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水镜回天录

化老和尚著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141. 朱世行法师                                                    一九八七年二月廿一日

朱世行,曹魏时颖川人也。少年出家,恰值梵僧传僧衹律于洛阳,开使受比丘戒。誓以宣扬大乘教理为己任,于洛阳常讲道行般若经(支谶所译),觉得文句简略,义理未周 ,乃发心西域求梵本,至于阗国(新疆南部)得放光般若经梵本。如获至宝,命弟子法饶送回洛阳。法师留该国,年八十,圆寂于彼。该梵本于西晋时,由无罗叉及竺叔兰合译,流行京华,奉为圭皋,成为后贤求经之楷模云。

赞曰

般若放光    上达穹仓    遍照法界    圣教弘扬
世行尊宿    求法异疆    不惜身命    入灭彼邦

又说偈曰

古德为法忘疲劳    登山涉水皮肉焦
栉风沐雨常奔波    披星戴月苦中学
废寝忘餐惟求教    卑躬折节拜贤豪
吾辈今日承祖泽    法喜充满又逍遥

142. 道安法师                                                        一九八七年三月六日

道安法师姓卫,东晋常州扶柳人,世代业儒。神智聪敏,形貌黑丑,十二出家。其师以种种教化,令服劳执役。年稍长读经,日记万言,师甚器之。受具后,访明师,遇梵僧佛图澄,以师事之,受益良多。每复讲,字字不遗,句句精简,时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后北方扰乱,辗转至襄阳,初住白马寺,后建檀溪寺。每年演讲放光般若经两次。综理众经目录,注小乘经典及大乘经典。经文分序、正、流通分。立朝暮课诵,注重威仪,严持戒律。僧人一律以释为姓。着往生论六卷行世,其徒慧远大师遵之,年七十二,示寂长安。

赞曰

小乘开华    大乘结果    屡讲放光    阐明般若
建议苻坚    迎请鸠摩    广质菩提    同声念佛

又说偈曰

老云上德不执德    大圣化物一相合
日记万言深般若    夜览百家修多罗
善种菩提结佛果    高擎慧炬点娑婆
面容黑丑心清白    倒驾慈航度五浊

143. 法显法师                                                         一九八七年三月七日

法显法师俗姓龚,东晋山西平阳人。三岁时,父母送寺出家。受具后,常叹律本所译未全,立志西取原本。与志同道合者四人,由长安出发,至甘肃张掖时,又有五人参加。经敦煌,过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以白骨为路标。忍饥耐寒越葱岭,悬涯绝壁,崎岖难行。同行者,有死有归。法师以坚忍不拔之意志,九死一生抵天竺。历二十余国,学梵文,抄律本。后至师子国,获数种律本。十五年后,乘商船返国,不幸海上遇飓风,迷失方向(据近代史家研究,法师曾至墨西哥及美国西海岸)。从青州登陆,返回建业,译律藏及泥洹经六卷。年八十有六,示寂于荆州。着佛国记,为旅行指南,今有译本多种。

赞曰

天地精英    毓秀钟灵    佛教栋梁    众生救星
中国法将    战胜魔军    显公伟愿    志取律经

又说偈曰 

志大如天量比空    恩及后世永无穷
百折不挠常精进    一心求取戒律宗
山路崎岖多险恶    海航浮沉死获生
风送美墨西海岸    水洗崂山震旦东

144. 佛驮跋陀罗法师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三日

佛驮跋陀罗译为觉贤,北天竺国人也。甘露王之后裔。十七出家,精通禅律,赫赫有名。于东晋义熙二年(公元四○七年)航海至长安,大弘禅业,四方乐静者,闻风而至。一日,偶对弟子言:“昨见天竺五商船俱发,启程来震旦。”(三年后,果至广州。)但招时人嫉之,种种因缘,法师率弟子飘然南下,渡江至庐山,慧远大师欣然迎之。应大师之请,译菩提多罗禅经。后于扬州谢司空寺译华严经十卷,称为晋译本。译经第一日,有双童献华,见者叹为希有。年七十一,示寂于道场寺。译经多种,流通于世。

