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十四世南岳怀让禅师
南岳让祖。金州杜氏子。参曹溪。溪问。甚处来。祖曰。嵩山来。曰。什么物。恁么来。祖无语。经八载有省。乃白溪曰。某甲有个会处。曰。作么生会。祖曰。说似一物即不中。曰。还假修证否。祖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溪曰。祇此不染污。是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后住衡岳。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圆寂。 敕谥大慧禅师。塔曰最胜轮。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五世江西道一禅师
师。汉州什邡县。马氏子。在衡岳习坐禅。让和尚问曰。坐禅图作什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于石上磨。师曰。磨作什么。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师曰。如何即是。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无对。让示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师蒙开悟豁然。住开元寺。贞元四年二月四日。跏趺入灭。元和中。追谥大寂禅师。塔曰大庄严。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六世南泉普愿禅师
师。姓王氏。新郑人。依大慧禅师受业。诣嵩岳纳戒。习诸律部。后叩马祖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一日行粥。马祖问。桶里是什么。师曰。这老汉取口作恁么话。祖便休。唐贞元间。憩息池州。不下南泉三十余载。一日首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处去。师曰。山下作一水牯牛去。座曰。某甲随和尚去。还得也否。师曰。汝若随我。即须衔一茎草来。师乃示疾。告众曰。星翳灯幻。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逝。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六世百丈怀海禅师
师。生福州长乐王氏。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有省。次日。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搊得鼻头痛。祖曰。你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今日鼻头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后出世洪州百丈大雄山。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寂。 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六世大珠慧海禅师
师。建州朱氏子。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初参马祖。祖曰。来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何假外求。师于言下自识本心。踊跃礼谢。执侍六载。后以受业师老。遽归奉养。撰顿悟入道要门一卷。传至马祖。览讫。告众曰。越州有大珠。圆明光自在。众中知师姓朱。推寻依附者。号师为大珠和尚。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六世鼓山灵峤禅师
师。不知何许人也。与五泄山灵默禅师。同印心于马祖。隐居鼓山前岩。故岩以师名。涌泉寺址。原系深潭。为毒龙窟宅。尝为民害。郡从事裴胄。请师制之。师乃临潭。诵华严。龙出听经。遂徙去。众感其德。因潭址建寺。迎师住锡。于唐建中四年。开法。 赐额华严。大弘法化。后不知所终。出弘释录及闽志。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六世鹅湖大义禅师
师。衢州须江徐氏子。马祖法嗣。唐宪宗尝诏入麟德殿。论义对答四谛禅道。法师皆杜口。师却举顺宗问尸利禅师。大地众生。如何得见性成佛。尸利云。佛性犹如水中月。可见不可取。因谓帝曰。佛性非见必见。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问。何者是佛性。师对曰。不离陛下所问。帝默契。李翱尚书问。大悲用千手眼作么。师云。今上用公作么。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七世黄檗希运禅师
师。福州人。参百丈。请问平日得力句。丈举。再参因缘。言。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师闻举。不觉吐舌。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师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巳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裴相国宛陵建大禅苑。请开法。唐宣宗大中三年示寂。 谥断际禅师。塔曰广业。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七世赵州从谂禅师
师。姓郝。曹州人。自幼于本州投师披薙。抵池阳。参南泉。泉问。那个是沙弥主。师近前鞠躬。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珍重万福。泉器之。许其入室。一日。问泉曰。如何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名耶。师于言下顿悟。乃往嵩岳琉璃坛纳戒。后住观音院。玄言布天下。人皆悚然信服。唐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胁而寂。寿一百二十岁。谥真际大师。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一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七世沩山灵佑禅师
师。生福州赵氏。二十三参百丈。丈许入室。因拨火因缘发悟。充典座。丈选沩山住持。召师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我宗。广度后学。而华林闻之。曰。某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百丈曰。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之。即指净瓶。问曰。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林曰。不可唤作木 也。丈乃问师。师踢倒净瓶便出。丈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也。师遂出世沩山。称沩仰宗。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八世睦州道明禅师
