓 金地之藏 宝光映烁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 五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有教无观则名罔 独观背教是为殆
精研妙悟双圆彻 明辨笃行一门佳
缘熟时至寂然化 机感相应离自他
天台高宗共仰止 心向往之愿求加

天台十一祖国清物外尊者  

天台十一祖国清物外尊者

国清物外尊者。姓杨氏。闽之侯官人。久从修师传止观。且说且行。大中末。岁歉。跏趺一室。妙入正定。谓弟子曰。汝若不死。至五谷登时。可击磬引我出。越岁余。弟子如所教。遂从定起。中和五年告终。葬于智者塔院之侧。

赞曰

会当其厄 教法晦沈 云散鸟飞 孑影深林
妙入正定 影灭尘凝 一丝之脉 以待曙明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 六月十四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国清隐高僧 超然物外续祖灯
深入般若微妙定 修证涅槃了无生
来去自由真快乐 顺逆精进显圆通
门人引磬声开静 常随智者作古翁

天台十二祖国清元琇尊者	 

天台十二祖国清元琇尊者

国清元琇尊者。天台人。依国清外法师学止观。尽其奥旨。妙于讲说。不以学徒众寡二其心。一日升座。有异僧十人。自外而入。威仪可观。致敬已。坐行未。讲散。复问讯而出。师遣侍者邀之。皆凌空举手。笑谢而去。师当僖昭之际。天下大乱。学教之徒。忽聚忽散。欲得定慧者。艰其人。唯清竦。常操。承事日久。洞达无遗焉。

赞曰

善说法者 必如法说 众寡无形 虚空有舌
异僧来听 稽手而别 凌空笑谢 言思俱绝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六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天降大任迥不同 遭遇乱世烛疾风
异僧听法凌空谢 奇士闻经匍匐行
道德感召齐向化 心性清净总归真
昔愿救度娑婆苦 悲心切切弗居功

天台十三祖国清清竦尊者  

天台十三祖国清清竦尊者

国清清竦尊者。天台人。依琇法师精修止观。旦夜不懈。及继主国清。说行兼至。时钱王建国吴越。天台一境。有同内地。师领众安处。励其志曰。王臣外护。得免兵革之忧。终日安居。可不进道以荅国恩。每长日临座。高论不已。众莫敢有倦色。

赞曰

唐运既倾 群雄竞霸 安如内地 惟王实藉
勤修益励 用荅国化 高论云兴 秉炬深夜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八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法匠手眼高 继承祖位秉金刀
励志修行报国德 专心进道谢天曹
长日临座狮子吼 午夜谈经众弗劳
乱世犹能弘正教 功在佛门泽同胞

天台十四祖 螺溪净光尊者  

天台十四祖 螺溪净光尊者

尊者。字常照。永嘉胡氏子。幼出家。学止观于竦师。其所领解。犹河南一遍照也。尝寓育王登国清。上方有宝幢座。题曰文殊台。栏楯外隔。欲入不可。俄见观音。从堂而出手。却行马低回相接。忽觉自身与观音体合为一。自后。乐说无尽。世乱经残。师每痛念网罗。因吴越王召问四住。为齐之说。师曰。此出智者妙玄。此经多在海外。王遂遣使往日本求取教典回。为建寺螺溪。扁曰定慧。赐号净光。教观重兴。师之力也。

赞曰

体合观音 照用不穷 欲绝之绪 赖师再隆
搜藏烬余 取简海东 赫赫吾师 能亢其宗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九月五日.宣公上人作

永嘉大圣号净光 承前启后照群芳
观音慈悲为体性 文殊智慧作规章
乐说辩才无穷尽 妙定誓愿有谁当
越王求经东海外 续法功深比玄奘

天台十五祖 宝云义通尊者  

天台十五祖 宝云义通尊者

尊者。字惟远。高丽国人。姓尹氏。梵相异常。顶有肉髻。眉毫宛转。伸长六寸。幼依龟山院出家。学华严起信。来游中国。至天台云居。忽有契悟。及谒螺溪。闻一心三观之旨。乃叹曰。圆顿之学。毕玆辙矣。遂受业焉。四明漕使顾承徽。舍宅为传法院。请师居之。太平兴国七年。赐额曰宝云。师敷扬教观几二十载。端拱元年。右胁而化。荼毗。舍利盈满骨中。葬于阿育王寺之西北隅。后塔坏。其骨有光。舍利五色。滋生骨上。

赞曰

巍巍梵表 东海之杰 来学中华 圆顿毕辙
宝云弥布 法韵超越 舍利磷砌 证甘露灭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九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佛教本是宗大同 种族国界各圆融
高丽曾降人中圣 日本续传法门灯
震旦重兴摩诃衍 西域盛行罗汉松
虚空包含纳万有 众流奔海泯西东

天台十六祖 四明法智尊者  

天台十六祖 四明法智尊者

尊者。讳知礼。四明金氏子。母梦神僧携童子遗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因有妊。暨生。神宇清粹。年十五受具。从宝云习天台教观。其父梦云以瓶水注师口。自是。圆顿之旨。一受即了。云归寂。师复梦。贯云之首。擐于左臂而行。师自解曰。将初表作受习流通。次表操持种智之首。化行于世也。出世。广设问难。发明台宗正旨。号中兴焉。天圣六年。念佛而逝。露龛二七。颜色如生。荼毗。舌根不坏。五色舍利。莫知其数。

赞曰

台宗雕残 其复未久 赖佛真子 操智种首
扫除异计 作狮子吼 惟一具字 折服众口

或说偈曰
◎一九八〇年九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四明金氏子如龙 三梦如幻化痴萌
覆障降世娑婆界 神僧护送嘱叮咛
甘露灌口开聪慧 广长舌相流法音
五色舍利难穷数 天台至此又中兴

华严初祖 帝心杜顺和尚  

华严初祖 帝心杜顺和尚

雍州义善寺杜顺和尚。姓杜氏。长安万年人。年十八受持定业。后神异甚着。逐虫蚁。驯恶兽。驱邪疗疾。能使聋者听。哑者言。尝度黄渠。其水泛溢。师率众同涉。水为断流。及登岸。水复如故。其神迹类如此。太宗召入。赐号帝心。贞观十四年坐逝。遗体若生时。发异香。有僧礼五台。见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趋归。师已长往。师尤邃于华严。尝集法界观及还源观。授弟子智俨。贤首宗实祖之。