赞曰

东晋时代    佛法大兴    鸠摩陀罗    长安南京
译出华严    照耀古今    专持戒律    严守重轻

又说偈曰

甘露王子为沙门    童真入道不染尘
遵佛遗嘱师木叉    助友宣扬正法行
庐山远公大欢喜    终南罗什倒履迎
苦心劳骨担大任    疾风硬烛万古兴

145. 实叉难陀法师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四日

实叉难陀译为喜学,唐于阗国人,精通三藏,为西域高僧也。贤首国师为武则天讲华严经,帝感经义未周,遣使至于阗国求梵本,并礼请译经法师。于证圣元年(公元六九五年),法师应聘至洛阳,于佛授寺译华严经,参加者有义净、法藏、日照诸法师。帝供养,有时将经文加以润色。四年后。译成八十卷,称为唐译本,帝为撰序。贤首国师宣讲此经,至华藏世界海品时,道场震动。又译地藏经等十余种,重译往生咒为十四句,有五十九字。法师于五十九岁时,示寂于长安。荼毗时,舌根不烂,证明所译之经典不谬。后人建塔于长安,名为华严三藏塔。

赞曰

唐朝中叶    武氏则天    虽有秽名    护法身先
重视佛教    礼请高贤    实叉难陀    八十华严

又说偈曰

于阗高僧莅中原    大阐正法译华严
重重无尽深如海    义义显圆高比天
贤首讲解感地震    清凉疏钞照人间
九九卷末普贤愿    虚空法界俱包含

146. 龙裤禅师                                                    一九八七年三月廿七日

龙裤禅师,不示人姓名,少年家贫,青年为僧。自在山洞,参“念佛是谁?”话头。昼夜精进。数年后,明心见性,下山行菩萨道,于路旁设棚施茶,解行人之渴。某日,明代皇太后逝世,请福建高僧超荐。众僧经茶棚时,师随行荷物。至京入宫门,余僧皆入,唯师以头着地倒行而入。帝问何故?曰:“门下有金刚经。”掘之,果然有金刚经。帝敬信之 ,设坛超荐,仪式简略,一桌一椅,供太后魂幡,偕帝登坛,而说偈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不生,超升天界。”言毕,太后空中顶礼,升天而去。帝赠龙裤一条,故名龙裤禅师。又施宝塔一座,即今泉州承天寺之飞来塔也。

赞曰

假名龙裤    非悟似悟    衣里明珠    自性常住
袖中宝塔    万里一步    承天古迹    世人注目

又说偈曰

路旁施茶解渴烦    无端僧众闹喧喧
服劳执役挑行李    登山涉水过大川
入门倒行头朝地    升坛作法手指天
太后顶礼欢喜去    天子感谢拜金仙

147. 秤锤禅师                                                   一九八七年三月廿八日

秤锤禅师,俗姓蔡。明代人,云南昆明籍,务农为业,好善乐施。其妻貌美,不守妇道。蔡知而不问。一日,时机成熟,提前返家,自做饭菜,请妻情人饮酒,并将妻及财产,尽数布施与妻之情人。一心无挂,脱俗离尘。昼种菜,夜静坐,不懈怠,不放逸。三年后,其妻受情夫虐待,忆前缘,烹金丝鲤鱼,一面焦,一面黄,往寺供之,师不受其供,将熟鱼置于潭中,自活悠然而逝。至今昆明黑龙潭尚产黑黄相配之鲤鱼,一时传为佳话。此种境界不可思议,若能想得开,放得下,便解脱自在矣!

赞曰

菩萨示现    种种化身    士农工商    假里藏真
财色不动    名利难侵    合光混俗    超出凡尘

又说偈曰

秤锤钢铁最贤贞    主持公道不错分
难舍能舍惟美色    至亲不亲有道心
志公食鸽超三界    禅师熟鱼又重生
古今多少奇怪事    法尔如是无减增

148. 神秀禅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

神秀禅师俗姓李,唐时河南开封人。身高八尺,秀眉大耳。具帝王相,备圣贤仪。幼博览经史,多闻强记。出家后,初习戒律,继修禅那。五十岁时,亲近五祖忍大师。以樵汲执役而求道,服务五年而为上首。五十六岁,呈偈 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灭后,住当阳玉泉寺,大弘法要,学者云集,师尝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武则天闻名召见,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百岁而寂,谥大通禅师。王公大臣送至龙门。遗留看心看净禅。谓之渐教,即离妄得真也。