师。州之陈氏子。生时异光满室。目有重瞳。面列七星。因往开元寺。如旧识。白父母。求出家。持戒游方。契黄檗之旨。檗命首众。临济玄因师指拨。云门偃问道。三度闭门。损偃一足。偃问答悟入。乃指参雪峰。后归开元。织履养亲。巢寇入境。师挂大草履于城门。巢尽力不能举。遂退去。州赖以安。临终。召门弟子。曰。此处缘息。吾当逝矣。即跏趺入寂。郡人以香薪焚之。舍利如雨。乃合塑像于寺。寿九十八。腊七十六。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三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八世临济义玄禅师
师。曹州南华邢氏子。在黄檗。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度被打。遂辞檗。檗指参大愚。于愚言下大悟。回黄檗。举前话。檗曰。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与一顿。师曰。说甚待来。即今便打。随后一拳。檗曰。者风颠汉。来者里捋虎须。师便喝。檗曰。侍者引者风颠汉参堂去。后住镇州。临济黄檗宗旨。大兴于世。唐咸通八年四月十日。端坐而逝。 谥慧照禅师。塔曰澄灵。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八世仰山慧寂禅师
师。韶州怀化叶氏子。十四岁。父母与婚配。师不从。断指跪致父母前。誓求正法。以答劬劳。乃许出家。初谒耽源。已悟玄旨。后参沩山。遂升堂奥。一日。沩山问。甚处去来。师曰。田中。山曰。田中多少众。师插锹叉手。山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师拔锹便行。后住仰山。师卧次。僧问。法身还解说法否。师曰。我说不得。别有一人说得。曰。说得底人在什么处。师推出枕子。沩山闻曰。寂子用剑刃上事。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八世韶州灵树如敏禅师
师。闽人。嗣长庆(南汉)。广主刘氏。奕世钦重。封知圣大师号。僧问。佛法至理如何。师展两手而已。有问。有缘什么处。师曰。日出东。月落西。师三十年不请首座。有问。如何不请。师曰。吾首座初生也。一日曰。出家也。一日曰。行脚也。一日。命众出山门迎首座。云门果至。化被岭表四十余年。颇有异迹。广主将兴兵。躬入请师决臧否。师已先知。怡然坐化。王至。问和尚。何时得疾。对曰。未曾得疾。适封一函子。令呈大王。王开函。得一帖。了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悟师旨。遂寝兵。乃召第一座。开堂说法。云门也。龛塔葬仪。皆广主办。谥灵树禅师。真身塔焉。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卅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九世兴化存奖禅师
师。初参临济。次在三圣为首座。后于大觉言下。荐得临济先师。于黄檗处吃棒底道理。师开堂日拈香云。此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于我太孤。本为大觉师兄。大觉于我太赊。不如供养临济先师。后唐庄宗。诏师问曰。朕取中原。获得一宝。未曾有人酬价。师曰。请陛下宝看。帝以手舒幞头脚。师曰。陛下之宝。谁敢酬价。庄宗大悦。示寂。问众曰。还识老僧么。众无对。师掷下拐子。端坐而逝。 谥广济禅师。塔曰通寂。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三十九世西塔光穆禅师
师。乃仰山慧寂禅师法嗣。僧问。如何是正闻。师曰。不从耳入。曰。作么生。师曰。还闻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同别且置。汝道。瓶嘴里什么物。出来入去。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汝无佛性。问。如何是顿。师作圆相示之。曰。如何是渐。师以手空中拨三下。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世南院慧颙禅师
师。河北人。上堂云。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时有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道。师曰。是。僧便掀倒禅牀。师曰。汝看者瞎驴乱作。僧拟议。师便打趁。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示寂。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世资福如宝禅师
师。乃西塔光穆禅师法嗣也。问。如何是衲僧急切处。师曰。不过此问。僧曰。学人未问已前。请师道。师曰。噫。问。诸方皆尽妙用。未审和尚此间如何。师曰。噫。问。古人拈槌竖拂。此理如何。师曰。哑。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师一日。提起蒲团示众云。诸佛菩萨。及入理圣人。皆从这里出。便掷下臂开胸。曰。作么生。众无对。师一日。将蒲团于头上。曰。汝诸人。恁么时难共语。众无对。师将坐却。曰。犹较些子。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一世风穴延沼禅师
师。余航刘氏子。参南院。院问。南方一棒。作么商量。师曰。作奇特商量。师却问。和尚此间一棒。作么商量。院拈拄杖云。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师于言下。大彻玄旨。依止六年。四众请主风穴。晋天福二年。州牧请开法。嗣南院。宋太祖开宝六年。癸酉八月十五日。登座说偈。跏趺而逝。寿七十八。坐五十九夏。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一世报慈德韶禅师
师。乃资福如宝禅师法嗣。 师无语句机缘。 三角志谦禅师。乃师之法嗣也。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二世首山省念禅师
师。莱州狄氏子。晚居风穴。会中。穴勉担荷大法。师曰。愿闻其要。穴遂上堂。举世尊以青莲目顾视大众。乃曰。正当恁么时。且道说个什么。若道不说而说。又是埋没先圣。且道说个什么。师乃拂袖下去。穴掷拄杖。归方丈。侍僧曰。念法华因甚不对和尚。穴曰。念法华会也。后住首山。宋太宗淳化四年十二月四日午时。上堂辞众。说偈。趺坐而逝。荼毗。收舍利建塔。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
|
|
四十二世三角志谦禅师 |
|
四十二世三角志谦禅师
师。乃潭州报慈归真德韶大师法嗣也。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速礼三拜。僧礼拜。师曰。一拨便转。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廿四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三世汾阳善昭禅师
