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师群英谱
◎ 陈心平 文
杨富森教授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宣公上人在万佛圣城,以“杨校尊,授洋文,杨洋同音不同字”为上联,叫大家对下联。这杨校尊就是法界大学中文课程主任杨富森教授,因为上人请杨教授担任法界大学校长,杨教授加以推辞,因此上人给他取了这个一校之尊的称号。宣公上人和杨教授第一次见面,就是从中国的对联诗词谈起。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了四个半钟头。
杨教授幼年在乡塾念书,二十岁考入燕京大学主修新闻学系。这段求学历程为他奠下扎实的中文底子,无论古文或白话文,他都有深厚的基础。抗战期间,在各大报社新闻单位等,历任编辑、编译、记者的工作,更训练出他对文字运用的敏感度。
一九四八年起,杨教授进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攻读,并同时担任中文助教。七年后,拿到哲学博士。一九六○年起,杨教授先后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宾州匹兹堡大学、德国雨堡大学等校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并曾任匹兹堡大学东亚语文系的系主任。一九八三年退休成为荣休教授。在这段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杨教授开创出一套“汉字拼声法”。这个方法有效地将华语推广于西方,嘉惠西方的学子。这套“汉声拼声法”,杨教授所著,由法界佛教大学印行再版的《大学中文》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杨教授幼年见母亲长斋礼佛,自己也随着吃了近二十年的长素。在宣化上人的推介下,他阅读了《华严经》、《六祖法宝坛经》、《地藏经》。看过艰深的经文,他有感而发地说,佛教为什么不普及?就是因为缺乏一般人易了解的读物。多年来,万佛圣城致力于英文佛经的翻译,杨教授认为这是很好的做法,有助佛教的普及。
杨校尊为人幽默风趣,妙语如珠,带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老当益壮的杨教授,来到万佛圣城,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一群中、美后学,为大众贡献所长。以一颗赤子之心,加上人生历练,所涵养出的长者风范与智慧,使得他有一个更洒脱,悠然自得的人生,虽然他自谦不懂佛法,但观其生平事迹,实在是一位仁义可风,老而弥坚的行者。
易象乾博士
易象乾博士曾与多位饱学之士,及时下知名心理学家、宗教人士,共同工作,吸取彼等专业知识。又广游欧洲、北非,曾求学于巴黎大学,后获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心理组荣誉毕业生。因任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助理,而在精神病院研究个案,也主持国家科学基金会,参与多项心理单位工作。为了解中国哲学与宗教方面的文字而学中文,并对坐禅发生兴趣。遇宣公上人后更受教往台湾深入学习中文,并寻访善知识,了解佛法。
一九六七年回美后皈依上人,先后获中国文学硕士、博士,并钻研佛法,参与译经委员会多项翻译工作,同时也担任口译、讲解经典,帮助许多西方人士认识佛法。在一九六八年,上人开始九十六天楞严法会就是因为易博士带着三十多位美国大学生由西雅图来向上人请法而开演大法的。
易博士有一儿一女,女儿瑞华是第一位毕业于万佛圣城中小学,接受佛教教育的学生。后毕业于史丹佛同时拿到亚洲研究的大学文学与硕士学位。易博士目前任教于三籓市州立大学哲学与宗教课程。
万佛圣城太极拳老师 ─ 潘柔世先生
位于北加州达摩镇的法界佛教大学今年秋季班开设太极拳课程,由来自台湾的七十二岁老先生潘柔世任教。潘柔世先生曾获国际武术比赛老年组冠军,他以太极拳面对一切快慢招式,以柔克刚,以慢制快,深获太极拳精髓。
潘先生自三十九岁起练习太极拳,当时他的健康状况很差。所幸他是极有恒心毅力的人,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因此四十余年来,在忙于成衣生意的同时,他每天都利用清晨三个小时,勤习太极拳不辍。潘先生认为,太极拳也是一种“道”,人生最终的真理之一,因此由练习太极拳中,他练到无比平和安宁的心境。在练太极拳以前,他很容易动怒。学了太极拳之后,他现在已成了一个没脾气的人。潘先生很喜欢太极拳,当他练拳时,总感到身上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使他觉得身心轻快健康。他常说,太极拳是免费的万灵丹,足以治疗绝大部份的疾病,甚至癌症。他相信练太极拳可防止癌细胞扩散。
最难能可贵的是,潘先生自四十岁起便断欲,精气神不外泄,自然元神饱满,活力充沛。他说在学习太极拳一年以后,他发现若不断欲,则练太极拳时,脚不易站稳。此外,烟、酒容易扰乱心神,他也决定一起断除。四十岁这年,可以是潘柔世先生一生的转折点,放下烟、酒、色,又得到太座全力的支持配合,体会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的道理。他指出,练太极拳练得好时,体内热腾腾,皮肤却是凉的,因为毛孔全部锁住,全身像是被一层铁膜覆盖,不但不畏寒冷,甚至感觉外来的细菌无法入侵。自那时起,他便不曾感冒过。