赞曰

华严大海 汪洋莫拟 若非大智 孰窥其底
开法界门 示还源轨 是知吾师 必曼殊氏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文殊化现法顺尊 洪水住流鬼神钦
摘星换月平常事 动地翻天谈笑间
龙虎皈依德光感 疾病消除道力坚
可怜愚徒竟不识 五台山畔礼土巅

华严二祖 云华智俨法师  

华严二祖 云华智俨法师

师。又号至相尊者。俗姓赵氏。生于开皇二十年也。初剃染时。祷于大藏前。抽得华严首卷。终日诵阅。遂往杜顺和尚所。侍听未久。尽得玄旨。尚以所集观法传与祖。习令其讲授。偶遇异僧。谓曰。欲解华严一乘之宗者。十地中六相之义是也。静摄思之。当自知耳。因即淘研。豁尔贯通。从此数讲华严。宗风大振。名遍寰中。总章元年。告门人曰。吾将暂往净方也。不逾月。遂说法而逝。世寿七十二矣。

赞曰

帝心适子 贤首真师 华严奥旨 尽皆了知
静观禅定 非聋非痴 觑破法界 粉碎太虚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八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至相尊者诵华严 偶遇异僧指玄篇
十地六相传奥妙 九会七处露真诠
天边白云无所住 海底明月有何言
来来去去波罗蜜 了生脱死大涅槃

华严三祖 贤首法藏法师  

华严三祖 贤首法藏法师

师。讳法藏。康居国人。姓康氏。来居长安。往侍智俨。尽得其教。以巾帻说法。武后度之为僧。乙未诏师开示华严宗旨。方序经题。口出白光。须臾成盖。后大悦。赐号贤首。诏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既毕。诏讲新经。大地震动。即日指殿隅金狮子为晓譬之因。其说着金师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师讲华严三十余遍。楞伽。密严。梵网。起信。心经。皆有义疏。先天元年。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是为华严三祖。

赞曰

来必有因 燃指立誓 游毗卢海 穷法界致
口门放光 神京震地 伟哉吾师 垂范万世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华严大教遍三千 普化群机舍悭贪
重重妙理无尽义 了了玄宗有后贤
讲说放光天悬盖 修习断流水立蠲
国师道德昭今古 仰望思齐永延绵

贤首四祖 清凉澄观国师  

贤首四祖 清凉澄观国师

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台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开成三年坐逝。寿百二十岁。塔于终南。名曰妙觉。后有僧至。阙言。在葱岭见金神。取华严菩萨大牙。归供养耳。有旨启塔。貌如生而失二牙。

赞曰

报缘之胜 我不暇致 毓德之粹 吾无能指
以法海慧 穷法界旨 岂七帝师 仪型万世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华严菩萨号清凉 演述无量妙玄章
口吐莲华周法界 手着宝疏遍遐荒
垂指过膝帝王相 请牙供养文殊堂
光明永照未来际 志心顶礼法中皇

贤首五祖 圭峰宗密禅师  

贤首五祖 圭峰宗密禅师

师。姓何。果州人。唐元和二年赴贡举。值遂州道圆禅师。因求披剃。一日。于任灌家赴斋。得圆觉经。诵未终。即感悟。圆曰。此经佛授汝耳。速参方去。后谒荆南忠。洛阳照。皆契印。可继览华严疏。欣然曰。吾逢圆觉。心地开通。今遇此疏。何其幸哉。乃以书达清凉。叙门人之礼。观国师荅书印可曰。毗卢性海。与吾同游者。舍汝其谁欤。文宗诏赐紫衣。着有论疏九十余卷。及灭。荼毗。得舍利如玉。塔曰青莲。宣宗追谥定慧。

赞曰

禅教分驰 合一者少 唯师一触 二途俱了
为教之祖 为禅之表 灭诤启迷 如日初晓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天贼奇才迥不同 道公具眼识象龙
初逢圆觉深省悟 继遇华严幸何如
负担世尊圣家业 亲承清凉贤法徒
大教总持无人我 虚空尘刹好优悠

慈恩 唐三藏玄奘法师  

慈恩 唐三藏玄奘法师

法师。洛阳缑氏人。姓陈。幼出家。贞观三年。诣阙上表往西域取经。帝不许。遂私出玉关。周游西域百三十国。得梵本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以贞观十九年归。房玄龄表闻。诏见于仪殿。敕翻译诸经论。帝为制圣教序。建大塔安奉新经。麟德甲子。将示寂。令左右同唱慈氏如来号而逝。是夕。有白虹四道。自北亘南贯井宿。俄有僧奉旃檀香至。用涂师体。遂启龛。颜色如生。其僧涂毕。恍然不见。是为慈恩二祖。

赞曰

少历讲席 神悟擅声 间关求法 委命秉诚
五百余部 穷高极深 大教斯备 相宗始弘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古今中外无二人 为法忘躯涉险辛
精诚感动诸天护 佳愿堪回大地春
百折不挠金刚志 万魔难退菩提心
六度桃开征祥瑞 仰望慈恩再来临

慈恩 唐三车窥基法师  

慈恩 唐三车窥基法师

法师。尉迟氏。代郡人。鄂国公敬德之侄。金吾将军敬宗之子。从奘师入道。参译经义。禀受瑜伽师地唯识宗旨。撰述疏钞及于百部。时号百部论师。性豪侈。每出。服食经书。具载三车。号三车法师。初道宣弘律感天神供馔。师一日访宣。其日过午。天馔不至。及师去。天神乃降。曰。适见大乘菩萨。翊卫严甚。无自而入。师晚年祈生内院。永淳元年入灭。相宗自玄奘禀承。戒贤始唱。复得师佐之。其道大显。是为慈恩三祖。