师。姓俞。太原人。参知识七十一员。后到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全体现。师曰。师意如何。山曰。象王行处绝狐踪。师于言下大悟。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有问曰。见何道理。便尔自肯。师曰。正是我放身命处。后住汾州。芜坐一榻。足不越阃者三十年。道俗同曰汾州。而不敢名。师令馔设。且俶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乃宋仁宗天圣元年。阇维收舍利起塔。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三世兴阳嗣铎禅师
师。乃蕲州三角山。志谦禅师法嗣也。僧问。佛教与众生界。相去多少。师曰。道不得。僧曰。真个那。师曰。有些子。问。华盖忽临于宝座。师今何异鹊巢时。师曰。道不道。僧曰。师今底。师曰。输汝一佛法。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四世石霜处圆禅师
师。全州清湘人李氏子。谒汾阳。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诟骂。一日。诉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念岁月飘忽。已事未明。有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汾叱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举杖逐之。师拟伸救。汾掩其口。乃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汾祝之曰。吾在先师处亲证三昧。汝今已得。宜往南方。大兴吾道。宋仁宗庆历元年辛已。正月五日示寂。寿五十四。坐三十二腊。塔全身于石霜。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七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五世黄龙慧南禅师
师。信州章氏子。初依泐潭澄。分座接物。后诣慈明。遂造其室。明问。那里是赵州勘破台山婆子处。师不能答。次日又诣。明诟骂不已。师曰。骂岂慈悲法施耶。明曰。你作骂会么。师于言下大悟。后开法于同安。迁黄檗归宗。卒住黄龙。室中常设三问。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鲜有契旨。熙寍三月十七日。端坐示寂。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前山。谥普觉禅师。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五世杨岐方会禅师
师。生袁州宜春冷氏。参慈明。明上堂。师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师曰。官不容针。更借一问。明便喝。师曰。好喝。明又喝。师亦喝。明连喝两喝。师礼拜。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师拂袖便行。道俗迎居杨岐。宋仁宗皇佑元年丙戌。示寂。塔于云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五世龙湖普闻禅师
师。唐僖宗太子也。幼不茹荤。长无经世意。及僖宗幸蜀。师断发逸游。造石霜。问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霜曰。莫谤祖师。师曰。天下宗旨。岂妄为耶。霜曰。是实事。曰。乞求开示。霜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师于言下顿省。后至邵武。见山郁蓊秀。遂栖止焉。一日。龙求避殛。师纳袖中。龙感其德。穴岩下为泉。邦人建寺。因名龙湖。 三十余年。阐扬法化。临示寂。说偈有。我敛目时齐听取。安然而逝。塔于本山。谥圆觉禅师。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六世白云守端禅师
师。生衡阳葛氏。参杨岐。岐问。受业师为谁。师曰。茶陵郁和尚。曰。闻伊过桥遭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师诵偈。岐笑而趋起。师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询之。岐曰。汝见昨日打驱傩者么。师曰。见。曰。汝一筹不及渠。师复骇。曰。意旨如何。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 师大悟。巾侍久之。后出世。宋神宗熙宁五年丙戍。示寂。寿四十有八。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七世五祖法演禅师
师。绵州邓氏子。参白云。遂问南泉摩尼珠话。云叱之。师领悟。云一日问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处。教伊说亦说得。举因缘亦明得。下语亦下得。衹是未在。师遂疑。曰。既悟了。明得。说得。如何郤未在。参究累日。忽然大悟。走见云。云为手舞足蹈。师后曰。吾因玆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徽宗崇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上堂辞众。吉祥而化。阇维。舍利如雨。塔于东山之南。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八世圆悟克勤禅师
师。彭州骆氏子。为演祖侍者。部使诣演。演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使应喏喏。演曰。且仔细。师侍次。问。刑会否。演曰。他衹认得声。师曰。他既认得声。为甚郤不是。演曰。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聻师有省。后见鸡飞上阑干。鼓翅而鸣。大悟。通所得。演谓众曰。我侍者参得禅也。宋高宗绍兴五年八月五日。示微恙。趺坐而逝。塔于昭觉。赐号圆悟禅师。谥真觉。塔曰寂照。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九世大慧宗杲禅师
师。宣城奚氏子。年十七。依东山慧云院。薙发后。谒湛堂。俾侍巾裓。堂疾革。命参圆悟。闻悟上堂。语忽前后际断。悟乃策进之。师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悟曰。画也画不成。描也描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悟曰。相随来也。师便释然。曰。我会也。张魏公请住径山。众至二千。为时宰所恶贬。后赦还。隆兴改元。师示微疾。曰。吾翌日始行。至五鼓。亲书遗表。及贻魏公书。侍者请偈。书毕而逝。赐谥普觉。塔曰宝光。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廿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四十九世虎丘绍隆禅师
