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DRBA Logo

建立菩提道場─百日禪系列(三)


化老和尚開示於1970年11月15日~1971年4月14日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誰修行誰就有份

◎一九七一年二月十五日
開示於三藩市金山寺

正在修理的期間,今天想不到有兩位出家人到這兒來參觀我們這破樓房, 他們兩位到這兒一看,都說:「這個地方太大了!」我說:「這個地方我覺得還小呢,還不夠用!」他們兩位聽我這樣講,就更驚奇了,覺得這麼大的地方還是小, 那麼不知道要多大的地方是夠大?我又告訴他們:「我要有法界那麼大。法界有多大,這個building(建築物)就有多大,那才是真正大。」雖然法界是大, 我還認為法界也是小,法界也就等於一粒微塵一樣。所以《楞嚴經》上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在微塵裏頭和毫毛端也不見其小,在法界也不 見其大,才叫「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無論你在這兒學多久的時間,現在這是一個真正的考驗,是一個真正的 「淘汰」。怎麼叫「淘汰」呢?好像米,將要作飯的時候要洗一洗,把米糠和不是真正的米,都用水洗出去了,這就叫淘汰。所謂「八月十五秋風涼」,在八月十五 這個時候,秋天風是涼的;「彌陀古佛來揚場」,「揚場」,就是所收的穀,要用風揚起來;「揚」,就是把所有的穀用一個東西往上一撇,糠隨著風就跑了,沉的 糧食就落下來了,風颳不跑。我們現在修工的時候,就是找真正有誠心的人;真正誠心的人就護持道場,不誠心的人就隨著風浪跑了。

今天有一個人告訴我他不能修道,要走了,我說那是最好的。你誰願意走就走,誰願意不走就不走,不要說又想走又不想走。我們走也是一樣的,不走也是一樣的, 沒有甚麼問題,無足輕重的。佛教的事情就是人人都有份,誰願意護持佛教就發心作護法,不願意作護法的也是聽其自由,絕對不勉強哪一個。

今天,我們所作的工可以說是很迅速、很快的。昨天晚間開始作floor(地板),今天開始作那窟窿,那麼在一天多一點的時間,昨天還立那個pillar (柱子)呢,不到兩天,樓板就要成功了,這都是各位齊心努力的成就。

我們作這一層新樓板,不懂事情的人覺得沒甚麼,其實我們作這個樓板真正有一種科學的作用,也真正有一種哲學在裏頭包括著。有的人換這個樓板,就或者單用五 格板放到樓板上邊,那絕對不會平的,因為這一邊高那邊低。那麼現在我們放上一寸乘四寸one by four的板子,那麼高的地方,有一寸的板子一隔它就不太高了,低的地方也可以了,所以這有一種彈性;這個一寸的木板,它可高可低,所以要先放上一寸的 板,這正合乎建築的原理。你若用二寸乘四寸two by four,那又不會平的。為甚麼?two by four本身就沒有彈性,高的它不會就著它高,低的不會就著它低,那又不行了。果前你懂這道理嗎?

所以就是one by four(一寸乘四寸),是最好的方法。我昨天晚間已經講了一次,但是我覺得這個方法是太妙了,我們又可以用小木頭,很多碎木頭都可以用,不要再叫垃圾 box(箱),這是一舉兩得。小木頭放那裏邊,又可以把五格板墊著不往下塌,這是最好的。

今天我不知道你們各位作工作得怎麼樣,我站也站不住了,坐也覺著不太好。因為我今天雖然說不是作了很多工,但是自己覺得也不比哪一個人少,因為每一塊木頭 差不離的我都拿過。所以今天作得很辛苦,在這兒念佛、念〈大悲咒〉的時候,我知道我站不住了,各位都是差不多的;你們雖然比我年紀輕,可是人的身體都是血 肉的,我辛苦,知道你們各位也都辛苦。所以我們坐這兒方便一點念〈大悲咒〉。

那麼我念〈大悲咒〉的時候,覺得好像是念五遍似的,他們就打了磬,我所以問他 幾遍?他說七遍。那麼究竟是七遍是五遍,這都可以的;五遍,七遍不過就多兩遍,少兩遍都可以的,沒有甚麼問題的。但是我覺得我沒睡覺似的,念〈大悲咒〉的 時候沒有睡覺,所以那兩遍不知跑到甚麼地方去了。兩遍〈大悲咒〉或者是跑了,或者是回來了。願意跑就跑,願意回來就回來。跑,我也不留;回來,也不拒絕, 所以這個〈大悲咒〉隨你〈大悲咒〉去。我們等一等還是作個小工,沒有錢的工,不是大工,是作小工。

這個修道,誰修行誰就有份,誰不修行誰就沒有份,也沒有甚麼人情也沒有面子。歡喜修行就修行,不歡喜修行就不修行,隨自己的自意。在道場作工也是這樣子, 那麼歡喜作就可以作一點,不歡喜作也就可以休息。不要像我那個最歡喜作工的徒弟,說:「因為不作不好意思,想要作又怕師父罵。」你們歡喜作工的人,師父絕 對不會罵你,不歡喜作工的人也不會罵的。為甚麼要罵人呢?他既然不歡喜,你罵他,他也不歡喜;他要歡喜,你不罵他,他也歡喜。所以我的 philosophy、我的哲學就是 Everything is OK。

▲Top

法界佛教總會‧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