赞曰

出类拔萃    仪态高贵    习戒修禅    一会万会
为帝门师    妙语应对    松柏常青    寿龄百岁

又说偈曰

身高八尺貌堂堂    耳大有轮作法王
天龙恭敬不为喜    国主迎请更安详
楞严妙定流传广    金刚般若化群芳
唐朝北秀菩提树    荫覆古今得清凉

149. 神会禅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四日

神会禅师俗姓高,唐湖北襄阳人。幼学五经,次执老庄,览后汉书,知有浮图之说,萌出尘志。初于当阳玉泉寺为沙弥,后参曹溪南华寺六祖慧能大师,应对中肯。六祖临寂曰:“神会小僧,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祖灭二十年后,渐教盛行于京洛。师于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不惜身命,为天下学道者定宗派辨是非。安史之乱,两京失守,渐教衰。师助平乱有功,受肃宗礼待,从此顿教兴,宗风丕振。年九十三寂,着显宗记传世,后称荷泽大师。

赞曰

童子童子    知行知止    聪明睿智    克终克始
大阐顿门    确定宗旨    绍隆薪传    流及万世

又说偈曰

博学孔孟及老庄    颖悟绝伦志汪洋
禀赋奇才当大任    修复觉性放毫光
护教护国建功业    度自度他返故乡
善恶毁誉皆平等    六祖真语未夸张

150. 义净法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日

义净法师,俗姓张,唐山东历城人。十四薙染,慕显、奘二公取经之壮举,志欲效之。于三十七岁,海路至中天竺,于那烂陀寺留学十一载,又参方十余年。于证圣元年回国,取梵本经典四百余部,舍利三百余粒,帝迎于东门。初助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后译庄严王经、孔雀王经等二十余部。着“南海寄归内法传”,为珍贵之资料。年七十九,寂于长安大荐福寺,建塔纪念,为小雁塔。位于长安城南,与大雁塔相对。于明代时,地震塔裂而不倒。十二年后,重逢地震,塔裂复合,至今留一痕迹而已。

赞曰

出东钟灵    迭出圣人    义公法将    诞生历城
幼怀大志    壮龄西行    天竺留学    翻译佛经

又说偈曰

唐代佛法甚兴隆    屡出奇才震旦东
国王重教崇缁素    阇梨弘经转法轮
玄公翻译大般若    义师取回庄严文
古德不畏跋涉苦    后贤切莫弃前程

151. 鉴真律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

鉴真律师,俗姓淳于,唐江苏江阳人,少年出家,受具后,各地参访明师,学习律藏。四十七岁,学城归扬洲,宣讲律学。弟子三十五人,各化一方,同弘律教。师受日僧邀请,赴日传戒,不幸五次失败。六十六岁,乘日使船出国,次年抵奈良,于东大寺设坛传戒。当时天皇、太子、文武大臣等,皆受菩萨戒。后于奈良建唐招提寺,讲律传戒,深受朝野尊敬,为日本律宗始祖。师将中国文化传于彼邦,如建筑、雕刻、绘画、文学、音乐、医药等。曾言:“为传律学,不惜身命!”有百折不挠之精神,达成誓愿。年七十六,寂于该寺,金刚之体,肉身菩萨,至今受人瞻仰。

赞曰

再接再厉    勉旃勉旃    百折不挠    一篑成山
传播律学    两肩荷担    交流文化    末法仰观

又说偈曰

栉风沐雨倡教化    登山涉水度顽贪
五次失败仍前进    一举成功接后贤
艺术音乐传瀛岛    建筑医学授夷蛮
徐福遗志今已偿    和平使者亿万年

152. 刘谦之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七日

刘谦之,乃是北齐之太监。陪同王子赴清凉山礼拜文殊菩萨。王子知往昔杀业甚重,故今生患恶疾。不恋王位,燃身偿宿债。誓言:“燃身供圣,消我怨债,若得人身,再为僧相。”刘深受感动。自思:“身为王子,尚发此愿,何况我为太监,更要发心修行。”蒙帝特准,旋至清凉山静修,以华严经为功课。拜华严,诵华严,写华严。总之,经不离身,身不离经合而为一,打成一片,精进不懈。某日,发愿止食三七日,勇猛精进,复现大丈夫相,豁然贯通华严妙理,发心着论,下笔如流,不加思索。论成六百卷。

赞曰

身为太监    侍奉王前    影响发心    专修华严
具丈夫相    论六百篇    流通世界    同结法缘

又说偈曰

菩萨示现种种形    贩夫走卒度有情
心地平坦离贵贱    性天朗照舍华荣
大经妙论六百卷    玄文奥义万千重
谦公真挚豁然悟    表里精粗悉圆通

153. 李通玄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八日

李通玄长者,唐山西太原人,智慧超群,行为脱俗。戴桦皮冠,穿麻布衣。无论寒暑,赤足而行。日食一饼十枣,修真养性,与世无争。一日,遇异僧,授华严,贯通义理,深明奥旨。拟着论,觅寂静处,遇虎驮经,至山洞,虎伏地。长者入洞,洞宽广而清净,惜无水,夜半狂风大作,巨树吹倒,流出甘泉。长者每夜,从口放光,照洞如昼,着华严论。日有二天女送食,供养文房四宝。四年论成,有四十卷。二女不复来。年九十有六,端坐而化,顶放白光,直射天空。葬时,斑鹿围绕悲鸣,白鹤盘旋而去。