一般人很难自动断欲,潘先生是如何做到的?他说:“就像师父常讲的:观一切男子是我父,观一切女子是我母,对父母要尊敬、孝顺,自然不起欲念了。”谈到孝顺,潘先生表示,他十岁负笈日本留学时,听到老师说,真正的孝顺,是不让父母烦恼。他当时一听,如醍醐灌顶,大受感动。想了好几天之后,他终于想出一个不教父母烦恼的好方法,他开始每天写一封信回家,不但报告自己的生活、学习状况,也附上每日开支会计报告,没有任何隐瞒。每天一封家书的习惯维持了十年,直到返回台湾为止。这份恒心毅力,促使他对人生的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
在日本留学十年,潘先生受过完整的日本中、大学教育,因此他的日文说、写都很流畅。目前他正将宣化上人的法语翻译成日文,即将译出的“春日莲华”﹝宣化上人法语摘录,目前仅有中文版﹞日文版。他也在法界佛教大学新设的日文课程任教。今年法界大学秋季班结束后,他计划返台一行,明年再来检视学生的学习状况。
来自马来西亚的物理老师 ─ 颜亚日
来圣城以前,持有物理文凭、教育文凭、医学文凭的颜亚日,教高中物理已十七年余。他认为,物理只能解释物质及时空的自然规律。超越物理现象的心灵世界,及众生心灵对世界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科学无法求证的。佛法可以说明科学,但是科学只能有限地印证佛法。
本着对佛法的诚心与信念,颜亚日决心辞去教职,来圣城当学生,也担任义务教师。他的同修丘韵宜,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毫无异议地带着四个孩子同来圣城。他解释说:“我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生命已过了三分之二,真要为佛教做事也只剩三分之一的生命。”
“上人育良培德的教育目标,及艰苦办学的精神,使我非常的感动。”他认为从教育下手,是奠定正法佛教住世的基础。自小学、中学以迄于大学,是衔接往圣先贤,并培养佛教接班人的一道桥梁。所以他很欣慰自己的孩子都很欢喜在圣城受教育,并接受佛法的薰陶,并希望他们将来能为佛教出点力量。
全家素食已六年的颜老师表示,七年前他的同修首先提议由十斋期改为全素,他却担心孩子营养不足而未答应。次年他来到万佛圣城参加水陆空大法会,亲身体会了诸多的感应。他认为感应道交是由心境体现,而非心理的幻象。当年返回马来西亚后,立即同意全家素食。
目前他在万佛圣城的中、小学教自然科学和数学。他希望能将学校的科学室逐渐充实,提供学生理想的科学训练。
开辟正命的新天地 ─ 王青楠博士
我出生在北京,来美前从未接触过佛教。一九八五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来美国攻读物理博士学位,毕业于普度大学。
一九八○年代中起,中国大陆社会风气动荡多变,改变我对利益人群的许多理念,我的思想也很难定型。生命目标的丧失,在我心中形成一股力量,促使我去开辟新天地。我开始阅读课外书籍─摄影、历史、宗教等等。一九九一年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禅”,感到很好奇。从此我开始留心佛教典籍,结识了不少善友,我心里充满了对法的喜悦,并于同年年底皈依了三宝。
一九九三年,我们佛学社有位同学在跟宣公上人通话时提到我。事后他告诉我说:“上人不要我学你,因为你是小乘根性。”这让我很惊奇。年底,我终于拜见了上人。那次我问上人:“罗汉不也是可以了生死吗?”“那是自了汉。”“菩萨生生世世度众生不是很苦吗”“俺们虽不是菩萨,但愿生生世世学菩萨道。证道以后就不苦了,人就如同一张照片里的形象。”
那时我看周围的人都不守五戒,可也找不出改变的办法。虽然我的菩提心还在,但在实践上我对六度是完全麻木的。
我学佛几年,深感在道场修行的重要性;外面的世界,难以维持正命。我开始认真地考虑来万佛圣城道场修行。今年﹝一九九七年﹞九月,我来到向往已久的万佛圣城当义务老师。在这里可共修,又可以自修,深入上人无尽的法藏。上人曾说:“发展佛教必须要从教育入手。”在心与学校这样复杂的目标之间取中道,从这个法门中,我可以学到许多。我也真诚地祈盼更多的善友能投入,大家共同来庄严这法界的一角。
由绚烂归于平淡 ─ 记陈运璞居士
每当有法会或特殊人物、团体来访,你都会看到一个手捧纸笔、身背相机的俐落人影,穿梭于万佛圣城的人群间。一口标准而沉稳动听的京片子,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她就是万佛圣城的“无冕王”陈运璞居士。
曾是台湾电视台记者的她,同修又在外交部工作,生活一向是相当多采多姿的。而她自身,也拥有台湾和美国两个硕士学位。不消说,采访播报及写稿,在她是看家本领;对于环境生态的保护,她也是见解独到又躬亲推行。她目前除了圣城记者的工作外,还是圣城内中、小学的义务教师,担任演讲、环境及中国语文等课程,又是本刊的编辑。虽然每天忙碌于教学和稿件中,她还抽出时间做资源回收的工作。对于与那些纸张、瓶瓶罐罐为伍,她丝毫不以为忤。
尽管她常谦虚地自嘲是圣城里“吊车尾”的一员,最不精进用功了;但观察她所言所行,岂不正朝着菩萨道而行!
一九八八年八月初地藏法会时,她怀着好奇,初次来圣城,想了解那位能让她同修如此诚心皈依的师父,究竟是怎样一位大德?他的道场又是怎样的?结果她深深为宣化上人的正义精神所感召,旋即皈依并受五戒。接着又受了六天八关斋戒。身心的转变,使她对“清净”是“心不动”之意,略有体会。这也种下了往后他们放下万缘,于一九九一五月,携女迁居万佛圣城的因。如今,由绚烂归于平淡,她不但毫无留恋和后悔,还深觉庆幸、感恩。她说:“我们都要勇猛精进,放下万缘,不留丝毫执着,才能不误入歧途,万劫难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