赞曰

唯识一家 其义最微 奘得其诀 非师孰窥
撰疏述钞 直扬其徽 如暗得炬 百世所归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卅日.宣公上人作

迷三车后悟三车 大转法轮一字多
夙修苦行习禅定 今辅译场演摩诃
论议百部阐秘要 经疏万卷化娑婆
惜哉未尝天人供 黑甜乡里尚呼喝

瑜伽 唐三藏不空法师  

瑜伽 唐三藏不空法师

师。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值金刚智上师。从之。传瑜伽义。智授声明论及五部。并苏悉地仪轨。西游天竺。至师子国。遇龙智。授坛法。并传经论五百余部。自师子国归。至广州。采访使刘巨济建灌顶坛法。感文殊现身。天宝元年。以咒术退西寇。城楼见天王形。图像以进。朝廷尊为灌顶国师。所译经百二十卷七十七部。大历九年。示疾。帝加封爵邑。不受。以大印身定中而寂。谥大辨正广智三藏。荼毗。舍利数百。

赞曰

据灌顶住 佩毗卢印 心精冥感 如响斯应
文殊现身 天王听令 岂秘密功 不思议圣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不空三藏亦应空 眉毛拖地了真宗
灵文秘密苏悉帝 灌顶显现法王亲
师子国中曾游戏 五羊城里度迷津
西域震旦功德巨 望风瞻礼拜慈尊

瑜伽 唐大慧一行禅师  

瑜伽 唐大慧一行禅师

师。钜鹿人张氏。幼出家。传密教于金刚智。结集毗卢遮那经疏。登坛灌顶。受瑜伽五部法。开元初。诏入。奏对称旨。称天师。以国为问。荅曰。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进金盒。曰。万里即开。后上幸成都。至万里桥。开视。乃当归。少许。帝悟当归。终吉者。昭宗曾封吉王也。撰大衍曆五十二卷。汉洛下闳造历时云。八百年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大衍曆出。闳言验矣。制水浑天仪。开元十五年。辞归嵩山。更衣坐逝。谥大慧。

赞曰

五部教法 师获其印 阴阳谶纬 俗称其圣
契心嵩山 何学他径 智用若珠 殊光圆映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受法金刚智上师 密宗坛场静修持
万里预言当归吉 一行三昧半夏居
更衣坐逝真解脱 弹指屈臂到莲池
善巧方便化众生 能转尘劳为佛事

律祖 唐终南道宣律师  

律祖 唐终南道宣律师

师。吏部尚书京兆钱申之子。母梦梵僧曰。汝所妊者。梁之佑律师也。及长出家。以律自持。居终南山。行般若三昧。感龙神易形听法。天人供馔。行道中夜。临砌而蹶。有少年介胄拥卫之。得不仆。师问。为谁。曰。弟子博叉天王子张琼也。以师戒德故来给侍。自后降灵不一。又授以佛牙。乾封二年春。天神告曰。报缘将尽。当生内院。十月终。众见幡华天乐。请师归觐弥勒。遂寂。所撰疏钞传集八十一卷行世。为律宗之祖。

赞曰

佛戒弟子 依戒而住 狂慧既兴 越畔而去
师弘四分 戒光远着 百世所依 法门一柱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严净毗尼善护持 天人送馔日中食
龙王听法张给侍 地祇报讯陆来迟
戒律精进达彼岸 忍辱禅定过须弥
般若三昧勤无歇 模范仪表圣贤师

律宗 宋灵芝元照律师  

律宗 宋灵芝元照律师

师。余杭唐氏子。字湛然。年十八。以通经得度。初习毗尼。每怅然兴恨无所师承。时处谦法师深得天台之道。师见之。曰。真吾师也。欲弃所习而从之。谦曰。近世律教中微。汝他日必为宗匠。当明法华以弘四分。吾道不在兹乎。师后四主郡席。昼夜行道。念佛不辄。凡有祈禬。靡不响应。撰十六观经。小弥陀经义疏。一日。命弟子讽十六观经及普贤行愿品毕。趺坐而化。西河渔人皆闻空中天乐之声。建塔灵芝。谥大智。

赞曰

该练三学 以戒为本 如冰如霜 秉诚力践
节彼南山 赖师继显 莲邦缘熟 天乐闻远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继承南山弘律宗 昼夜精进志愿深
行住坐卧严威仪 视听语动循礼型
四念处住遵佛嘱 三学城居守僧箴
凡所祈求皆感应 莲邦缘熟天乐迎

明 戒台知幻律师  

明 戒台知幻律师

师。江浦蒋氏子。世称飞钵禅师。年三十出家。于金陵灵谷。圆具参方。自誓。此行不蹋曹溪路。不敢回头见故乡。参无字话。发明心地。正统间北游。诏赐紫衣。敕建戒坛。命师开法。四月传戒。岁以为常。师顶额隆起。帝见奇之。呼为凤头祖师。师应声曰。亦鹅头耳。敢附凤邪。帝益美其谦德。赐号万寿。

赞曰

易说难行 戒为道本 继武南山 脚跟密稳
狗子性无 不涉唇吻 额有圆珠 风神凝远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一日.宣公上人作

不踏曹溪誓不回 冲天愿力勇无为
凤头祖师帝所赐 鹫岭功臣人拱之
持戒精严龙神敬 修禅定业虎伥迟
真心求法恒迈进 高山仰止众中师

明 慧云古心如馨律师  

明 慧云古心如馨律师

师。江宁溧阳杨氏。生时异香盈闾。面有朱痣卅六。弱冠就摄山薙发。夙禀洪愿。步叩清凉。感文殊授衣摩顶。曰。为汝授戒竟。师于言下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专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兴戒法。神宗皇帝赐紫。命至五台开皇戒。感庆云现空。赐号慧云律师。得法十二人。大启律门。

赞曰

文殊舒臂 梵戒圆成 塔幸优波 随类现容
人天咸庆 玄化神功 律日永耀 万古昌隆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奇相天生痣朱红 三十六粒满面星
宿发弘愿清凉叩 今行艰苦热恼空
文殊摩顶亲授戒 普贤作证远垢尘
慧云普荫三千界 得法十二律大兴