赞曰

桦冠麻衣    面瘦骨奇    东夏赤足    春秋枣食
偶遇异僧    授与尘经    着论四十    成佛伟因

又说偈曰

异相奇人卓不群    忍饥挨饿志出尘
猛虎驮经寻静处    天女送食着宏文
精阐奥义重重显    启发华严门门新 
通玄达化抵宝所    有情无情入佛城

154. 僧肇法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廿四日

法师俗姓张,东晋陕西长安人,家贫,缮写为生。博览群经,对老庄之学,研究深入,读道德经时,而感慨曰:“美则美矣,未尽善也。”后阅维摩诘经契入,乃离尘脱俗,不久通达三藏。二十岁时,至甘肃姑臧,亲炙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学般若。后同什公同返长安,于消遥园,助译大乘经典,介绍龙树菩萨思想,如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师着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统称肇论,对中国哲学有所贡献。惜寿不长,年三十一,卒于长安。据说为姚兴所害。临形时,作偈曰:“四大原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云云。

 赞曰

 博洽淹贯    达登彼岸    光芒万丈    破无明绊
 生死自由    名利早断    白刃临头    春风满面

 又说偈曰

 赛霜欺雪志高洁    寒岩独坐狂心歇
 松柏青青傲冷岁    金刚坚坚度热劫
 英年未展冲天愿    今日犹存满地歌
 伟哉丈夫当如是    威武不屈真豪杰

155. 道生法师                                                      一九八七年四月廿五日

法师俗姓魏,东晋河北钜鹿人。颖悟出众,过目不忘。从竺法汰剃度,故名竺道生。十五升座说法,头头是道。与僧肇同学,为什公门下四哲之一。融合儒释道理,倡“顿悟成佛”。顿悟者,直悟本心,不藉文字,立地成佛。本着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坐佛之旨,强调阐提(信不具 )亦有佛性。时人谤之,乃至虎丘山为顽石说法。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住虎丘青园寺,某夜,雷雨交加,电光闪闪,青龙升天。有人谓:“龙升天,生公去!”改寺名为龙光寺。不久,至庐山。后大本涅槃经传至,内云阐提有佛性,时人始信公有卓见。于庐山精舍讲涅槃经,端坐安详,寂于法座,应己誓言。著作多种,惜未流通。

 赞曰

 直抵法源    见甘露泉    普润众生    觐天中天
 针针见血    口口谈玄    虎丘佳话    人人乐宣

 又说偈曰

 真知卓见超凡流    阐提佛性不二求
 早契佛心承遗嘱    别开生面传千秋
 顽石点头虎丘岭    狂风吹体龙飞游
 端坐讲席寂不动    万古长存美中休

156. 陶渊明                                                           一九八七年五月一日

名潜,字渊明,东晋江西浔阳人。陶侃曾孙,好读书,志清高,不羡名利。一生爱菊,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佳句。后为彭泽令,耻同流合污,为官八十日,辞官归里,曾曰:“不为五斗米折腰。”作归去来辞以见志 。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生安贫乐道,诗酒自娱,故称田园诗人。不贪名利,唯贪杯中物。以“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为座右铭。文章有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等,令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是位乐天派之文学家。对政治感伤,回天乏术,隐庐山之阳,与慧远大师往来甚洽,因嗜酒未入莲社。年五十二卒, 后称靖节先生。

 评曰

 家贫无酒    乞诸邻友    出仕县令    挂冠而走
 归去来兮    折腰五斗    志虽清廉    杯常在手

 又说偈曰

 靖节先生号五柳    吟诗论文不离酒
 醉赏秋菊东篱下    觉看春泉南山左
 观云无心自出岫    悟鸟倦飞双还游
 木欣欣荣达万物    宇宙变化无止休

157. 谢灵运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日

名灵运,小字客儿,南北朝时,刘宋河南太康人。谢玄之孙,承袭祖荫,为康乐公。生于鼎食之家,生活奢侈,车服鲜丽,喜游山水。文学之美,独步江左,称为山水诗人。初为永嘉太守,纵情山水,不理政事,被免官职,隐居会稽东山。曾为庐山东林寺建莲池,因性放荡,未入莲社。后与慧观及慧严二师删改大本涅槃经为三十六卷;赞同生公“顿悟成佛”说。自为清高,目空一切。每成一诗,无论贵贱,莫不争写,有洛阳纸贵之势;宋文帝赞其诗及书为二宝。因诗有“韩亡子房愤,帝秦鲁连耻。”二句,触怒文帝,骄傲被诛,年仅四十八。有诗集传世。