师。和州含山人。初谒长芦信次圆悟。悟问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曰。还见么。师曰。见。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悟叱曰。见个什么道理。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悟肯之。有问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为哉。悟曰。瞌睡虎耳。后出世开圣。次迁彰教。终于虎丘。宋高宗绍兴六年丙辰五月八日示寂。塔全躯于虎丘西南隅。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卅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世应庵昙华禅师
师。蕲州黄梅人。姓江氏。侍虎丘。顿明大事。丘忌日。师拈香云。平生没兴。撞着这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着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彔木。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宋孝宗隆兴元年六月十三日示寂。塔全身于天童太白峰前。寿六十一。腊四十三。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八月卅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世济颠道济禅师
道济。天台人。李驸马之后。父茂春。拜春坊赞善。隐于天台。母王氏。梦吞日光。生师。年十八。投灵隐寺瞎堂远公出家。得其密印。后居净慈。放旷不羁。言行叵测。淫坊酒肆。不避讥嫌。时号为济颠。临终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入灭后。有僧遇于六和塔下。复附书归。有忆昔面前当一箭。至今犹觉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往天台走一番之句。盖天台五百应真之一也。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一世密庵咸杰禅师
师。福州郑氏子。参应庵。庵问师云。如何是正法眼藏。师云。破沙盆。庵颔之。出世卫之乌巨。次迁蒋山祥符华藏。诏住径山灵隐。晚居太白。示寂。塔全身于天童山之中峰。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二世破庵祖先禅师
师。广安王氏子。参密庵于灵隐。师分座。有问云。胡孙子捉不住。愿垂开示。师云。用捉作么。如风吹水。自然成文。塔于姑苏之秀峰寺。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三世无准师范禅师
师。蜀之梓州雍氏子。初谒育王佛照。照问曰。何处人。师云。剑州。曰。带得剑来么。师便喝。照笑曰。这乌头子也乱作。后至灵隐破庵。居第一座。同游石笋峰。有道者请益。破庵猢孙子话。师于侍傍大悟。后开法径山。一香供破庵。宋淳佑戊申三月十五日。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移顷而寂。塔全身于照庵。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四世雪岩祖钦禅师
师。初参双林远。次参无准。准举主人公话。便可蹦跳。举衲僧巴鼻。佛祖爪牙。更无下口处。此病碍膺十年。后过育王。偶佛殿前行。忽然抬眸。见古柏触着。向来所得境界。和底一时飏下。始见径山老人立地处。正好三十拄杖。后出世潭州龙兴。晚住袁州仰山。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四世无用贤宽禅师
师。和州周氏子。参金牛于冶父。才见牛。便喝。师亦喝。牛曰。那里学得这虚头来。师曰。大有人疑着。牛便打。明日复见牛。牛引入合中坐。忽炉内汤瓶水溢。灰上冲。师豁然大悟。汗流浃背。呈偈。有水底泥牛吼一声。大千沙界一齐倾句。牛颔之。至正中。开法太湖普明禅。衲云臻。夜有天灯下照。远近叹异。特赐佛照圆悟之号。泰定三年九月十五日。书偈而逝。塔全身于太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五世高峰原妙禅师
师。吴江徐氏子。谒雪岩。才问讯。被打出。后睹五祖真赞有省。一日岩问。日间浩浩作得主么。师曰。作得主。岩曰。睡梦中作得主么。师曰。作得主。岩曰。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人公在什么处。师无对。遂入龙须五载。偶同宿推枕堕地作声。豁然大彻。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遂闭死关于天目。临终说偈而逝。塔于死关焉。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五世高丽铁山琼禅师
师。湘潭人。年十八出家。首谒雪岩。屡入室呈解。岩但曰。只是欠。在一日。忽触着欠字。身心豁然。彻骨彻髓。乃跳下禅床。擒住岩曰。我欠少个什么?岩打三掌。师设拜。岩然之。谒东岩。岩问。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上座作么生会。师曰。抱赃叫屈。岩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么。师曰。眉间迸出辽天鹘。高丽国王钦其道德。请至其国大弘法化。后袁州慈化。大弘法化。示寂。塔于观音阁后。事出明永乐间径山文琇着。增集续传灯录第五卷。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五世独庵道衍禅师
师。苏之相城人。族姓姚。年十四出家。于里之妙智庵。从虚白亮公习台教。后参愚庵。机契。掌内记三年。出世普庆。迁天龙。尝自题肖像曰。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永乐中。以佐命功。文皇欲官之。不可。一日召见。上潜令人以冠服被体。进爵太子少师。不得已。拜命奉使。道疾。上亲临示。示寂。封荣国公。谥恭靖。荼毗。舌根不坏。舍利五色。塔于西山。寿八十四。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九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五世石溪无一全禅师
师之行实无考。惟续藏载。师与高峰同印心于雪岩。而师之真仪。藏于鼓山。垂三百年。敬为临邈。用彰潜德。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六世断崖了义禅师
师。德清杨氏子。幼不茹荤。年十七。闻高峰上堂语。往谒之。峰令参万法归一话。一日。见松上雪坠有省。呈偈与峰。峰痛棒。堕崖下。自励精参。未七日。忽大悟。至死关。大叫曰。老和尚今日瞒不得我也。呈颂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出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峰始印。之后始落发。年七十。居师子正宗寺。一载而寂。谓禅者曰。老僧明日天台去。翌午。跏趺而化。诏赐号佛慧圆明正觉普度大师。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六世中峰明本禅师