明 鼓山澄芳性清律师  

明 鼓山澄芳性清律师

师。又名远清。皖之新安人。具姿瑰玮。谢尘俗。习华严。负笠至越。时慧云律师说戒灵隐。梦有人语云。明日文殊化身来乞戒。可方便授之。次日。师果至乞戒。及登坛。师病不能风。慧率众就之。得戒后居五台。研律藏。奏建戒坛。嗣慧公席。后命住鼓山。世寿僧腊失考。塔在清凉。

赞曰

大士乞戒 神太饶舌 受与不受 何盈何缺
运悲智轮 若随流月 光辉闽晋 东西南北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影响众生化无缘 妙吉沙弥梦中现
观机逗教当如是 因人说法演实权
严持波罗提木叉 谨守身口意心猿
五台戒华香光远 诸佛赞叹笑开颜

明 宝华三昧寂光律师  

明 宝华三昧寂光律师

师。姓钱氏。世居瓜渚。母感异梦而生。年二十一。就礼弥陀庵出家。从雪浪恩。习贤首宗。嗣遍参名宿。受具于慧云律师。一见器重。嘱以宏律。即嗣其席。结茆衡岳等处。后至宝华山。大开法会。肇启皇坛。开法席数十处。寿六十有六。无疾告逝。其诸灵异事迹广于行述。着有梵网经直解四卷。

赞曰

千华律制 父作子述 三坛前唱 后和二持
继武南山 众生病治 稽首吾师 梵网捞世

或说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宝华山中老律堂 百千佛子放戒香
众流归海源长远 万法深明性中王
三昧寂光开先觉 一心不乱启后荒
尸罗遍满微尘界 金刚菩提海真常

明 宝华见月读体律师  

明 宝华见月读体律师

师。滇南白鹿郡许氏子。父酳昌。母吴氏。感异梦而生。师及长。性神敏。工会事。尤擅画观音大士像。人争宝之。父母早逝。年二十七为黄冠。越三载。遇一老僧授以华严。披阅有悟。诣宝洪山。礼亮如和尚求剃度。先一日。亮梦一人着袈裟。领众见度。睹师。喜与梦符。遂为落发。后至金陵。印心于三昧寂光律师。大张律宗。着有毗尼止作二持。入藏流。

赞曰

弃道奉释 梦着袈裟 三学鼎立 代佛宏扬
严净毗尼 止作仪张 弘范三界 苦海慈航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六日.宣公上人作

大阐律宗演二持 千佛赞叹语真实
一梦漫言照今古 三番逃匿试丹赤
光明宝戒绍心印 清净妙行续圣嗣
末法扶植正法眼 十方众生拱仰师

明 宝华定庵德基律师  

明 宝华定庵德基律师

师。婺之林氏子。髫年断荤腥。父母故后。即投苏州宝林寺剃染。受具于见月律师。嗣之。刻苦修持。寝食俱忘。始得毗尼奥蕴。三学该通。主法宝华。甘苦与众共。劳瘁身先之。尝礼塔长干七昼夜。忽塔顶放光。将寂。索笔书曰。七日后行矣。至时沐浴更衣。无疾而逝。

赞曰

我佛命脉 梵戒为师 悲嗟未运 正法谁支
祝祈永袭 补救斯时 霞光作证 信受奉持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髫龄茹素非偶然 出家披剃宝林坛
受具隆昌嗣律印 虔礼圣塔放霞光
精诚不懈七昼夜 从容高登九品莲
真实修持大无畏 拔苦予乐救倒悬

莲社初祖 晋庐山慧远法师  

莲社初祖 晋庐山慧远法师

师。雁门贾氏子。幼而好学。博综六经。尤善老庄。闻道安讲经。乃叹曰。儒道九流。特糠秕耳。遂出家。安谓众曰。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游方见庐山。爱之。乃立精舍。一夕大雷雨。诘旦。林麓广辟素沙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刺史为建刹。寺曰东林。结莲社。修念佛三昧。学徒数千。其道大着。十一年中。三睹圣相。后于定起。见阿弥陀佛二大士及诸胜境。佛曰。汝七日后当生我国。义熙十三年。端坐见佛来迎而化。

赞曰

放般若光 别开门户 浊浪滔天 一舟横渡
人法双忘 弥陀无数 将错就错 长安大路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栖心净土志四方 同愿薰修念佛堂
弥陀一句摄万法 华开九品待西方
远公三睹导师相 吾辈二时诵慈王
功圆果满生极乐 逍遥自在伴真常

莲社二祖 唐光明善导和尚  

莲社二祖 唐光明善导和尚

和尚。不详其所出。人称是阿弥陀佛化身也。贞观中。见西河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之精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长跪念佛。非竭力不休。劝人称名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师念佛一声。有一光明从其口出。十至于百。光亦如之。忽一日。登柳树。向西祝曰。愿生安养。投身而逝。高宗知其神异。赐寺额曰光明。 

赞曰

精进自利 昼夜不停 利他亦尔 须依式凭
撰文说偈 慈悲心勤 放光表念 触处妙明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宣公上人作

无所从来何许人 更无所去泯姓名
吾教中兴英雄汉 世间领袖大声闻
栖身净土莲上品 启示娑婆众僧尊
弥陀化现谁能识 仰则愈高窥愈深

莲社三祖 唐般舟承远大师  

莲社三祖 唐般舟承远大师

师。讳承远。不详其所出。进学于玉泉。真公令居衡山设教。人从而化者万计。居岩石下。羸形垢面。躬负薪槱。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权。并示念佛法门。书涂巷刻溪石。丕勤诱掖。人为建刹。赐额弥陀寺。先是有沙门法照者。定中趋安养。见蒙恶衣侍佛侧者。佛告曰。此衡山承远也。出而求之。肖焉。乃从之学。传教天下。嗣照于代宗时为国师。言其师有至德。天子南向而礼焉。赐其居曰。般舟道场。贞元十八年寂于寺。

赞曰

衡山设权 中道无物 苦海奈何 示专念佛
身居娑婆 先侍佛侧 天子欲征 度其不得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净土三祖号般舟 教人念佛贵专修
早生安养弥陀侧 仍化娑婆众生浊
天子南礼尊德性 慈父西迎重愿摄
坐脱逝世得自在 角虎飞龙乘摩诃