 评曰

 贫无谄难    富有骄易    纨袴多才    非载道器
 虽造莲池    葬浊恶地    世当戒之    横行招忌

 又说偈曰

 才高气傲玩山水    七步成诗曹父鬼
 煮豆燃箕釜中泣    执柯伐木吊马嵬
 狂者进取胡太过    狷士不为又弗追
 天地造物何其巧    任性妄行死未悔

158. 刘遗民                                                           一九八七年五月八日

名程之,字仲思。东晋江苏彭城人,幼失怙,家贫性孝,通五经,对仕途淡泊。时谢安等人推荐,谢绝不就,称赞为遗民。后访慧远大师,志同道合,遂入莲社,作结集白莲社文,刻石留念。居庐山十一载,终日念佛,不间断,得念佛三昧,故感应颇多。某日,见阿弥陀佛紫金色身,大放光明,覆照其身。复次,于梦中见七宝池中八功德水,有人告曰:“可饮之。”只饮少许,清凉肺腑,全身放香。次日,对慧远大师言:“我往生因缘熟矣!”于是焚香三支,长跪合掌。叩齿三下,西归而寂。

 赞曰

 莲社遗民    念佛精勤    一心不乱    万劫难寻
 慧远座下    九品先登    普愿未来    净土往生

 又说偈曰

 庐山东林莲社成    一心念佛求往生
 万德洪名不间断    九品莲华必然登
 七菩提分八圣道    五根力熟六道盈
 信愿行粮须早备    烦恼灭尽破无明

159. 王维                                                               一九八七年五月九日

名维,字摩诘,因喜诵维摩诘经故。唐代山西河东人。生于佛教家,其母笃信佛,持戒坐禅。其母卒,舍庄为寺。居士自幼耳濡目染,虔诚信佛。五岁能文,善绘墨山水,分外传神,近视乱墨一片,远观奇峰异谷活现纸上。后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年丧妻,不续弦。晚年长斋,念佛坐禅。自奉俭朴,常斋供僧。受神会大师之嘱,撰六祖碑铭,可知对佛法研究如何之深。惜对国未尽忠,待友未尽义。安史之乱,未离京随驾西蜀;挚友孟浩然来投,未能及时引见唐明皇。临终时,索笔写告别亲友书,投笔而逝。年六十一,着辋川集行世。

 赞曰

 夙植德本    现宰官身    吟诗作画    稚龄能文
 承母遗训    舍宅寺门    投笔而逝    古今奇人

 又说偈曰

唐代震旦王维摩    佛教家庭修多罗
 智慧超人为右相    行解并重驾法舵
 能诗善画悠然乐    文章道德俱洒脱
 预知时至别亲友    谈笑往生觐见佛

160. 韩愈                                                            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二日

名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慈父见背,兄嫂抚养,相依为命。刻苦学儒,品行正直。中进士,获博士。复兴古文,不遗余力;倡散文,击骈文。曾任吏部侍郎。唐宪宗迎佛舍利供养,韩上“谏迎佛骨表”,帝阅大怒,欲斩首,幸经宰相裴休请帝赦免一死,贬潮阳为刺史。路过蓝关时,其侄现前。触景伤情,有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 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至潮州时,专诚访大颠禅师。禅师问:“公之高才,比佛图澄、鸠摩罗什、宝志如何?”曰:“不如。”禅师曰:“公不如彼,而彼事佛,公以为非,何也?”无言以对。年五十七卒,着昌黎文集传世。

 评曰

坐井观天    藐视大千    以蠡测海    探究根源
 被贬潮州    幸遇老颠    指破迷津    登正法船

 又说偈曰

 居山隐谷性孤独    荷道自命一狂夫
 谏迎佛骨贬潮郡    驱逐鳄鱼入海湖
 大颠指破迷途返    湘子接引赴觉都   
 歧路知归犹未晚    苍茫动摇果异熟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