师。杭州钱塘孙氏子。观流泉有省。诣高峰求证。峰打趁出。后民间官选童男女。师问峰曰。忽有人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峰曰。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师于言下。彻法源底。师辨才无碍。名闻九重。降香请法。道德尊隆。赐号普应国师。临终说偈辞众。塔全身于天目。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六世璧峰宝金禅师
师。乾州永寿石氏子。诞时。白光盈室。六岁出家。遍历讲肆。忽叹为非。遂更衣。谒如海于缙云。偶携筐撷蔬。入定三时方寤。呈解。不契。海谓师曰。此尘劳暂息耳。必使心路绝。祖关透。然后大法始明。师由是胁不至席者三年。一日。闻伐木声。汗下如雨。乃曰。古人道。大悟十八遍。小悟无数。岂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寻受记莂。出世五台。众至万指。至正洪武间。两蒙召对。问法称旨。壬子六月。示寂。荼毗。舍利五色。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六世松隐茂禅师
师。奉化郑氏子。年十八出家。奋志参方。首谒保宁。宁问。来作什么。师曰。生死事大。特求出离。宁曰。明知四大五蕴是生死根本。何缘入此革囊。师拟对。宁便打。师豁然悟入。晚岁退隐东堂。一日。示微疾。集众诀别。众请偈。师举手自指曰。此中廓然。何偈之为。端坐凭几。握右拳。枕额而逝。世寿八十有五。荼毗日有天华之祥。舍利无数。塔于瑞云西岗。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六世绝学世诚禅师
师示众曰。有志之士。趁众中柴乾水便。僧堂温暖。发愿三年不出门。决定有大受用。有等才作工夫。觉得胸次轻安。目前清净。便一时放下。作偈作颂。口快舌便。将谓是大了当。悮了一生。可惜。前来许多心机。中途而废。三寸气断。将何保任。众兄弟。若欲出离生死。参须真参。悟须实悟。始得。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七世天如维则禅师
师。谭氏。吉安人。出家后嗣法中峰本禅师。峰命首众。众骇且疑。及闻师提唱。莫不膺服。至正壬午。住苏州师子林。师终不肯开堂。唯以庵主礼接众。屡召问。称疾不赴。师既密契宗旨。尝示众曰。但当信取自家。有个活泼泼的。无所滞碍。直下体取。便是一念相应处。你但一切时。一切处。于心无心。于事无事。自然左右逢源。岂不庆快平生。后终于本山。有楞严会解及语录四卷。行于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七世千岩元长禅师
师。绍兴萧山董氏子。见中峰。授以狗子无佛性话。三年。闻雀声有省。扣峰求证。峰斥之。师愤然。忽夜半。鼠触翻猫食器。堕地有声。恍然开悟。往质峰。峰曰。赵州何故道无。师曰。鼠食猫饭。峰曰。未也。师曰。饭器破矣。峰曰。破后如何。师曰。筑碎方甓。峰乃微笑。后开法伏龙。元至正丁酉六月十四日。书偈曰。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投笔而逝。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七世无照玄鉴禅师
师。滇之曲靖普鲁吉人。父仕安宁。师乃诞焉。长依虎丘云岩净公剃染。与念庵为友。初习教观。叹非究竟。历参空庵一。高峰妙。契心印于中峰。峰命分讲为第一座。未几还滇。出世大华。大弘拈花之旨。终于大华。寿三十有七。塔于本山。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月卅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七世径山季潭泐禅师
师。台之临海人。八岁依笑隐学佛。十四薙染。出世径山。有声于时。明太祖召住天界。宠遇优渥。宋学士濂。赞师曰。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证大智慧。其推重如此。师着有全室集。并笺注金刚般若。暨心经。楞伽三经。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七世华亭玄峰禅师
师。本楚人。族姓周。因祖父宦滇南。遂籍昆明。母梦祥云绕室而生师。师少具威仪。有夙慧。年十二。博通儒籍。十四。厌尘劳。依雄辨法师出家。禀具。参宝积坛主。与雪庭禅师为友。一日看柏树子话。疑情现前。宴坐林下。经七日。闻鹊噪乃出定。东游。参天目。于中峰一语忘筌。遂获印证。返滇。峰示偈云。百亿日月绕四栏。光射银山穿铁壁。一庵内外赤条条。拈来总是心王苗。出世华亭。道风远被。至正九年己丑嘉平三日。示众曰。记取腊八。吾将归去。师生于中统丙寅。世寿八十四。僧腊七十。塔于本山。集有高僧传及语录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七世宗照莲峰禅师
师。晋宁段氏子。生而颖异。天性绝伦。年十八。礼云峰薙染。以生死为念。不忘参究。一日。闻伐木声有省。出滇见空庵。复叩中峰。乃获印证。至正间。回滇开法。盘龙山有黑井。为毒龙窟宅。颇为民害。师既建寺。书咒沉水而害息。宁州有虎患。辄伤人。师噀水驱之。虎亦潜迹。其神异甚多。师之肉身。龛于盘龙。至今岁月。朝礼者不绝。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八世万峰时蔚禅师
师。温州乐清金氏子。谒千岩。岩问。将什么与老僧相见。师竖拳曰。这里与和尚相见。岩曰。死了烧了。向何处安身立命。师曰。沤生沤灭水还在。风息波平月映天。岩命师充第一座。岩上堂举无风荷叶动。必定有鱼行。师震威一喝。拂袖便行。岩示偈。有无宾主句轻拈出。一喝千江水逆流之句。洪武辛酉正月十五日。趺坐而逝。塔于院西涅槃山。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五十九世宝藏普持禅师
师。久依万峰。峰付师偈曰。大愚胁下痛还拳。三要三玄绝正偏。临济窟中狮子子。灯灯续焰古今传。后开法。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世东明慧旵禅师
师。湖广王氏子。见宝藏。藏问。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汝作么生会。师向前问讯。叉手而立。藏诃曰。汝在此许多时。还作这个见解。师乃发愤。至第二日。蓦然彻法源底。遂呈偈曰。一拳打破太虚空。百亿须弥不露踪。借问个中谁是主。扶桑涌出一轮红。后住东明。宣德辛酉六月二十九日。跏趺而逝。荼毗获舍利。塔于本山东坞。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世古庭善坚禅师
师。昆明丁氏子。诞时。红光烛天。异香满室。十岁。依慈宗于五华。易名善贤。初参无际于金陵。际示以万法归一话。一日。阅圆觉经。至身心俱幻。豁然有省。十九。礼柏岩。遂改今名。再参无际。始蒙印记。付以衣拂。嘱曰。吾道自子大兴。临济慧命。勿令断绝。师掩耳而出。历主浮度天界诸名刹。后返滇。即创归化大弘直指之旨。着有山云水石集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一世海舟普慈禅师
师。苏之常熟钱氏子。初见万峰。机下有省。后诣东明。明问。曾见人否。师曰。见万峰。明曰。万峰即今在什么处。师罔然。明曰。恁么则何。曾见万峰。师归寮。三昼夜。寝食俱忘。偶香灯绳断堕地。大悟。见明。呈悟繇。明遂嘱付。后继住东明。临示寂。说偈而化。塔于东明寺之左。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二世宝峰明瑄禅师