莲社四祖 唐云封法照国师  

莲社四祖 唐云封法照国师

师。不知何许人。止衡州云封寺。尝于钵中见五色云。中有山涧石门。梵刹金书。额曰大圣竹林寺。识者曰。形势乃五台耳。遂诣五台。一如所见。其夜见光一道。寻光。果有山涧石门。随二童子入。皆金地宝树。到讲堂。二大士对面踞师子座说法。文殊告曰。诸修行者无如念佛。阿弥陀佛愿力难思。汝当系念。决取往生。同舒金臂摩顶受记。以事勒石。又于见处造竹林寺。成曰。吾事毕矣。遂坐逝。

赞曰

宿必有因 境乃先现 及到其处 文殊觌面
指归净土 末季方便 舍此一途 转见暝眩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五日.宣公上人作

宿世早植胜因缘 预睹五台竹林坛
宝树楼阁庄严地 珍禽瑶草极乐天
溪间恒流清凉水 石洞时涌甘露泉
道场完成身先退 莲宗四祖觉先贤

莲社五祖 唐乌龙少康大师  

莲社五祖 唐乌龙少康大师

师。讳少康。姓周。仙都人。七岁未语。入寺见佛。母问识否。忽发言曰。释迦牟尼佛。遂舍出家。贞元初。至洛阳白马寺。见文字放光。探之。即善导西方文也。祝曰。若于净土有缘。当再见光明。言已。光复闪烁。遂曰。劫石可磨。吾愿无易矣。至光明寺善导影堂瞻礼。见像升空谓曰。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极乐。自后往新定。大弘教法。人称阿弥陀佛。师念佛一声。有一佛从口出。十声则十佛。若贯珠然。卒于郡。

赞曰

宿生净愿 念佛维勤 般若化众 菩提路平
度人无量 善导叮咛 光明即佛 佛即光明

或说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一句弥陀一道光 弥陀不念光即藏
善导指示修净土 寿王接引入莲邦
劫石可磨愿弗替 舜若多亡心益壮
古圣先德应效法 见贤思齐自承当 

莲社七祖 宋昭庆省常律师  

莲社七祖 宋昭庆省常律师

师。讳省常。字造微。姓颜。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进具。宋淳化中住杭。昭庆慕庐山之风。谋结莲社。刻无量寿佛像。刺血书华严净行品。于是易莲社为净行社。士夫与会者百二十人。皆称净行弟子。王文正公旦为之首。比丘及千人焉。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师端坐念佛。有顷。厉声唱曰。佛来也。泊然而化。众见地色皆金。移时方隐。年六十二。弟子奉全身。塔于鸟窠禅师之侧。

赞曰

严护木叉 作莲社主 先后中兴 隆隆千古
信行与愿 如鼎三趾 易名净行 良有深旨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一日.宣公上人作

莲社七祖省常公 稚龄出家迥不同
刺血书写净行品 含悲忆念弥陀名
愿生西方安乐国 誓度娑婆众象龙
厉声大呼佛来也 寂然而化金地终

莲社八祖 明云栖莲池大师  

莲社八祖 明云栖莲池大师

师。俗姓沈。籍仁和。十七补邑庠。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一日失手碎茶瓯。有省。北游谒笑岩。求开示。岩曰。阿。你三千里外来开示我。我有什么开示。师恍然。辞归。过东昌。闻谯楼鼓声。忽悟。说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万历乙卯七月。师将示寂。预别众曰。半月后吾将他住。至期。示微疾。面西而逝。着有弥陀疏钞。云栖法汇行世。

赞曰

老实念佛 不须捏怪 宁待融通 当场捉败
一声涂毒 漆桶不快 更问如何 三千里外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二日.宣公上人作

明朝杭州善知识 莲池上人天生智
老虎皈依为乞者 神龙变化友良师
弥陀疏钞唤迷梦 观音指引悟玄时
预先告众半月往 故现微疾谈笑逝

莲社十一祖 清梵天省庵法师  

莲社十一祖 清梵天省庵法师

师。讳实贤。字思齐。号省庵。常熟时氏子。世儒业。幼出家。严习毗尼。寻入讲筵。明性相之学。参念佛者是谁话。四阅月。忽然开悟。曰。我梦觉矣。自是机锋迅利。才辩纵横。昼览藏经。晚持佛号。燃指于阿育王山。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感舍利放光。作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诵者多为涕下。于雍正十二年四月十四日。面西寂然。送者麇至。忽开目曰。吾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合掌连称佛名而逝。

赞曰

悲心广大 菩提心文 四十八愿 愿力宏深
行解真实 瑞应超伦 莲宗一脉 赖以常存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 十月十七日 .宣公上人作

见贤思齐精进修 业儒读书胜大丘
从佛专研毗尼法 参禅彻悟谁自由
大哉菩提激励发 至矣誓愿天地悠
舍利放光照千古 尊者恩泽万劫留

明 南雄莲社念纯大师肉身  

明 南雄莲社念纯大师肉身

师师。讳智一。字念纯。江西太和郭氏子。母梦白莲而孕。生于万历丁亥冬月十九日子时。生时祥光满室。幼不群。厌腥膻。十岁通内典。十八登进士。官历都御史。巡抚黔粤。二十五岁。权臣当道。弃官出家。投丹霞大素禅师薙染。素师广孝。是沩仰法脉。受戒于云栖莲池大师。参方十载。发明心地。禅净并行。紫柏。憨山印可。许为法门砥柱。天启六年。创莲社庵。凿放生池四。专志净修。日课弥陀十万。再建鳌山寺。青莲庵。旃檀林。四寺接众。遐迩慕其道风。与莲池大师相同。于顺治乙亥七月十三午。无疾告众。努力弘扬佛法。说毕端坐。念佛而逝。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八。度人无数。逝世经百日如生。香风不散。知州罗公与绅耆善信。留肉身供养于莲社庵。迄今三百余载。仍然如生。俗时着有官箴青螺集。法门着有禅净双修集。净土诗行世。

