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假修真
我们的身体像一棵觉道之树。
神秀大师曾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们想成佛,要借假修真,在假的身体上也要用功夫。为什么说身体是假的?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四大是地水火风,身体内坚硬者如筋骨,属于地大;津液、唾痰等属于水大;体内的暖气属于火大;呼吸气则属于风大,身体就是由这四大假合而成的。在我们身内,另外还有一个佛性,这个佛性,修得好则能成佛;若不懂得修,则会作鬼。人身就像一个化学工厂,且看你放进去什么原料──假如放进去良好的材料,则有良好的产品;若放进去不良材料,则有不良产品。
佛性根本上能控制这个身体,但有时候身体不听话,不守规矩,做不合法事。你教它不修行,它高兴得不得了;你教它忍耐,它觉得很不容易;你教它发脾气,它觉得很容易。再讲一个简单的譬喻,一般青年男女,你若叫他修道出家,他很不愿意,你若叫他快点找对象,他则高兴得不得了。佛性住在四大假合的身体内,像人在房子里住一样。人所住的房子,也需要土、木、水、火等造成。房子有什么作用?是为了住人的,若没人住,房子丢空便坏了。人到临死时,佛性离开身体,这个身体便臭了、烂了,地水火风,各归其所。当这个佛性来了就做人了,若去了,则四大各有所还。
可是,人欲修成佛,也须要借着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来帮助佛性,所以神秀大师偈云:“身是菩提树”,菩提是“觉道”,我们的身体像一棵觉道之树。心如明镜台,我们的真心是佛性;这个佛性本来看不见的,但现在勉强设一个譬喻,把它叫作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要时时将佛性收拾干净,莫使惹尘埃。这首偈颂代表渐悟法门,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向前修,在未开悟之前,必要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而进,说:“我一坐下来便开悟。”那叫野狐禅,才有古古怪怪的现象。真正用功的人,其心不散乱,如如不动,时刻不忘用功。从前已讲过,打坐时舌尖顶上颚,有津液便吞下去,这津液能把身体调和,能治百病,叫做甘露水,能滋养你的法身慧命。
前面说完神秀大师的偈颂,接下来讲六祖惠能大师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为六祖是顿悟人,他已真正明白本体,所以说这个觉道本来不是一棵树,不能拘泥于形相上。明镜亦非台,明镜喻佛性光明,但这个佛性并非有个镜台摆在那儿。本来无一物,佛性本来什么也没有,干干净净的,又何处惹尘埃?
这两首偈,代表顿、渐两个法门,但二者能相得益彰,并不抵触;我们不要误会,以为神秀说错,六祖才说对了,其实这两个阶段皆是修行人必经之路。
我们打坐,正在抽丝剥茧,我们如蚕作茧,被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所困;这七情虽不能立刻断尽,也得一点一点把它减轻。
(一)喜:不要过分喜悦,一笑就笑到发狂。
(二)怒:更不能发脾气,所谓“星星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禅时心平气和,坐得很平安,一旦发脾气,则百病丛生,周身骨节疼痛,因为瞋火已把菩提树烧光了。
(三)哀:不能过分的悲哀不节。
(四)惧:心有恐惧,则不得其正。
(五)爱:见到美色生爱欲心,见到旁人有好东西便想占为己有,这都是贪爱心。
(六)恶:恶则与爱相反,爱到极点便厌恶了。
(七)欲:这包括一切欲念,皆与道不相应。
这七情要一点一点减轻,故要时时勤拂拭。七情减轻到极点便没有了,这时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参禅,都在用功。这时已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 于一九八七年四月廿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