师。因海舟造塔院。斧伤足有省。后充火头。一日被火燎去眉毛。面如刀割。以镜照之。豁然大悟。作偈呈舟。舟便打。师夺拄杖。曰。者条六尺竿。几年不用。今日又要重拈。舟大笑。师呈偈曰。棒头着处血痕斑。笑里藏刀仔细看。不是英灵真汉子。死人吃棒语喃喃。舟曰。即此一偈。可绍吾宗。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三世天奇本瑞禅师
师。江西钟陵江氏子。参宝峰。峰曰。甚处来。师曰。四川。峰竖拳曰。四川还有者个么。师曰。无。峰曰。因甚却无。师曰。非我境界。峰曰。如何是汝境界。师曰。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安名。峰曰。汝岂不是着空。师曰。终不向鬼窟里作活计。峰曰。西天九十六种外道。汝是第一。师拂袖便出。峰付偈曰。济山棒喝如轻触。杀活从兹手眼亲。圣解凡情俱坐断。昙花犹放一枝新。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四世无闻明聪禅师
师。闽中奚氏子。依天奇。奇问。苦乐皆心。因何外取。师曰。祇为不了。曰。是非皆事。因何妄承。师曰。错认定盘星。曰。迷悟皆人。因何不懂。师曰。早知灯是火。岂向四方求。奇付偈曰。道者心同慈妪心。争教赤子困群阴。辅成架海金梁子。佛缺方知补浩任。后开法随州龙泉寺。僧问。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石香亭。僧云。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丧却了也。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五世笑岩德宝禅师
师。金陵吴氏子。参绝学。因洗菜有省。遂携篮归。学见。便问曰。是什么。师曰。一篮菜。曰。何不别道一句。师曰。请和尚别问来。后围炉次。学问曰。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师曰。一火焚之。曰。恁么。则子无父母耶。师曰。有则有。佛眼觑不见。曰。子还见么。师曰。某亦不见。曰。为什么不见。师曰。若见即非真父母。学遂印可。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六世幻有正传禅师
师。溧阳吕氏子。闻花爆有省。参笑岩求证。岩曰。将从前得力处。一一说来。师具实。荅语中间。岩蓦趯出鞋。曰。向者里道一句看。遂把师话端打断。师通夕不寐。明晨伫立檐下。岩见唤师。师回顾岩。翘一足作修罗障日月势。师当下脱然。后出世龙池。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六世真圆月潭禅师
师。湘人。族姓萧。父宦金陵。乃诞师焉。年十八出家。天界秉具。遍扣当代名宿。白斋无际遍融诸老。皆相器重。后印记于月心老人。嘉靖初。卓庵鸡足聿成名刹。即今之华严寺是。时南诏大法。得盘龙古庭。及师相继。再振颓风。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七世密云圆悟禅师
师。宜兴蒋氏子。因挑柴过山有省。遂依幻有和尚。脱白请益幻。幻惟加骂詈。师惭闷交感。偶过桐棺山顶。大悟。乃呈幻。幻问曰。忽有人问汝。如何祇对。师蓦竖拳。幻曰。老僧不晓得者是什么意思。师曰。莫道和尚不晓得。三世诸佛也不晓得。一日。幻举拂子。问曰。诸方还有者个么。师震威一喝。幻曰。好喝。师连喝两喝。归位。幻遂嘱师扶佛法。后开法天童。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七世天隐圆修禅师
师。荆溪闵氏子。少失怙。母潘氏孀居。一日命携篮买腐。篮钱俱与店家。空手而归。被母呵责。师时工夫纯熟。遂脱白于幻有和尚。看赵州无字话。不得发明。偶阅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忽闻驴鸣。大彻。一日。幻有和尚见师。作女人拜。师遂得玄旨。呈投机颂。传深肯之。开法磬山报恩。示寂后。门人奉全身塔于磬山。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七世雪峤圆信禅师
师。浙之宁波鄞县朱氏子。年二十。乃自截发为头陀。一日。闻水鸟树林皆悉念佛法僧。有疑。遂东走西走。状若疯颠。长宿冷庙古祠中。一日。正趺坐时。忽空中垂大臂。掐师鼻。鼻梁本自隆直。从此如断。人咸怪之。遂大彻。有云。若非鼻梁断。那得顶门开之句。受幻和尚嘱。临示寂。有偈曰。小儿曹生死。路上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塔于云门。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七世如满月轮禅师
师。马龙易氏子。十八出家受具。参月潭。盘桓有年。得受心印。庄严万行。不以得少为足。遍参南北名宿。留燕都二十有六载。名动九重。两蒙赐紫衣。龙藏。晚岁返滇。历主华亭华严两名刹。大振颓风。有语录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本安无心禅师
师。湖南平江舒氏子。随母之燕。年十六。于法海寺。披缁圆具。究心宗乘。乆依南明广。于言下密契。与妙峰友善。万历己丑。诏赐紫衣。慈圣太后懿旨。命师与妙峰同送龙藏至鸡足华严。众因迎师驻锡大觉寺。于时滇南祖道。称极盛焉。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五峰如学禅师
河东蒲版常氏子。二十出家。不事文学。只以苦行磨砺性灵。参黄檗衹陀。晚见悟和尚于金粟。一日。见僧问悟。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悟便打。师恍然大悟。厥后打破水桶。扑灭烛光。种种机缘。于悟相契。悟印可。开法济生庵。示疾后。塔于金陵。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破山通明禅师
师。西蜀蹇氏子。阅志公劝世歌。不觉堕泪如雨。住破头山三年。一日崖上经行。不见有身心世界。偶失步堕崖下。损足。大悟。遂参云门湛然和尚。复参天童悟老人。得旨。归蜀。大阐玄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石车通乘禅师
师。浙之金华朱氏子。参悟和尚于金粟。一日。粟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问师曰。意旨如何。师云。白日穿针。悟连棒打出。师大悟。始见世尊拈花。临济痛棒。一切差别。无不了了。后开法金粟。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费隐通容禅师
师。闽之福清何氏子。久依云门湛然和尚。得省圆具。复参悟老人于金粟。问。觌面相提事若何。悟便打。师云错。悟又打。师便喝。悟又打。师又喝。至第七打。头颅几裂。伎俩知见。一切冰释。一日。悟问。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子作么生会。师云。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悟曰。了此又作么生。师便喝。悟曰。喝后聻。师云。更要重说偈言。悟休去。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朝宗通忍禅师