赞曰

和气初临 万物皆春 大哉造化 能使枯荣
一句弥陀 四大皆空 金刚体固 景仰高风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母梦莲华示瑞征 祥光满室专者生
出类拔萃超儿辈 厌膻食素恶鱼腥
权臣当道荣贵弃 高僧接引须发更
建寺放生兴道场 肉身菩萨照世灯

元 半塘寿圣善继禅师  

元 半塘寿圣善继禅师

善继禅师。字绝宗。号幻灭。俗姓娄。越之诸暨人也。生即能言。尝见母举佛号。便合掌和之。元大德间薙染。从天竺大山恢法师。习天台教。后往南竺。谒湛堂澄公。而澄深器之。晚岁专修净业。系念弥陀。昼夜不辍。一日。忽告大众曰。我归矣。无疾端坐而化。阇维。舌根不坏。师乃宋永明寿祖后身。明翰林学士宋濂。则师之后身也。师尝刺血缮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全部。今仍完整。存苏州半塘寿圣寺。初。学士之母。梦异僧手写是经。来谓母曰。吾乃永明延寿。宜假一室。以终此卷。母梦觉已。学士即生。学士年长。得见此经。顿忆前事。乃燃香发花。以伸供养。香云轮囷。结为宝网。遍覆经上。学士感斯瑞应。乃作赞词。附于经后。弥陀大慈。既现丰干。后化永明。以至善师。宋公。悉于此土。大作佛事。苏东坡。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皆以禅德转世。亦犹弥陀游戏人间耳。孰能谓之堕落耶。

赞曰

弥陀托生 丰干永明 宋公作赞 善老书经
孰谓苏子 堕堑落坑 禅河偃月 吾不徒行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生即能言宿命通 或谓再世宋濂公
圣贤愿力慈悲普 大德节操日月同
血书华严照今古 口念弥陀无始终
六字洪名包万法 东西南北总圆融

莲宗六祖 宋永明延寿大师  

莲宗六祖 宋永明延寿大师

师,讳延寿,钱塘王氏子。曾知税务,以官款购物放生,罪当死。赴市曹,色不变。曰:“一命换多命,死亦无憾。”忠懿王命释之。师投四明翠严禅师出家。后参天台韶国师,言下大悟。旋受为法眼嫡孙。尝于禅观中,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获大辩才。师提倡禅净双修之教。故曰:“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吴越王请住慧日山永明寺,赐名智觉禅师。日课一百八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人闻天乐鸣空。宋开宝八年十二月廿六日焚香告众,坐而化,寿七十有二,着有宗镜录及万善同归集行世。

赞曰

一命多命 心中万幸 越王开恩 延寿无尽
弥陀十万 穿衣吃饭 此外无他 绵绵不断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一句弥陀一化佛 莲华朵朵演摩诃
甘露灌口得大辩 法雨润心获解脱
无量寿光来示现 有情含识离娑婆
同入西方极乐国 三辈九品笑哈哈

莲宗九祖 清灵峰蕅益大师  

莲宗九祖 清灵峰蕅益大师

师,讳蕅益,字智旭,古吴钟氏子。其父持大悲咒十载。梦观音送子而生。少以儒学自任,辟佛为异端,梦与孔颜晤语。年十七,阅莲池大师之竹窗随笔后,将辟佛论数十篇,悉皆焚之。二十岁时,因父丧,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志。二十四时,梦礼憨山大师,一月三次。因憨师住曹溪,不能远从。故从雪岭峻师代为剃度。雪师乃憨公之门人也。后隐灵峰,专修净业。临终遗命:“阇维后,将其骨灰合面,分施禽鱼,结西方缘。”于康熙乙未年一月廿一日。趺坐面西而逝。寿五十有七。三年后。启缸视之,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门人未敢从遗命。乃建塔于灵峰。著作有二十余种行世。

赞曰

五浊莲华 淤泥无瑕 清净皎洁 法门奇葩
著作丰富 四通八达 智光满世 菩提心发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六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见微知着宿慧深 梦醒出家入空门
迷毁悟赞识机早 逆来顺去妄归真
文能载道勤修炼 智可培德伏客尘
甘露法宝醍醐味 众生食之体性纯

莲宗十祖 清普仁截流大师  

莲宗十祖 清普仁截流大师

师,讳行策,宜兴蒋氏子。年二十三披剃,专修净业,大阐莲宗。尝曰:“持名贵在一心不乱,非以快念多念为胜也。”着有莲藏集、净土法语等书行世。于康熙二十一年示寂。寿五十有五。时有孙翰臣及吴氏子,二人同日病亡,经一昼夜而苏醒。各曰:“吾被冥司勾去,系于殿下。忽睹光明彻地,香华漫空,冥王伏地,迎西归大师。视之,即截公也。吾以光照。遂得放还。”

赞曰

一心不乱 持名贵精 口诵心唯 念念相应
如此这般 必真必诚 弥陀接引 菩萨来迎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专修净业诵弥陀 一心不乱半字多
度人无量归极乐 律己有方出网罗
阎王伏地迎尊者 善信睹光述复活
截生死流得寂灭 游般若海演摩诃

莲宗十二祖 清红螺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 清红螺彻悟大师

师,河北丰润人。马氏子,名际醒,字彻悟。幼聪颖特异,长博览群书。年廿二,因病悟无常,发出世志。出家后,精通禅教之法理。后主北京万寿寺,声驰南北。晚居红螺山资福寺,提倡净土法门,四方来归,遂成莲宗道场。于嘉庆十五年春,预知归期。嘱曰:“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吾今去矣!”众称佛号。师面西端坐,合掌曰:“称一声洪名,见一份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满堂。荼毗,获舍利百余粒。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七。着有示禅、教、律、净颂行世。

赞曰

病悟无常 始觉彷徨 决志出家 入正法堂
禅净双明 神驰莲邦 预知时至 往生西方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卅一日.宣公上人作