师。常州人。参悟和尚于金粟。悟拈大千禅师垂语。问师曰。猛虎以食为命。因甚不食其子。师云。惟人自肯乃方亲。悟曰。与么下语未在。师笑云。和尚只做得大千儿孙。复呈偈曰。不将一法与诸人。正是婆心海样深。曾忆香严击竹后。焚香遥礼谢师恩。悟指曰。人深恩恐不同韵。师云。和尚莫被这几个字换却眼睛。悟微笑。开法江西宝华寺。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石奇通云禅师
师。太仓人。参天童悟和尚。得法后住雪窦山。僧参。师问云。那里来。僧云。金粟来。师云。金粟和尚病好了么。僧云。他有病。某甲不知。师云。你自己有病还知么。僧云。某甲无病。师云。赃物现在。僧云。却被和尚看破了。师云。你病根太深。那里中毒来。僧拟议。师一喝。僧礼拜。师便打。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木陈道忞禅师
师。岭南林氏子。参密老人于天童。悟产难因缘。受嘱于密老人。密迁化。遂继席。复开法平阳。世祖章皇帝重师。诏入内宫说法。僧问。安居大内。密不通风。得旨南还。光生泉石。把住即不问如何是放行一句。师云。七通八达。进云。恁么则一月印千江。去来无朕迹。师云。一任纵横。进云。既沾新雨露。摆手出长安。师云。只许你一半。示寂。塔于平阳。谥弘觉禅师。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牧云通门禅师
师。苏之常熟张氏子。参悟老人于天童。呈万松关偈曰。古路松阴廿里长。过时谁觉骨毛凉之句。悟指曰。何不道。过时谁不骨毛凉。师言下有省。夜闻钟声。大彻。一日。呈病中行繇。自云诣实供通。悟目毕云。这些都不是。你再供通实消息。看师展两手。悟云。不是。师云。和尚瞒我不得。悟休去。开法古南鹤林。圆寂后。塔于姑苏之秀峰。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万如通微禅师
师。禾中张氏子。一日入城。闻一家打小厮。云。看你藏在那里去。不觉通身踊跃。即说偈曰。没处藏没处藏。全身独露在街坊。堪笑华亭摆渡汉。葛藤打得太郎当。呈天童悟和尚。悟印可。开法龙池。示寂后塔于本山前崖下。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浮石通贤禅师
师。当湖赵氏子。偶阅七贤女观尸陀林因缘。有省。说偈曰。一池蛙鼓夜喧喧。历历明明道口边。报道五湖林下客。从今不必更加参。后参天童密云和尚。得旨。开法松陵遁村石佛寺。示寂后。塔于径山。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林野通奇禅师
师。蜀之合阳金子沱蔡氏子。看一念未生前话。偶失足坠楼有省。参天童密云和尚。值童上堂。师问。今日四海衲僧云集。各各壁立千仞还许。诸人悟么。童云。你还梦见么。师云。悟尚不悟。梦个什么。童打云。你即今是迷是悟。师云。学人不在迷悟里。童云。打在什么处。师礼拜。童休去。开法栖真。塔于本寺。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林皋通豫禅师
师。得旨于磬山天隐和尚。开法镇江夹山竹林寺。因僧辞问。设有人问某甲夹山佛法。如何抵对。师云。一日惟担两度泥。僧云。恁么则某甲竟往也。师直打出。内翰金正希居士问。大悟底人。还有用心处也无。师云。有。士云。如何是用心处。师竖拳云。者个唤作拳头。士云。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声未绝。师震威一喝。士礼拜。示寂日。上堂辞众。归方丈。吉祥而逝。塔于本山前崖下。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玉林通琇禅师
师。澄江杨氏子。参磬山天隐和尚。看一口吸尽西江水话。师呈颂云。不似万法的为谁。谁亦不立始亲渠。有意驰求转暌隔。无心识得不相违。隐曰。不问你不似万法。要你会得。一口吸尽西江水。师于言下大悟。拂袖而出。自后当机不让。隐深肯之。有再来之称。开法报恩。道重宸庭。世祖章皇帝。请师内宫说法。赐大觉国师。于康熙甲寅岁。示寂。塔于西天目东坞。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箬庵通问禅师
师。松陵俞氏子。阅楞严有疑。参磬山天隐和尚。问宾主话。遂大彻。后出。住磬山夹山漏泽等刹。于康熙乙未季秋二十七日。蜕化于吴江应天寺。门人奉全身塔于南涧。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八世用周水月禅师
师。常德王氏子。少业儒。因阅金刚般若经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省。年十六。投古林脱白。志切向上。自谓。识量依通。非究竟法。遍参名宿。深求决策。至峨眉。忽获证琉璃三昧。胸中莹彻。了然无滞。晚见雪峤信和尚。呈所见。信颔之。旋滇。结庵鸡足。额曰水月。遂以名焉。一日。集众以法道相勉。端坐而逝。寿六十有四。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一月卅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九世溪行森禅师
师。粤东博罗黎氏子。依雪峤信禅师出家。得彻于玉林国师。顺治庚子间。蒙恩召入。力辞封号。赐呼慈翁。归隐于浙之龙溪。诏改为圆照寺。康熙丁巳六月二十七日。自书化期。寂于吴山华严寺。迎龛归圆照。建塔寺侧。世寿六十有四。生于万历甲寅腊月十有六日。迨雍正癸丑。追谥明道正觉禅师。生平言行。载入御选语录卷十一中。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九世一默宏成禅师
师。杭州钱塘王氏子。为三峰藏和尚首出。高隐于横山兜率庵。不轻许可唱灭之际亲嘱。灵隐豁公升座云。山僧屏迹横山。二十余年。向山头上待鲤鱼。又且抛针作钩。直不藏曲。幸有个不贪香饵的。肯效阿难。相续这一线子。山僧只向渠道。扶起门前刹竿着。若谓牡丹虽好也。须绿叶扶持。不若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越三月而化。时故明崇祯辛已六月廿四日也。塔于苏之玄墓西坞。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九世知空中峰禅师
师。湖南张氏子。十岁依水月脱白。精究毗尼。参柏树话。苦不得入。一日礼万佛名经。至三卷。举南无二字。忽身心脱落。即说偈云。虚空是佛身。我本世间人。我性与空合。非佛亦非人。遂创居九台。有密行老人者。居衡州南云。令人以衣拂致师。为临济三十二世。师拜受开法。一日谓众曰。三日后必雨。雨时相报。吾将去矣。至时果雨。侍者报师。含须绕殿三匝。坐翘一足而逝。寂寿七十七。有语录及草堂集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九世铁舟行海禅师
师。新安蒋氏。幼孤。赏忠灵院。见像教端严。欣然忘返。即僦食院中。佛前瞻礼经行。俨若老衲。脱白圆具后。专心向上。发明大事。印记箬庵。后出世江天寺。师赏梦。乘舟于烟波浩渺中。至住金山。与昔梦契。示微疾逝。年登七十。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六十九世华岩圣可禅师肉身
师。西蜀王氏子。业儒。生于崇祯元年七月十三日亥时。十五岁。避姚黄罹难。遇老僧。嘱念观音圣号脱险。二十七岁。遇辽阳禅师。薙发取名得玉。至洪雅八面山澄江和尚圆具。后遍参南北名宿。及见双桂老人。三句投机。得受印记。四十一岁。由南旋蜀至渝城。众士庶请住华严洞。创华严寺。为法勤劳。有语录九卷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世形山超宝禅师