末法众生福慧薄 幸有念佛度娑婆
行者信愿恒坚固 弥陀接引生极乐
彻祖专修持名法 含灵普入莲华河
三辈九品从此证 西方安养树网罗

莲宗十三祖 民灵岩印光大师  

莲宗十三祖 民灵岩印光大师

师,名圣量,字印光,陕西郃阳人,赵氏子。幼随兄读儒书,效韩欧辟佛。后因病悟前非,乃生出尘意。廿一岁时,投终南山,礼道纯和尚薙染。博通内外典,专修净土法门。后于普陀山闭关十八载,阅藏三遍。民国十九年,于苏州灵岩山创建净土道场。因世风日下,故阐明因果报应,以正人心。教人以伦常因果为基础,念佛生西为归宿。一九四〇年冬,于灵岩寺念佛坐化。荼毗,获舍利无数,足征念佛法门不可思议。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八。有文钞行世。

赞曰

老实念佛 切莫啰嗦 口念耳闻 心无余多
神栖净土 志度娑婆 文钞法船 满载善德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骨刚神清品超伦 心直口正学圣人
铁面无私言词耿 襟怀有素化古今
弘扬净土功德大 改良僧范慈悲深
灵岩道风熏法界 诸佛赞叹真又真 

莲宗第十四祖 民虚云老和尚  

莲宗第十四祖 民虚云老和尚

公,讳演彻,字德清,号虚云。俗姓萧,湖南湘乡人。幼习儒道,叹非究竟,转而从佛。屡萌出家之念。十八岁作皮袋歌行于世。即潜往福建省。礼耆宿常开老人薙染。次年,依鼓山涌泉寺妙莲和尚受具。隐居后山岩洞中,礼拜万佛宝忏。三年后出山,各处参善知识。四十三岁,为报母恩,从普陀三步一拜朝礼五台。五十六岁参加扬州高旻寺禅七,闻杯落地声大悟。而说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后说法度生,建寺传戒,广修丛林有三十余处。如云南云栖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曲江南华寺。乳源云门山大觉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等。公于百廿岁时,预告众曰:“吾死火化,将吾骨灰撒于水中喂鱼。”于一九五九年阳历十月十三日,吉祥卧示寂。荼毗,获五色舍利无数。大如龙眼核,晶莹光洁。塔于云居山。门人出版年谱及法汇行世。

赞曰

出世肉团 万苦千难 菩萨示现 虎穴龙潭
不避险阻 甘冒风寒 五浊救星 方便无端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中流砥柱挽狂澜 仆仆风尘救倒悬
为法忘躯无自己 恒顺众生有人缘
黑暗明灯光普照 苦海慈航度大千
云居真如留圣迹 源远泽长法界宽

莲宗第十五祖 民慈舟大师  

莲宗第十五祖 民慈舟大师

师,名普海,号慈舟。俗姓梁,湖北随县人。幼随父母学佛,怀出世志。因父母在堂,乃执教鞭。三十四岁,父丧,感人生无常,征母同意,礼照光老和尚剃染。后入上海华严学院,毕业后,至鼓山任法界学院导师。旋至北京建立安养精舍,阐扬戒律,实践躬行,殷勤提拔后进,培育弘法人才。谆谆教导僧人,诲人不倦。于一九五七年,弥陀诞晨舍报西归,世寿八十二,僧腊四十七,着有弥陀经讲义,普贤行愿品亲闻记等行世。

赞曰

学者归来 净土灵台 阐明戒律 打开茅塞
华严大法 无所不该 四海景从 三界善哉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正知正见化群伦 以身作则觉迷津
广长舌相演妙法 圆满慈音度精英
志弘华严神安养 教众有情日又新
末运明灯破昏暗 光明遍照净无云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

师,名演音,字弘一。俗姓李,浙江平湖人。幼读儒书。二十六岁,东渡日本,研究绘画及音乐,卓然有成,回国执教。诗词歌赋、书法金石,造诣甚深,故名重于时。于三十九岁,感人生无常,决洗尘缘。遂投杭州虎跑寺,礼了悟和尚剃度。后感慨律学日衰,乃发心宏阐南山律。以身作则,提倡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四项,为青年佛子之规。景仰印光大师之风,笃修净业,往生西方为志。于一九四二年秋,念佛圆寂。世寿六十四,僧腊二十四。荼毗,获舍利千余,著作丰富,时人出版弘一大师全集行世。

赞曰

世尊善逝 以戒为师 比丘自律 菩萨效之
众生遵循 证圆镜智 金刚木叉 万古不移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清风明月骨格高 学冠古今大文豪
东瀛西欧通向化 南赡北俱共登桥
锦口绣心堪师表 律己感人动天曹
华严联句三百首 九品莲华果自超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

师,名唯心,号太虚,吕氏子,浙江海宁人。幼依外祖母扶抚养,十岁朝拜普陀山,慕修行生活。十五岁礼士达和尚出家,诣天童受具。十九岁阅藏有省。二十六岁于普陀掩关。关中撰述,源台、贤、禅、净四宗之理。大师主张五乘之说。提倡中国佛教改革,世界佛教运动。成立武昌佛学院、汉藏佛学院。作育僧材。于一九四七年春,圆寂于上海。火化时,心脏不坏。舍利数百,世寿五十七,僧腊四十一,遗作有全书行世。

赞曰

大声疾呼 切莫糊涂 速谋改良 恶紫夺朱
造就僧材 德必不孤 太虚大愿 古今突出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青年佛子仰太虚 如望云霓救寒饥
为法忘躯真劳苦 因人培育发菩提
说法度生席未暖 讲学施教坐无居
以身殉圣心不化 精神志愿古来稀

谛闲大师  

谛闲大师

师,名古虚,字谛闲,朱氏子,浙江黄岩人。少年随舅习医。一日,见壮者就诊忽微疾不起。乃问舅曰:“药能医命乎?”舅曰:“药祇治病,安能医命!”深悟其理,遂有出世志。年廿时,因母丧。入白云山依成道和尚薙度。廿四岁于天台国清寺得戒。后坐禅时,止静三板,方越耳际,忽觉身心脱落,一刹那间,耳闻开静声。后读妙法莲花经有悟。蒙融祖授记付法,为天台宗传人。于一九三二年夏,见佛接引,索笔写偈:“我经念佛,净土现前,真实受用,愿各勉旃。”写毕,含笑而逝。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一。塔于慈溪五磊山旁。门人满天下。遗作甚多行世。