师。豫章庐陵刘氏子。九龄时。病危急。父许送至本邑祇陀寺。礼慈乘师落发。年十九。求青原眉庵和尚戒。参承十有余载。乃后束包至杭。依圆照 溪禅师。力究心旨。大机契合。得法正宗。继住圆照三载。至康熙丁丑。受天目山请。说法三周。至庚辰。商诸护法。乞退养静。就于本山活埋庵。以尽余年。着有语录八卷行世。世寿七十五岁。生于崇祯癸卯七月初六日。寂于康熙己丑二月十七日。塔于本山南庵之东麓。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世豁堂济岩禅师
师。杭州仁和郭氏子。年十岁依灵隐。复初静主薙染。性聪颖。书过目成诵。初参三峰藏和尚。于净慈究竹篦子话。目不交睫者七昼夜。忽闻板声。不觉通身汗下。即作颂云。平地不风。起浪无端。四面滔天。突出南山。鳖鼻蓦头。一口吸乾。藏许之。因横山乖绝。为众义激。遂降子为孙。尊兄为父。故受横山之嘱。住灵隐破堂。中兴净慈。康熙庚戌七月二十日作书。辞诸檀护。兼书遗嘱。掷笔而逝。全身建塔于寺之右。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世性音迦陵禅师
师。俗姓李。籍隶沈阳。年二十四。投高阳毗卢寺。祝发受具。参本来面目话。有省。诣杭州礼理安梦庵。呈所见。蒙印可。历主理安归宗柏林诸名刹。法道大行。名动九重。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 封圆通妙智大觉禅师。着有语录二十卷。宗鉴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句八卷。宗统一丝十二卷。杂毒海八卷。宗鉴指要一卷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世海会溟波禅师
师。畿南武清郭氏子。年七岁。父母送往本邑天仙庙。出家圆具。与德心体真结侣参方。至天津如庵。礼大博。问。如何是某甲本来面目。博竖拳。师曰。除此还别有么。博便打师。疑情顿发。目不交睫四昼夜。因上单脱履。有省。依止三载。温研密稔。始蒙印可。结茆西山。又十年。始应檀。护请开法海会焉。有语录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二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世法乳超乐禅师
师。海盐陈氏。父母好禅悦。构庵延僧居之。师闻梵呗即依依欣慕。及失恃。乃就庵剃染。得法铁舟海。究明大事。继位江天。清圣祖南巡。奏对称旨。恩眷甚隆。赐紫。着有颂古。于野鸭子颂曰。一群野鸭贴天飞。何用邀名鼓是非。恨杀马师施毒手。错将鼻痛当知归。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一世楚云明慧禅师
师。浙江嘉兴人。妙书法。善诗文。长受形山禅师法源。人知其为诗僧。而不知为宗匠。栖隐秀水。结茅独居。雍正癸丑。奉旨召入。隆恩赐紫。特封悟修禅师之号。发帑建寺。御书觉海寺。命师居之。又敕迁杭之圣因寺。道扬德化。维时盛焉。在京与王大臣说法小参。均载御选语录。当今法会中。世寿七十二岁。生于康熙甲辰十一月初五日。寂于雍正乙卯二月二十八日。塔于禾城北郊之庐山广仁寺。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一世波停上渊禅师
师。冀州新河曹氏子。年十六。于海虞之三峰。适嵩隐法师。演楞严于城之新塔。至佛叱阿难多闻无益。遂愕然。期毕。疾返三峰。力参句中无意。意在句中。遽打破漆桶。不复为天下老和尚舌头盖覆也。屏乃呼众曰。波子亲余一十九载。所得者从上一滴。迥非时流所及。遂以信物授受。俾延正脉焉。既住灵峰。百废将举。于康熙己未冬戒竟。至晚集众诫勉执事。次早呼数子传衣。端坐而逝。全身建塔于寺之东冈。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一世圆通明广禅师
师。直隶雄县高氏子。父性果。母孟氏梦一灯入怀。醒而有娠。幼慕出家。年十八。父母相继逝世。遂祝发。参溟波。问。如何是父母未生已前本来面目。波便掌云。会么。云。不会。波云。参堂去。后结七西域。至第四日五更。胸中豁然。说偈云。三世诸佛坐底牢。一条鼻孔透九宵。从今看破娘生面。普天匝地任逍遥。波累微诘。抚而印之。有语录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一世量闻明诠禅师
师。出世金陵。香林嗣法。法乳乐禅师。康熙中。赐紫。上堂云。壁立孤峰。千山稽首。泼天门户。万泒朝宗。揭示摩酼。正眼提持。向上宏规。云云。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二世普荷担当禅师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氏。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足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坐书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置笔而化。寿八十一。着有翛园橛庵二集。拈花颂百韵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二世大晓实彻禅师
师。崇明陈氏。依天语出家。居终南山。忆洞山参云门公案。见电光彻证。述偈曰。奇哉奇哉甚奇哉。闪电光中正眼开。明暗两条生灭路。谁知无去亦无来。出山。参月潭和尚印可。弘法香林金山天宁等处。乾隆再幸江南。钦赐紫衣。师示微疾。说偈而逝。寿七十三。腊四十九。塔于金陵。紫金山之麓。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四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二世天慧实彻禅师
师。江苏兴化唐氏子。年十九。投本邑报恩庵贯之和尚。薙染圆具。参方受心法。于崇福灵鹫分座。领众十余年。清世宗访玉林琇国师法裔。师奉诏入对。机缘契合。呈颂三章。其一云。拳头不唤作拳头。换却时人眼里眸。一切圣贤如电拂。大千世界海中沤。承恩赐紫衣钵杖如意。命主罄山高旻及资福崇福四寺。乾隆十年四月初三寅旦。说偈而逝。有语录二卷。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三世红螺彻悟禅师
师。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丰润马氏子。幼颖悟。博通儒籍。年二十二。大病悟幻质无常。遂诣房山三圣庵。依荣池老宿剃染圆具。复历诸讲座。洞达观乘深旨。复参广通粹如纯翁。发明向上大事。粹翁迁万寿。师遂继席。声驰南北。宗风大振。晚岁诛茆红螺。栖心净域。衲子奔凑。聿成丛席。嘉庆庚午十二月十七日示寂。荼毗获舍利百余粒。着有梦东集行世。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三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
|
|
|
|
七十四世石钟松波禅师
师。鹤阳段氏。童年颖慧。了世皆幻。遂从德周上人脱染。参究宗乘。印心于野竹老人。出世石钟。兹是发光开创来。至师又一大兴。寺为鸡足全山之首。百废重兴。忍苦辱劳。为法为人。无我人相。继山门幸也。
|
|
|
赞曰
或说偈曰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一日.宣公上人作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