赞曰

药难医命 顿悟无常 参禅打坐 露出堂堂
轻安正受 海印发光 法华三车 运转周详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宣公上人作

智者天台有传人 光大宗乘立功勋
放下财色名食睡 提起信进念慧根
桃李门人满天下 莲邦学者遍刹尘
各自勉旃修净土 同觐弥陀观世音

圆锳大师  

圆锳大师

师,名弘悟,字圆锳,吴氏子,福建古田人。幼失怙恃,依季父教养。喜茹素。十九岁时,投鼓山涌泉寺出家。受具后,往雪峰谒本达和尚,嗣法曹洞。师弘宗演教四十余年,七往南洋弘法利生。尝曰:“佛法可以悟人心,维持世道。若依之修证,必能离苦得乐。普愿自觉觉他,辗转劝化,同发菩提心,齐成无上道。”曾住十大名刹,担任中国佛教会理事长。于一九五三年秋示寂,世寿七十六,僧腊五十六。塔于天童山前青风岗。着有楞严经讲义、圆觉经讲义等行世。

赞曰

圆明讲堂 宣楞严王 阐述奥义 显示真常
清末民初 法门之光 烁迦罗心 四海传扬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心广体胖量宽宏 大小粗细尽包容
七往南洋弘正法 十坐道场化群萌
福慧庄严功德相 悲智双运法流长
为教增光天人眼 曹洞一脉震寰中

慈航大师  

慈航大师

师,名继宗,号慈航,艾氏子,福建建宁人。幼年出家,受具后,各处参学。学禅于扬州高旻寺,习教于宁波观宗寺。后赴南洋弘法,随处创立佛学院,教育弘法僧材。师对教观颇有心得,讲演时,深入浅出,谈笑风生,幽默百出,雅俗共赏,听者忘倦。于一九四八年秋,赴台湾讲法。在汐止秀峰山创建弥勒内院,青年佛子云集。于一九五四年夏示寂。五年后启缸,仍然端坐,装金供养。遗著出版行世。

赞曰

疾风硬烛 烈火精金 不贪不染 不痴不瞋
身无长物 唯具悲心 遗体不坏 供养真身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北学南讲化堪忍 东来西往寻旧人
苦口婆心慈悲度 改头换面内院生
如意吉祥影响远 皆大欢喜结缘深
发菩提心成正觉 无能胜者演妙音

倓虚大师  

倓虚大师

师,名隆衔,字倓虚,河北王氏子。幼年只会说“吃斋、吃斋”。四岁时,尚不能通晓语言。壮年业医于营口,偶读楞严经,方知佛教是了生脱死之大法,乃欲出家。于四十三岁春,舍俗诣河北涞水高明寺,礼印魁老人薙发。是年秋,往宁波观宗寺受具,习天台教观,品行忠谨,受谛公重视,嗣法天台。师声音洪亮,听者动容,法筵甚盛。后建哈尔滨极乐寺、青岛湛山寺等。晚年客居香港。于一九六三年夏示寂。世寿八十九,僧腊四十六。火化时,获舍利无数。塔于九龙塔院寺内。著作有法汇行世。

赞曰

声音洪亮 响彻云霄 据法王座 演狮子调
桃李春风 松柏妙高 佛教兴盛 赖公顿超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开山垦荒辟田园 耕耘收获刻无闲
培植灌溉诸学子 除莠存苗种余粮
达官贵人齐叩首 兄弟朋友免参商
北方法运功勋普 倓公德业遍三千

常仁大师  

常仁大师

公,名常仁,吉林双城人,俗姓王。生于晚清末叶。虽未读书,事亲至孝。于晨昏叩拜父母,日日如是。二十八岁时,双亲相继逝世。庐墓守孝,食生米面度日。后三年止语。六年期满,拟入千山修行。一日上午,来一老和尚(乃明朝之遗老)。公以心问:“尊者何处来?”僧以口答:“吾从千山来,特为你而来。你的法缘在双城,非千山也。”出门不见。除服之日,周围四十八村联和庆祝,宣誓结盟,拥护三宝,建三缘寺,永做道场。妇孺受教,达官皈依,度人无数。于一九四九年示寂于北京拈华寺。世寿七十二,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事迹,不胜枚举,详载水镜回天录。 

赞曰

得天独厚 返璞归真 一字不识 万法自臻
至德至孝 能义能仁 譬如众星 皆拱北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沉默寡言语话迟 躬行实践不失时
恳切至诚欢菽水 笃敬纯笑娱亲师
庐墓六年修梵行 流芳千古觅音知
闻风而化德业重 信者闻法念在兹

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

师,福州人。幼失怙恃,感人生无常。十三岁时,入承天寺薙染。虽体弱,但精进,勤修苦行,过午不食,夜不倒单,终日不离佛殿。一日,知客僧对众宣布常住生活费被窃。众僧怀疑师窃,师不动于衷。后真相大白,并无其事。师受具后,负袋米入深山潜修,觅得山洞,誓言,“不悟道不出此洞”。顷刻,有虎入洞,师为说法,虎听法后离去。米尽食树叶,感山猴献果,从此以后,以山果维持色身。此时,常入定放光。七年后出山,遐迩闻名,皈依者日增,上达公卿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五十三岁时,至台湾弘法,于土城建承天寺,后建高雄妙通寺。一九八五年秋,传三坛大戒,五百戒子,云集妙通寺,盛况空前。于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趺坐而逝,世寿九十有五。度生无数,一代高僧逝矣!

赞曰

大乘根性 舍己为人 慈心救世 乐道安贫
疾风硬烛 烈火精金 千锤百炼 佛魔自分

或说偈曰
◎一九八六年二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迦叶苦行称第一 震旦圣僧与天齐
福建广钦获心印 台湾众生培善基
九五高龄归去也 三千世界慈悲稀
寂光不忘娑婆愿 倒驾慈航速莫疑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